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No.945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T19,p0110c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无余涅槃中,唯是异熟识独存而永远灭尽十八界法,是无境界的境界;在无余涅槃中,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存在,又怎么会有阿罗汉可以证得无余涅槃呢?既然无余涅槃境界中灭尽十八界法,迥无六尘存在;而阿罗汉的第八识异熟识心体,又是离见闻觉知性及思量性,所以就没有阿罗汉能觉知自己住在无余涅槃的境界中了。因此,若依第一义谛的智慧而说究竟境界,就说“阿罗汉不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些法,实际上在《阿含经》里面就已经宣说了,就是无有见闻觉知、无念、无分别。衪的分别、了别,衪了别众生就是怎样?众生的心行!所以,你所想衪知道了,不然有一个人骂人,可是他没有出现语言文字,这时候如果他的如来藏不晓得,这样就麻烦了!这样的话,以后他只要学会用什么?用非语言文字来骂人,这样他一样可以得逞啊!这样业果就不平等了。而且世间人要知道,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本体,是菩萨参禅的时候,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了第八识。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祂的运作,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并且可以现前观察祂所出生的蕴处界虚妄。眼见佛性是菩萨用一念慧相应,找到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是菩萨用父母所生的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大宝积经》(卷119)T11,p0677a「世尊。如来成就过于恒沙具解脱智不思议法。说名法身。世尊。如是法身不离烦恼。名如来藏。世尊。如来藏者。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有疑心、若无疑心,若见若闻若觉若知、若问不问,异本说者,是名妄语;若言不本见闻觉知,亦是妄语,不名具足。若破相说,无覆藏相,是非妄语。若异音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若颠倒语,若发大声,不了了语;若有所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两舌、恶口:若坏前人、不坏前人、作已得罪;无义语,亦复如是。如是七事,亦道亦业;其馀三事,是业非道。何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修止者,住寂静处结加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虚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分别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前心依境,次舍于境,后念依心复舍于心。以心驰外境,摄住内心;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以离真如不可得故。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若心怀疑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chì)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jì)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汝身现摶(tuán)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yōng)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谓见闻觉知一切觉观缘四事起。复次法上。我说真相离诸斗诤。一切觉观斗诤境界。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法上。譬如有人尽一期寿恒食苦味。复能觉观比度忆持蜜等甜味。无有是处。复次譬如有人恒乐欲尘尘欲焦热之所烧然。复能觉观比度忆持。不缘尘相依内离乐。无有是处。复次譬如有人恒乐言诤邪谈话戏。复能觉观比度忆持圣默然定。无有是处。复次譬如有人恒乐恒行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昙无竭。如人长夜取我我相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北郁单越无我我所乐。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圣者善清净慧菩萨问品第四尔时圣者善清净慧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世间中见闻觉知。名字分别为胜功德故。观世自在。是名诸波罗蜜相违事。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何者是诸波罗蜜果报。佛言。观世自在。诸波罗蜜果报有六种应知。何等为六。所谓得富财故。趣善道故。无怨敌故。不坏多喜乐故。常为众生主故。不害自身故。大威德力故。观世自在。是名诸波罗蜜六种果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诸波罗蜜杂染法。佛言观世自在。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或于长夜由见闻觉知表示胜解。乐着世间诸表示故。于永除断一切表示。萨迦耶灭究竟涅槃。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法涌当知。譬如有人于其长夜。由有种种我所摄受诤论胜解。乐着世间诸诤论故。于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离诤论。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如是法涌。诸寻思者。于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内证无相之所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果异熟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加行。一者无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谓修行余波罗蜜多时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