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是三贤位修证将入初地,这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所谓的远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所转,无法伏诸烦恼;虽然在七住位中因为真见道而有波罗蜜多的功德,但是距离成佛仍然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萨埵。最上萨埵。离罪萨埵。最尊萨埵。然善男子。菩提萨埵及心。于第一义都不可得。又善男子。菩提萨埵初心起。有法宝等起三摩提摄取心而生。菩提萨埵第二心起。有不动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三心起。名善住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四心起。名不退转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五心起。名集华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六心起。名日光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七心起。名义满足三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大劫之成住坏空之“住劫”中千佛出世次序如下:第一至第八小劫,无佛出世。第九劫减至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又减至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减至一百岁,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第十小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第十一至十四小劫中,无佛出世 | admin 2018-07-21 |
![]() |
七种性自性及七种第一义菩提具足修证,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断尽——尘沙惑已尽,从此以去永无异熟果,金刚道成,永无识种生灭。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具足知之,等觉菩萨所不能测。如是而言五智者,显见萨迦派之五智与佛所说完全迥异。大圆镜智 | admin 2018-07-21 |
![]() |
于是便说此偈:「百福所造行,如来舌第一,齿唇悉平正,常吐甘露法,若得若干味,妙色及不妙,悉能分别味,次第不失序」】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六方(或十方)世界等恒河沙数量的诸佛如来,都具足此广长舌相度化众生,也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法度众,佛佛道同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显现出诸佛此一殊胜大人相的广大功德。而 | admin 2018-07-21 |
![]() |
第一个无上尊。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之后,佛虽然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相当中的第一相:从兜率天降,也就是兜率降生。兜率就是兜率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这个兜率天又分为内院与外院,内院是最后身菩萨教化诸天天人的净土,外院则是天人享乐的地方。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是从兜率天降生人间示现成佛的;弥勒菩萨现在也在兜率天弥勒内院,尽其一生说法度众。到了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像法、末法都灭了以后,弥勒菩萨观时机成熟,就会从兜率天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上士是说,佛陀断惑证真,具足了无量智慧福德以及方便善巧,能够在三界人天凡圣之中,祂是最上第一无与能够比拟。所以,合起来称为世间解、无上士。第七是调御丈夫。佛陀祂具有大丈夫的力用,不可屈辱,不可折伏;以祂大慈大悲大智,有时候用温言软语,有时候用诸苦来逼切,有时候用掺杂着种种的语文来说种种的法,调伏制御善恶二类的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离开垢染,得到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九难的内容是什么呢?比方说,第一难是有所谓的孙陀利的梵志女毁谤佛陀,也毁谤五百阿罗汉;又譬如说,另外比方说是提婆达多从山上推山石下来,去压伤了佛陀的大脚趾;又或者说,佛陀有一次踩到了木头的尖刺,刺伤了脚;又或者说,在佛世的时候有所谓的毘楼璃王,他兴兵去攻打佛的自己的国家,那么把这个国家给灭了,也屠杀了不少的国人,那为了这个事情,佛陀也因此而头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能够至心受持优婆塞戒,所以得到纤长指相,足跟长相。(手指细长。足踵无凹短处)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佣满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善于接受师长父母善友的劝告教诲,所以得到身佣满相。(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为菩萨时。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呢?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异有两种:第一种是色身的不同,第二种是名称的不同。例如佛所得五阴身,天人也得五阴身,虽然都有五阴身,但是佛的五阴身与天人的五阴身身体是不同的,而名称也各不相同,所以佛的身与口和天人的身与口两者不同;也因此佛用这个身与口所造的业,与天人用天人的身来造的业,彼此也会不同;乃至佛与天人寿命不同、色身不同、气力不同,安乐、辩才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住。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法轮之后,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法轮之后,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优婆塞戒经》卷三)为什么诸佛又叫作阿罗汉呢?第一,因为诸佛都具足获得微妙。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而凡夫以及诸天外道,都未能离开三界的生死,所以,出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称为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一切人、一切天,统统都应该供养他;他们在人间只是人类之身,但是一切人以及天都应该要供养他。因为一切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一阐提人,一阐提人根本他跟佛法完全是无缘的;甚至于是一些恶见的众生,诽谤了这个了义的,否定了如来藏,这个就叫作一阐提人。诽谤如来藏,这个就是在诽谤佛法的根本,诽谤佛法三乘菩提的最主要的一个根本。这个一阐提人佛也没有办法度尽他,佛也没有办法度他;他因为恶见、因为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对这十种功德名号有详细的了知,对佛就会产生殷重的恭敬心,就会生起十种随念功德,只要一想到佛,就记得有这十种功德;以后若听到有人自称什么法王、什么,您都可以用这十号去检验,看他是否有成佛的本质,这样就不会被人唬弄了!诸佛的第一个名号叫作应供,诸佛都具足获得微妙,是世间最上良福田,应该当作世间无上的恭敬供养,所以叫作应供。阿罗汉也有应供的称号,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二。诸佛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诸佛手足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华,是为第四。诸佛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诸佛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诸佛行步直进庠审,如龙象王,是为第七。诸佛行步威容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