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里面菩萨们与二乘根本的不同,在于菩萨虽然也是要摄护诸根,但是并不是要摒除六尘境界的触,而是要在利益众生之中不断地触六尘,但是只到触知为止,不起攀缘与有漏性的了知;并且配合正知见,就可以逐渐成就不放逸行,因此在道业上就可以快速前进了。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就可以了解,菩萨们是不离六尘而可以得到解脱,也可以行六度,不是采用压制自己的方式。如果能够配合正知见 | admin 2020-02-20 |
![]() |
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五戒,因为在佛住世的时代只要受三归依了,就同时受持五戒,所以三归依戒除了不 | admin 2020-02-19 |
![]() |
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五戒,因为在佛住世的时代只要受三归依了,就同时受持五戒,所以三归依戒除了不 | admin 2020-02-19 |
![]() |
有漏法如是,无漏法亦如是。如四圣法界之佛界,最后身菩萨成佛于人间时,其身口意行已皆纯是无漏,而是有为法;此无漏有为法,亦须八识具足现行运为,方能于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 | admin 2020-02-18 |
![]() |
第八识不但真实存在、而且真实,是出生、显现一切善恶有漏、有为法或无记法,乃至无为法的根源;由于心体自性清净的缘故,对所生蕴处界诸法都不动其心,如此在一切法中显现出第八识真实又如如的体性;由于如来藏有这个真实如如的体性,而且又是无记性的心,所以如来藏能够依着业种实现有情的种种果报没有错谬。另一方面,如来藏执持有情无始劫来所造作的善、恶、无记法等种子, | admin 2020-02-18 |
![]() |
在还没有把这些导致轮转生死之有漏有为的烦恼断尽以前,第八识含藏的无为法性其实还是具足存在的,所以这六种无为并不是修得的,却也不是不修行而能证得;譬如虚空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在众生身中恒常显现,只是因为二乘愚人及凡夫众生没有明心开悟而被无明遮障了,所以都不晓得。因此说,这六种无为法,是前面之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这四位九 | admin 2020-02-18 |
![]() |
我所说痈疮就是一切有漏的意思,是说六种尘境被接触与觉受的处所:眼之漏就是喜欢看到色尘、耳之漏就是喜欢听闻到声尘、鼻之漏是喜欢嗅到香尘、舌之漏是喜欢品尝各种的味尘、身之漏是喜欢身体的种种触尘、意之漏是喜欢保持在不断了知六尘诸法的了了灵知境界中,这就是我说生死痈疮中的一切有漏法。比丘们!我已经为你们说明了生死的痈疮,也解说了生死痈疮的根本;就如同世间尊 | admin 2020-02-18 |
![]() |
云何‘阴即是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阴非盛阴’?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中阿含经》卷58)这一段经文,翻译成白话如下:【我所听闻的道理是这样的当时佛陀于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说发行是道场呢?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发出有为法上的功德,有为法有两个部分来说:第一个是有漏的有为法,第二个是无漏的有为法。有漏性的有为法,例如众生贪著财色名食睡,或者贪著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这是有漏的有为法;又例如众生的我见、我执等等的烦恼,这也是有漏性的有为法。众生的我见以及我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我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 | admin 2020-02-18 |
![]() |
是说如来藏心体,永远不会改变,无论我们身在六道中的那一道他都是清净性,所以叫作非有变异;但是在这个心体不变异当中,他所含藏的善恶染净丶有漏无漏法种,会有生灭增减的变化,所以叫作非无变异![15]第六个体性叫作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他离六尘的见闻觉知,在六尘当中没有分别性,所以说他叫作非有作用。那大家听了会疑惑:那他是不是跟石头跟木头一样,反正都没感觉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即使证得了三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定,仍旧是三界意识细心境界,终究不离意识我的世间境界,无法使人出离三界,还是世间有漏定法,所以称为世间三昧。第二、出世间三昧:是指二乘人断我见、我执而生起的空、无相、无愿三昧,或者说为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三种三昧是意识心断除我见、我执生起空、无相、无愿而心得决定的二乘解脱智慧三三昧,并不是禅定的有觉有观、无觉有 | admin 2020-02-18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百法明门论》)这首偈的意思概要的说,是指三界中的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无漏有为法,都因八识心王而有;乃至无漏无为法,也是因八识心王而显;如果离开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所以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又是依第八识及无明而出现于三界,而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随眠,也是由各自有情的第八识所执持,而 | admin 2020-02-18 |
![]() |
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无为法而立其名;唯是灭除有漏而依止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仍然是汇归于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并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为其所依止。以上所介绍的是不动无为。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五种:想受灭无为。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 | admin 2020-02-18 |
![]() |
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无为法而立其名;唯是灭除有漏而依止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仍然是汇归于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并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为其所依止。以上所介绍的是不动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心也具有阿赖耶性这个粗重的特性,具有收集分段生死有漏法种之集藏性;这当然包括祂也能够收藏种种的业种,因此导致众生轮回于三界之中。所以阿赖耶识具有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差异很大的特性,因此阿赖耶识本身确实是难证、难知与难信;祂本身是非常深奥而难以理解的,所以实际上要究竟了知如来藏中之一切种子,那是需要到佛地才能办到的。因此也只有佛世尊才能具足一切种智 | admin 2020-02-18 |
![]() |
完全没有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执着有漏功德,就不是真实功德。梁武帝又问:何谓圣谛第一义?达摩大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没有圣谛,也没有圣人可说。梁武帝听到这里反问:现在在朕面前的这个人是谁?达摩大师回答说:不认识。就这样两个人的对话,鸡同鸭讲,因为达摩大师从理上回答,梁武帝没能听出来。于是达摩大师渡江北上,进入北魏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之 | admin 2020-02-18 |
![]() |
接著再观察,死了之后五阴归于坏灭,这一世所有的善恶业,所熏习的一切有漏、无漏法种,要归向何处呢?还是归于如来藏。意思是说,死后还是回归如来藏,所谓了生脱死就这么了了。也许有人说,想要知道上辈子从哪里来、下辈子到哪里去?不必求开悟,去修天眼通、宿命通就行了。但是天眼通、宿命通修成了,仍然无法解决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问题,因为以宿命通,一世又一世往前追 | admin 2020-02-18 |
![]()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 | admin 2019-11-22 |
![]()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 | admin 2019-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