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休息。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与人同事、利行,在与人同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净已意。在日常与人交流中,我们都要说话,而口乃心之门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当您充满感恩之心时,您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福慧双修原典单修智慧者也无法成就佛菩提道,不可名为真正的,因此佛子于大乘菩提道上必须福慧双修,成就两足尊的佛果!《优婆塞戒经》卷2: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自己既然我自己已经祈求佛菩萨时时加持、事事加持,所以当问问自己,我是怎样回报佛菩萨的?我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感念佛菩萨的?每在清晨时,勉强从昏睡中睁开眼睛那一刻起,所现起的第一个念头是多年前所经历的往事,还是最近在追求的事情,是喜爱的、还是憎恨的,有想起佛菩萨吗?是逼迫自己想起佛菩萨几秒钟,还是感念佛菩萨的恩德而时时提起?当考虑一天要做些什么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在似睡非睡之中,见到观世音菩萨来到床前,身穿五彩衣服,非常庄严,我摸着观世音菩萨的手直问她:你是谁?跟我讲啦,你是谁?跟我讲啦......,但她一直没说话,几分钟之后就消失了。清醒之后,把脑海中所见过的神像一一想过,才发现是观世音菩萨。第二天上班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十几年来尽管周遭有很多同事念佛,但从来没有人叫我念佛,当天却在八点、八点半、九点钟,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性,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做菩萨就是要坦坦荡荡,不怕别人挑错处,如果没错,就感谢别人的关照,然后继续欢喜地做菩萨,如果错了,就赶快忏悔,忏悔过后身心清净,仍然继续欢喜地做菩萨。我一直都记得张老师的这番嘱咐,她是那样一个温和简单如慈母般的人。其实要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因为这几天在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而我自认为自己被误会了,委屈至极,便忽然想起张老师的这番话。就私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以上诸人的功德比之诸佛菩萨的功德,是根本无法比量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真心顶礼一尊佛或菩萨他的自己得到的功德会这么大,同样,如果你诋毁辱骂毁坏一尊佛或菩萨,你遭受到的罪业也将是极重极大的。不是这尊佛或菩萨来惩罚你,而是这是一个自然法,宇宙间真实不虚的永远不变的真实法则,如同一杯水倒满了,水就会溢出来,干柴遇到火就会燃烧起来一样的如此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他笑嘻嘻地对我说﹕佛菩萨度人真好玩﹐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鞭子﹐把你往前引。我当时哈哈大笑。后来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我所处的这种情形莫非也是佛菩萨一手拿糖一手拿鞭子在加持吧﹖佛菩萨的慈悲哪里是我们凡夫所能测度的啊!记得在寺庙生活的那段时间﹐每天晚课时﹐大家都要背诵普贤菩萨的警世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虚云老和尚开示一、菩萨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以说包括大乘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我把这题目讲过之后,诸位翻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间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位菩萨谈谈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lsq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有时菩萨现金刚相,以刀杖威逼某人:“你必须接受三归依,否则下地狱后很难出离。若不三归,我不如现在先杀了你。”目是要救他。某人明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好意的,但却只说他拿着刀杖逼人家,听起来的印象是完全相反的,这叫做掐头去尾而成为说四众过;或者叙述事情时只说前半段或后半段,都是说四众过,都是破第五重戒。但是,说四众过也是有开缘的!譬如破法者 | admin 2018-07-23 |
|
|
|
《优婆塞戒经》中有一段世尊与善生菩萨的对话。善生菩萨问:世尊!云何名智者?世尊回答到: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那么,菩萨要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这边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佛说: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才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之说。世人对往昔所造的种种恶因并不能全都认清,但是恶果的释放却会如期而至,强迫人领受而丝毫不爽。世人都畏惧害怕恶果的释放所带来的厄运、困苦、疾病、财失等等结果,却不知道如何把握命运,修改命运,化因消业。大多数人并不重视业报降临和展开前的众多微妙现象与体征。其安时忘忽,未兆时懈怠,其脆时轻慢,其微时麻痹。这些不良现象就是世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何以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上品上生具备的条件中: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必须具足的发起!但是这三心的具足,那必须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发起!也就是说要透过体究念佛而证得自性弥陀以后,因为真实证悟而能够转依成功者,他就可以具足发起这三心,因此他求愿往生极乐世界时,就能够上品上生。如果是错悟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因为众生在这些烦恼中造作恶业,导致有这个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那这些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都是因为造这个生死业而有,可是呢,却是由他的自心如来帮他出生;那么实证这个自心如来的菩萨,能够观察说这些五阴十八界等等功能,都是如来藏自己本来具足了这些功能、功德,那由祂现起的这些功能、功德,当然也跟祂一样都是真实如如。所以呢,以如来藏本身的法性来看,因为是真如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主要的绳子—来提振这中间的网;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