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精神,让这个人心开意解,产生了喜欢受菩萨戒的心,然后我们才为他传菩萨戒。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 三摩地

2018-07-23

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斤计较,然后障碍了 三摩地

2018-07-23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找到一个不久又丢掉,找到另一个也是丢掉,一直丢到后来遇到明心见性时:啊!这才是我要找的。然后就一头栽进去了!从此以后打死不愿走了!这就表示过去所熏习的净业种子生长了!所以一遇到了就马上开花结果,舍报前会比过去世的花更大、更漂亮,果实更甜美,这就是以不坚财易于坚财。如果过去世不肯供养三宝、奉事善知识,这一世别想开悟;甚至于亲自遇见善知识时都不会信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母坚决反对,导致受持有困难,可以参考前段的原则而取舍。但若想要证悟,最好能说服父母、如法受持。依照《梵网经》的戒相,「食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讲的自誓受戒可以不必诵戒相、不取相为戒,因为这是对已经明心见性的人而言。明心见性的人过去无量生必定常常受持菩萨戒而不弃舍,因戒体从来不失的缘故,所以今生能够明心见性。今生已经明心见性就获得了大乘心地戒,也获得了道共戒。并且因为已明心见性就是菩萨僧的缘故,所以自誓受戒时不诵戒相、不取相戒;唯除菩萨律仪十重无尽戒。我们在此简单地拟出一则自誓受戒的方 三摩地

2018-07-23

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精神,让这个人心开意解,产生了喜欢受菩萨戒的心,然后我们才为他传菩萨戒。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 三摩地

2018-07-23

】疑问:若未婚的男女朋友中有一人受过邪淫戒(受戒方只是单独求受了邪淫戒和杀生戒),然后二人因为真实的感情在婚前发生淫行,那么未受戒的一方是否如同上述中所说的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受戒的一方是否算犯邪淫戒?如果是,那么该怎么办呢?这样双方求明心见性还有希望吗?2、有的书籍写到:「如果受戒后不能严格持戒而犯戒的话,那么远比不持戒的罪业更大,因此在 三摩地

2018-07-23

明心者证得禅定,与没有明心者证得的禅定,在定中所住境界不相同:定境是一样的,但是心境不相同的。佛也说过,成佛时一定是在根本四禅中成佛。因为若无见地而得到禅定,都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定要有一切种智的智慧来得到禅定才能成佛。若没有见地而获得禅定,为什么就没有见道所得的定戒?这可以从现象上看得出来:佛世有许多外道得四禅,证得四空定的也很多,可是他们都很傲慢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受精的蛋,还不是生命,因此吃鸡蛋不是杀生,既然不是杀生,就没有冤冤相报或断大悲种子的问题,也不会妨碍明心见性。问:本会是否可以出版一专讲戒律之书,内容涵盖如《菩萨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地持经》…等,书中仔细剖析各戒律,还有易淆讹、轻忽、易犯…等细微处,并详加例证,以提升大众对于戒律之知见;增益大众之道行 三摩地

2018-07-23

不要说现在已经明心、见性了,就算你到了初地、二地,还是离他很远的。这是大树紧那罗王的糗事,佛把他公开出来!为什么他即将成佛,还会有不好的现象出现呢?这当然要把他的因缘说一说,不然诸位还是不懂。这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本来是无量劫以前,释迦菩萨座下的比丘,当时佛(释迦菩萨)告诉他:这棵大树是药树,众生不能没有它,你不可以毁坏它,一定要保护它。可是他需要柴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接着十住位以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证身心世界如幻观。之后继续三贤位相见道、别相智的修学。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大般若经》中常说,度一个人成为菩萨,胜过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更何况正觉同修会所弘传的世尊,还可以帮助众生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甚至还可以入地成为真正的不退转菩萨呢!因此,我们以后所有护持正法的功德,包括所有布施和修行的功德,都要回向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同时也要回向所有众生能够早日成就佛道,这样的果报就会像下列公式一样:施主×所施物&ti 三摩地

2018-07-23

对一个已证悟明心的人来说,那就更能体会平等的真实义了;当我们自己身边刚好没有财物可以布施,也应该以欢喜心来随喜赞叹他人的布施,并且转依法界实相平等心的非境界,来现观施者、受者以及施物三者都无所得、平等平等;这样的布施波罗蜜,已非世间法的布施所能比。——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不计较不比较 三摩地

2018-07-23

他在正法当中也不能净命而活,得要想出很多种办法,才能够继续安住下来;所以最后即使明心了,还是得要走人,都因为往世修的福德不够。所以说,净命有很多种情况。但是我们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教他多多忆念所修的福德,要告诉他:“你一定可以净命而活,生生世世都能如此。”所以净命而活,都要靠往世所修福德;如果往世所修福德不够,不能净命而活,修道就会成为问 admin

2018-07-23

一切法无常以及一切法无我,比较容易讲,但是一切法涅槃寂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是还没有证悟般若,生起总相、别相智的话,真的就讲不太上来了,可见得明心真的很重要!如果能这样教导众生,然后再布施,功德以及福德就会无量的广大,所以我们应当要赶快求明心啊!然后我们还要思惟整理:为什么一切法是涅槃寂灭?当现观完成了,就能够为受施者来宣讲。当教完了这些法,受施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及教化众生修行十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要内涵。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为大种。其天下尊贵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种得也。承上可知,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宝爱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有人明心了还会被人家笼罩退转,都因为没有辩才;而辩才的来源其实就是法财,法财则要从法施做起,所以出来当老师做法施,是使法财快速增加、使辩才迅速提高的最好方法。辩才对佛弟子很重要,若有辩才时修集福德很快,在护持正法上修集的福德最大,这是法布施的福德,在一切布施中福德最大,若能出来当亲教师,弘扬正法、破邪显正,这一世所修集的福德会超过你过去无量世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以后帮他开悟明心了,也绝对不会退转,不帮这种人开悟,那要帮谁?世间法、出世间法莫不如是。你不求出头,完全无所求,龙天看你根本没有私心,不把你推出来,那要推谁出来?假使心中有所求:我一定要步步增上,最复要当个。龙天一看:这人私心这么重,还能用啊?祂们就故意使你没因缘成就。出世间法是这样,世间法也一样的,强求来的都会出问题。你越是无所求,龙天自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