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五住位的菩萨已经具备了破参明心应有的智慧,也就是慧力已经具足了,即将出生为佛子。如果所学的法义是诸佛的第一义根本心如来藏,所培植的福德也是修学佛法时所应具备的菩萨性,而不是声闻性、外道性,这就是有了诸佛的血脉。此时就好像佛子胎身已经成就,佛菩提道的五力具足,而广修六度万行,即将可以出生了。在还没有开悟出生之前,就暂时安住于佛法母胎之中,这就叫作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如来藏心真如性是一切心法之性),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分别觉观所了知性者即意识觉知心也,非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克勤圜悟禅师所说之悟后起修开示中,很明显的告诉天下的禅和们:悟后若意识觉知心不能长时期的现前转依根本无分别智,习气必定导致意识觉知心仍然纷乱而不能堪忍所悟无生之自心如来无所得境界,意识与意根之我执习气未断除故,意识心之心行现起必定随习气而不得自在,剎那剎那的了别皆随于我执习气而分别故;不但是真悟之后不肯用功进修者都是如此,探听明心内容而不是自己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光:要你们自己从心中彻底把我死掉。我见最难断的部分是识蕴,假使看得透识蕴的内涵及虚妄,我见是一定可以断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掉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此误认为好脾气、修福、打坐、修定就是在修证佛法,而且还自得其乐,不肯接受正确的法义,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难道真的要完全断除世间法中的所有烦恼,才可以明心证悟实相吗?维摩诘大士说:「不断烦恼而入涅盘,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性的意旨,佛陀于经典中,似乎只有在《大般涅盘经》才特别说,所以这本来也不好懂,然而经典上还是很清楚地说有见性,乃至古来证悟禅宗大德,立三关,以见性居次,大都如此,所以观察虚云老和尚语录,只能知道有文曰:「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把这证悟明心和见性当作是同样一件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奉劝许多已经不停留在这里的菩萨,对于有人问您:那是不是这个,只要他问话的本质目的是这个,不论他运用了多少说话问话的技巧,您都不应该去肯定他,这有些事情,一二三也是在网站上才学乖的,可是这些喜欢去探求答案的人,在未来的每一世都无法自力参究,还是会继续地猜测和刺探,真是一群很可怜的人!至于更有人问道:接下来应该如何继续,也请先绝对不要大嘴巴多言,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今各大道场异口同声说:萧平实所弘扬的明心是证如来藏,与我们各大道场所证的‘离念灵知、放下一切烦恼的觉知心’都不一样。这已显示各大山头所弘扬的实证内容都是意识,而不是天童宏智正觉与径山大慧宗杲所悟的如来藏。有智之人由此即可了知各大道场的所悟同样都落入意识中,与常见外道的落处并无不同。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佛法名相来弘扬,而各大道场都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公案记录了禅宗祖师参禅开悟的过程,学人可以参究公案——为何祖师这样能够悟入?话头(或公案)又分几类:第一类是有关开悟明心的话头。譬如念佛的是谁、喝茶的是谁、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等,参这一类话头,如果一念相应就开悟了。第二类是有关佛性的话头。譬如说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等等,参这些话头,若破参开悟,佛性就现前了。话头有的直接,有的间接,学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你说:“明心了就没有生死了。”我说:“不!于没有生死中无妨有生死。”可是打閞天窗说亮话,明心之后更惶然:“我明心了以后,到底生要怎么了?死要怎么脱?”所以许多人想要知道生是怎么生?死是怎么死?那我们以前在《瑜伽师地论》中都已经讲过了,虽然有一些深细的地方受到警告而不能讲,但毕竟也讲了很多了!悟后如何了生脱死,也讲了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思惟观来参禅,必须是一念相应,智慧才能够生出,那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要我们在世间的各种就是开悟、明心。悟了以后要见佛性更须要迎向一切烦恼、投入一切烦恼的境界之中去观察、寻觅;功夫若够,一念相应便见佛性。烦恼的因缘里面去探究它,千万不可远离这些烦恼因缘。(摘自—萧平实--[佛法不离世间觉]《中国宗教》杂志第5期)(此段文章,萧平实著作《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里面有个道理,你若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找到如来藏而开悟明心了。一般人被喝出去以后,总是弄不清楚:临济禅师到底是什么心行?猜测不到临济义玄禅师心里是什么想法,根本就弄不清楚。可是等你破参了,你就知道:原来如此。可是在你说原来如此这四个字之前,一定要挨过很多棒、很多喝,才能够懂得为什么是如此,这时般若的智慧就出现了。因此,法归于一的时候,法就是指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几位明心的菩萨提到悟后转依如来藏空、无相、无愿的寂灭清净性后,会有无法发起菩萨慈悲的疑惑。末学惟恐部分有这种疑问的菩萨长时无法释怀,以致影响佛道修学,故不揣孤陋,谨以个人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菩萨明心后既然找到如来藏而有所转依,理应转依如来藏心体的全部。所谓如来藏心体的全部,不是只有祂空、无相、无愿的寂灭清净性,更重要的是祂鉴机照用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善解义趣、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者,上品中生者一夜花开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见佛),因前宿习,普闻众声,即能信解其中甚深第一义谛义理│明心;一小劫后得证初地。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心者,或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者、修行六念者,或往生前已明心者,坐金刚台上品上生,不住莲苞中,立刻见佛,听闻演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个层次是总相智,就是你参禅破初参明心,找到自己的真如,而你也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他的真如。你已经知道真如是什么、以及祂的体性,这就是般若的总相智;那什么是别相智呢?就是你在证得真如、有了总相智的时候,这时称为大乘真见道;因为你已经找到真如,亲自接触到祂,能够领纳祂的体性。这个见道是真实的,不是妄想来的;不是那些人所想象的「真如是空性、无形无色、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菩萨初果,明心悟得真,不是解悟,不是以“一念不生的灵明觉了”为我,悟得真如的时候,不但断身见,同时也断我见。因为真如离见闻觉知而不作主,虽然真实存在,但祂真实是无我空性。从真如来比对,便知常寂常照而能知能觉的心是妄。能知能觉常寂常照的心,仍在受、想、行、识之中,那是虚幻暂有的,所以无我可说,没有真实的我在,因此身见断了,我见也断。我见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萧平实弘扬的大乘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有一些人就是因为不懂祖师三关的内容,万法是否实有都不明白,而且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楚,怎么能在论坛诽谤弘扬大乘的善知识,长篇大道出洋相,又误导别人学,让人笑话那些人的无智。一、明心就是跨入内门修行:五祖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个本心是指什么?能找到吗?要是能找到就不会诽谤萧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是指亲见自性弥陀---明心见性。接下来这一段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便可知道前面所谓的「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明」---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