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里面开示,从释迦世尊开始往前,七佛中的第一尊佛就是毗婆尸佛,祂是如此示现成佛;同样地,在《增壹阿含经》卷44开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下。……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因此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尔时如来于大众前,上升虚空,结迦趺坐,讲说戒经:“忍辱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长阿含经》卷1)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经法赞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受。是故应勤诵说经法。——《贤愚因缘经》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十七 云何名胜义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兴所习以为第一。有闻大道谓不绪听。欲得易解说其罪福。攀缘称说倚俗神仙世典杂言。谓之至妙咸共学听。欢喜无量以自忻庆。荷宿功福闻讲深法反复解义。名言复重而不可知。便睡眠寐或卧不听。正法灭尽皆由是矣《贤劫经》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单译经·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刘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及四部众无量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毗舍遮负多伽那阿磋罗檀那婆王。日月天子阿修罗及诸罗刹。护世主四天王魔天等俱。尔时世尊。广说妙法度脱众生。名曰执剑大方广经。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奇哉甚希有世雄今大战问答第一义慧光除痴冥奇哉善调御无上天人师是故无量力号名为如来第一钵昙摩清净柔软足尘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礼我今归依佛一心请所愿当令央掘魔受用我等钵央掘魔今好犹如空中月央掘魔庄严净戒光尔时央掘魔罗谓四天王言。汝是何等蚊蚋小虫。护世护世而自贡高。唱言我当施汝天钵。而见毁辱。汝等且待观我难事。须臾自见执持瓦器。何用如是放逸钵为。而以护世高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学梵本云式叉式叉译言随顺无违亦云学即今所谓戒也)一切众生命皆由饮食住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谓一切众生皆以如来藏毕竟恒安住云何名为二所谓名与色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名及色异种声闻缘觉乘解脱唯有名不说有妙色一切诸如来解脱有妙色犹如于掌中观察庵罗果云何名为三所谓三种受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如来第一常闻无常生受若闻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第一难事。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何如为难。佛告央掘魔罗。譬如大地荷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水。二者大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如是大地荷此四担。央掘魔罗白佛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经亦名不思议法门之称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不信解。皆度死地脱无挂碍不失辩才。其念及定总持诸宝悉成其所。布施调意自损戒忍精进一心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的活动以及仪式吗?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是〈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宣说这部《金刚经》的起因;所以,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的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据该经说:目连(佛中神通第一)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目连尽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此功德,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在厄难中者得以解脱。《盂兰盆经》《盂兰盆经》是佛门的《孝经》,是盂兰盆节的真正起源。1、说法缘起。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后被称为神通第一的大大目犍连刚刚证得六种神通,打算救度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本内容摘录自平实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一辑(第72页、23页)中的开示:一、顶礼顶礼佛足者谓头面接足礼也;以我最尊最上之头脸,置于佛之最卑下之足掌而接触,表示完全信受臣服之意,此是于佛趺坐之时而言。若佛世尊彼时站立,或坐于椅上而双脚垂地,则应行捉足礼:以我头额置于世尊之脚掌上面,双掌轻柔地包住佛足脚踝,示同翻掌;此即吾人礼佛翻掌之意,谓头面接足礼也。此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的认知到底对还是不对呢?我们不妨先来探讨:在佛教中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是否就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这些的活动以及仪式?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是〈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宣说这部《金刚经》的起因;所以,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的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到佛,到讲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后,就是要礼佛!礼佛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经典告诉我们说: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问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这种种都是礼佛的规矩。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伟法师同时示范合掌、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四、无相拜佛或念佛、课诵等(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基本上,出家可以分为二种:第一种身出家,第二种心出家。所谓的身出家是,上别父母、下离妻子,剃除须发、着衣持钵,受比丘或者比丘尼戒,住于道场之中而离开了世俗之家,所以称为出世俗家;而心出家呢则指的是,修清净心而远离五欲的境界。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世尊有说:如果有人虽然身出家,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中却仍然贪着欲染的境界而不肯放舍,像这样子的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乞食的时候要依次第;到第一家乞食的时候,那锡杖要摇一摇,「锵喨!锵喨!锵喨!」然后要等候,看有没有人送饭出来。如果没有,也许人家正忙而没听到,过一会儿再摇一摇。摇过三次,都没有送饭出来,表示他们家里没有饭了,你就到第二家再去乞食。不可以把第二家跳过去,不许因为第二家送出来的饭都是最不好吃的就跳过去,还是要照着顺序来。或者说那个第三家,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持咒基本上它有三个作用:第一个是修定之用,第二个是能够驱使鬼神,第三是能够修学佛法。一般来说,修定可以采用持咒的方法,所以有人可以一直持咒,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就安住在咒语上面,这样是一种修定的方法。我们会里面也有这样的方法,我们有无相念佛的方法,我们也有正觉总持咒可以作为方法。一般的咒都会以为说,咒语一定是用梵语;事实上所谓的梵语、梵文,对我们来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位学者已经很清楚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坦特罗佛教所谓的大祕密,不外乎就是不断的保持遍全身的快乐觉受而不退,然后再观察此快乐的觉受无形无相;能够这样,已经证得空性及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法了,这也是坦特罗佛教所公认最究竟的法。如果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觉得很荒谬:“怎么会有这样的佛法呢?”这是因为,快乐觉受是本无今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