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持戒生天。今天要看的是‘护戒品第2’中的一个故事,还是要说的是:故事说的是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而不是编造出来的事情。这段‘护戒品’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11《法句譬喻经》卷第1之中。【昔佛在舍卫国祇桓精舍,为诸天人宣演经法。时罗阅祇国有二新学 | admin 2020-02-19 |
|
|
卢正娴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这则故事主旨是在谈论佛法唯三乘菩提,也谈及甘露道在佛法中是代表什么意思。其实在佛法里所称名甘露,意思是指佛所说的真实法义,就像经中所说:世尊说法如甘露,能令大众离热恼,而增长法身慧命。在说佛典故事前,预先告诉诸位菩萨,真实佛法就是佛菩提道 | admin 2020-02-19 |
|
|
说法应当如实,不该无理而强行与人相诤,特别是不该无理而与实证的菩萨相诤。十余年来,往往有声闻法中的凡夫,不服菩萨所说三乘优劣的如实理,特地与古、今菩萨相诤;然而菩萨终究不与声闻法中的凡夫相诤,此因所说如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者,当知只是叙述 | admin 2020-02-19 |
|
|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这则佛典故事是“大乘菩萨童女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度化外道”。 这一则故事出自《长阿含经》卷7〈第二分弊宿经第三〉,因为时间的关系,原始经文部分我们就不为大众读诵,直接就故事的内容大意来为大家说明。那么介绍故事内容之前,要先为大家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角:大乘菩萨童女迦叶。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r | admin 2020-02-19 |
|
|
十方三宝就包括了诸佛、诸菩萨、诸圣贤以及诸凡夫僧。侵占了三宝物的人,等于同时去亏欠了十方的贤圣,所以这个罪非常非常的重,罪业的这个恶报,重到从迦叶佛到现在都还承受不完。所以各位要记得:千万不要去盗取、侵占三宝之物!哪怕是一点点都不可以,那样的后果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所以有这样子重罪的人,当然不可以接受他受菩萨优婆塞戒。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寻觅世间一切的学问法门,都无法解开对生命的疑惑,无法解脱生死,想要成就无量的善法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值遇佛法之后,总算能够亲证生命实相,亲见无我空性,一切善法才能够得以实行亲证。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中的菩萨修行,心中时时刻刻常生大乘善信,虽然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而诸佛是已成之佛,勇猛的发菩提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如果要供养三宝应该注意哪些事?”佛开示如下:“善男子,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只有如来才能将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告诉大众,一切天、人、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都要随从如来的教导,所以没有人可以与佛相提并论。因此,应该以至诚心、精进心、殷勤心来供养如来生身、如来灭身以后的舍利,也应该供养如来的形像,如来的塔庙。由佛的 | admin 2020-02-19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圆满,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 | admin 2020-02-19 |
|
|
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 世尊又说,一切众生应当要归依如来藏,真如无为的第一法宝,因为如来藏真如无为,是一切法当中最尊、最胜的,没有其他法能够超越祂。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 | admin 2020-02-19 |
|
|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 | admin 2020-02-19 |
|
|
】 从经典的开示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第一点,能说法的人,不一定现出家相,如同上面经文所说;第二点,这位在家人至少是位明心的菩萨,不一定要示现出家相,他有道共戒,所以不受声闻别解脱戒、羯磨以及布萨限制,自身有圣法圣果可得,以所证的智慧来帮助众生未来可以明心见性。综合上面结果可知,佛门所尊重的,是他有没有真正的法可得,是他有没有真正的证量可得;如 | admin 2020-02-19 |
|
|
什么叫作对法的信心?譬如,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要有信心,对开悟明心这件事也要有信心,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要有信心,对菩萨修行成佛的五十二阶位要有信心;如果对这些都不相信,那就是对法的信心不足。“信心”就是相信佛说的法是可以做到的真实法,不是虚妄想像的;譬如可以断三缚结而证初果,可以明心开悟等,都是佛说的真实法。有人对大乘经典不相信是佛说 | admin 2020-02-19 |
|
|
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培植成佛的福德与智慧。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 | admin 2020-02-19 |
|
|
萧平实导师谨颂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切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不论实相被称为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如、第八识,乃至解脱道四果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萨的异熟识,最后到达佛地的无垢识;这么多的名称,从无量劫前的阿赖耶识到三大阿僧祇劫后佛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心体----心体不变而所含藏的各类种子有所转变。另外在阿含诸经中,佛陀处处说众生是色、受、想、行、识五法蕴集而成的有情;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 | admin 2020-02-18 |
|
|
学人除了普遍地不如实知三乘菩提之内涵与差别外,对二乘菩提解脱道亦多所误解,更少有人能知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遑论要亲证实相心成为七住位之真实义菩萨了。此七住位菩萨证得般若总相智后,仍须亲随真善知识修学,历经三贤位之别相智,以及入地后道种智的修证;如是次第进修令道种智修证圆满而成就一切种智,方能成办究竟佛果。如是成佛之道虽偶有大师倡导 | admin 2020-02-18 |
|
|
于佛法中之正觉方得名为菩提,此中包括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解脱道之正觉,大乘通教菩萨佛菩提道以及别教菩萨佛菩提道之正觉等。总合而说即是摄归为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大乘菩提;然此三乘菩提皆总摄于唯一佛乘菩提,即是佛菩提。又此三乘菩提皆依第八识如来藏无始以来本有的,离见闻觉知而觉照一切法的功德—本觉—而有 | admin 2020-02-18 |
|
|
而且佛陀示现在人间就是要教导弟子们实证这个─创造有情色身的万法本源─有情个个本具的根本心体第八识如来藏,学人只要依据佛菩萨的教导就可以亲证,祂是可以一再地被佛子们亲证的,从古至今一切证悟者的所见都是如此,无可怀疑。何况就算真的有上帝,根据一神教圣经的记载来看,上帝的智慧境界顶多也只有欲界地居天的层次,并且上帝对欲界天境界的了解极为有限;既然上帝连色 | admin 2020-02-18 |
|
|
除了了知五阴的内容之外,还要如实了知并且信受佛菩萨的圣教:灭尽五阴十八界者并不是断灭空,尚有涅槃本际独存故,名为无余涅槃;先信知此理之后,才能具备正知见而确实断除我见。又,欲证得无余涅槃者当灭想阴,莫堕想阴所摄的离念灵知之中;当知:若能灭除对想阴(了知)之执著,即能灭除识阴六识而得解脱;兹举述世尊在《中阿含经》中的开示作为说明: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菩萨能不畏生死苦而乘愿再来,就这样世世入胎受生于人间,世世都拥有全新的五阴,但是五阴已经不再炽盛;而且菩萨此时虽然仍未离开胎昧,但是因为断我见的智慧种子已经含藏在如来藏心中,只要值遇佛法以后,就必然会继续修学而自行断除我见,所以菩萨再来时的五阴都只称为五阴,因为已经不是五盛阴了。综合以上所述,五阴的内涵相信您一定已经了然于心了,只要能依著前述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