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力者,如《四法经》所说的四力:第一,是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子随时都可能会现行,使众生造恶业,所以我们要破坏它,不要让它现行。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的事,成为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的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各种忏法真诚忏悔,如大悲忏、三时系念、八十八佛忏、水忏、梁皇忏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一次我到西安去赏雪,几天以后回到,从桃园机场走出来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冷嘛!但是亲戚来接机却说:哎哟!你这几天不在,你不晓得啊!这几天真是冷死了啊!我们躲在被窝里都不敢出来。同一个外境,为什么两个人的感触是完全不同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因为在西安的时候,每天习惯从温暖的旅馆走到街上,瞬间温度就从二十几度降到零下十度,所以我的皮肤已经适应了那种极度温度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无量珍宝,海水中藏有种种无量的珍宝;第六、无能至底,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恶见有五种:第一种是我见,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有这样的一个见解,就是我见。第二种是边见,边见就是落在断或常的一边,譬如: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是落入了常见,把生灭的法当成常住不灭法,这样的见解也是常见。断见就是把不会生灭的法,当成会生灭的法;譬如:第八识是常住不灭的法,若是把第八识当成是会生灭的法,这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分为五十二个阶位,其中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诸佛菩萨都是无时无刻地不在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了这个贪欲心,就会导致这些轮回,所以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戒除贪欲是第一步——要把对于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舍弃、放下,不要去执著外面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享受。那第二个瞋恨心又是什么呢?瞋恨心是针对前面的贪欲心而来的。有了对于外面的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当这些贪爱没有办法获得、没有办法安忍或满足的时候,就会生起瞋恨心——我为什么没有办 三摩地

2018-07-22

《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面开示,从释迦世尊开始往前,七佛中的第一尊佛就是毗婆尸佛,祂是如此示现成佛;同样地,在《增壹阿含经》卷44开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下。……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因此说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佛陀在成佛之前,最后一位教他外道法的老师叫做郁头蓝弗,佛陀成佛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度的人就是他,因为这位老师曾经教导世尊证得三界中层次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可是佛陀用神通来观察,发现这个人已经往生到非非想天去了。佛陀又观察他未来天福享尽之后会去到哪里,结果发觉他将会下堕到地狱去。这是因为他在修深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旁生众生在他身边活 三摩地

2018-07-22

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的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的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的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的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如来藏正理的开示,有朝一日因缘具足,第一次找到了自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还没有看过但有兴趣的菩萨,也可以连上“佛教正觉同修会”的网站,点选“正觉教团电视弘法”第一季到第四季的节目观看,就会有比较清楚的概念了。现在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菩提,应该也就只有佛菩提这一种。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信的具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的五根、五力都是以信为起点,所以善法当中也是以信为第一优先;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甚至是一个基础。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我相信这个,我相信那个,甚至有的人说我不信,我什么都不信!可是我们来研究看看,我什么都不信的话,那到底他有没有相信呢?有智慧的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原标题:衹树给孤独园的由来) 三摩地

2018-07-22

记得当初经友人介绍认识佛法时,接触的第一部佛经是慈悲三昧水忏,从的描述中,了解佛菩萨对于众生的心行无所不知,以及对于现象界之宇宙万象的全然了知,信服于佛菩萨有如此的深妙智慧;当时觉得佛菩萨对于众生的贪、嗔、痴等种种心行,以及众生没有能力察觉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缘果报所显发之潜在心行,佛菩萨以佛眼观众生都了如指掌,让众生所有细腻、微小的心行都无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要进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须要在正确的佛法、在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当中每一个阶位的修行,它都必须要具有相对应的福德,差一点点都不行。学佛久了以后就会发现,福德其实是最难在短时间里面培植具足的,因为要培植福德,它是需要因缘、需要时间。假如我们因缘很好,遇到了能够帮助解脱证悟的大福田,就要赶快去种、多多的去种。这一些福德,它会大大的关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对于任何一种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方式,我们都随喜赞叹,因为,毕竟能踏出第一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可是我们希望跟大家说明说得更积极、更深入一点。因为,像刚才我们说自己随缘地看书、随缘地听经说法这样子的学习方式,它当然好处就是说,我们维持着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生活不变,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来接触一下佛法而已;可是它的缺点,正是因为这样子随缘的学习方式,往往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的见道功德,而言修学成佛之道,都属自我安慰之言,并无实质。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善知识开示:首先要确立断我见的目标,然后才是证得大乘见道,如此才能成为实义菩 三摩地

2018-07-22

哪三劫是众生逃不掉的?第一个叫作刀兵劫,第二个叫作谷贵劫,第三个叫作疾疫劫。也就是说,众生不断的造恶,然后寿命就一直减,从八万四千岁一直减,减到十岁的时候,那这时候就会面临刀兵劫;然后疾疫劫也来,谷贵劫也来了,也就是说这三劫是难逃的。在这个寿命减的当中,最多就是减到十岁,但是在减的当中这三劫就会出现,也就是说这三劫是众生难逃的。最后我们来讲,刚刚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