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其中隐藏着两个问题:第一,印顺法师不承认初发大心者的修行是菩萨道的本意,果真如此?第二,人乘的菩萨行是否能确保未来世一定再转生为人而继续修行?在此,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探讨菩萨道的真义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也就是人菩萨行是否是菩萨道的本意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究印顺法师本来的观点,因为“人菩萨行”是印顺法师所提出的概念,而且他对此有相当 | admin 2018-07-21 |
![]() |
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在部派佛教所兴起的大乘,事实上它不是第一次的兴起,那个已经是第二次的大乘佛法的兴起。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 | admin 2018-07-21 |
![]() |
这心、意、识为什么称为能变呢?那是因为“第八识心”祂可以变现出种种法来,不仅可以出生祂自己的功能差别,也可以变现出众生的五蕴、十八界以及六尘万法,所以称为“第一能变识”。第二能变识是指“意根”,也就是末那识,祂能变生识的种种执着,因此而有贪、瞋、痴、慢、疑等染污体性出现;也因此而导致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山河大地世 | admin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前面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面说过,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四个预流支里面,除了第一个亲近善友之外,其他的三个全部都是要靠我们发起慧心来仔细的思择道理,仔细为自己做最佳的判断,这是我们强调必须要有慧心。第五信位是要成就定心。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信的具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的五根、五力都是以信为起点,所以善法当中也是以信为第一优先;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甚至是一个基础。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我相信这个,我相信那个,甚至有的人说我不信,我什么都不信!可是我们来研究看看,我什么都不信的话,那到底他有没有相信呢?有智慧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来提振这中间的网;同样的道理,能够支撑我们修行整个佛法的,就是要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智慧确实是圆明的--而光明。接下来我们就要相信确实是有极乐世界的存在,而且我们也要相信极乐世界的世界它是非常的庄严。就像说我们这个世界,因为并不是非常的殊胜,所以有人就很难想像净土五经里面所说的这些境界到底是不是真的。譬如说有人看到净土五经里面说:西方极乐世界常常三时会降下天花,然后遍满大地而且非常柔软,而且经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大众菩萨应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发起菩提心,这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这菩提心是不是坚固不动?是不是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决心成为菩萨,愿意满足菩萨行。莫要轻视自己,以为力小微轻,莫要以法运兴衰揣测自己今生将来可得的果位,要相信如是接触大乘佛法,能够安住熏习大乘了义,跟随大善知识的书籍,听其循循善诱,心中虔诚恭敬,义理如是胜解,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开示的十信里面的第一个信,就是所谓的有十个心。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信心放在第一位,显然表示它是一个最初应该具有的信心。我们可以约略的了解到,这个初信最初具有的信心,首先我们必须要相信、我们要修习,就必须要先相信有三世、有因果。并且呢,我们要追寻佛陀的脚步来修行,也就是说我们要相信有佛地那样圣妙的功德,并且佛菩萨是无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信根的部分,我们要为大家说明,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信有体,第二个层次是信有德,第三个层次是信有能。什么是信有体呢?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法本身是真实可证要信受。什么是真实可证呢?也就是说,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所证的法一定是真实而不是虚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说五阴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