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妄心于定中,生起了一切诸相,不管是不是光明,都是意识心的境界相,缘取相,是境界所生法,是因为能取的意识,去了知所产生的,而真心是离开了能取,哪里是以这个妄心所感受的光相,就可以称之为悟,这根本是禅定中的光影,还是不离开见闻觉知,乃至法尘的意识受想之用,如何可以称之为这是真心?这个既然不是,还有什么维持不维持的妄语呢?这个真心是可以描述的,也不是如愚 三摩地

2018-07-22

而此心也是「不说法」,以此心远离意识的「见闻觉知」,如何起念说法,所以如来说祂从来没有说过法,然法不自说,如何能弘?所以说法和不说法之间,各无混淆,如来藏不说法,意识想要说法,意根决定「好」,便说法,说法者不是如来藏,而是我们的六七这二种识。而如来说法中,确实是以方便,然有究竟方便,以如是方便,可以真抵达究竟的佛地,所以不得说方便就不是究竟之道,以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修学佛法首要是在断我见,那么我见又是什么?要探讨我见之前,要先来了解「我」是谁?「我」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常说:「我能说、能听、能想、能知,见闻觉知的心就是『我』啊!」有的则说:「能吃、能走的身体就是『我』啊!」其实佛法上所说的虚妄「我」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把五蕴的虚妄我灭了,自然就能出三界。换句话说,就是把您的色身与见闻觉知心和处处作主的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所证的却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不牵涉五阴十八界在内;是单以如来藏自住境界来说,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不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这是唯有菩萨才能看见的涅槃境界,非二乘圣人所知;而菩萨们就以现前所见的如来藏自住境界,观察五阴十八界全部销灭后的如来藏独住境界,来观察二乘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同样了知无余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见耳闻的;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对外界人事物的认识其实都只是发生在我们自己头脑中的见闻觉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没有走出过我们大脑所可以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之外。这就像你做梦一样,梦中色声香味触五尘俱全,活灵活现,梦中的我们喜怒哀乐遍历,惟妙惟肖,在梦中的我们就这样被自己大脑中的梦境骗得团团转,浑然不知这只是一场梦,直到从梦魇中惊醒或者被外界大的动静所扰不 三摩地

2018-07-22

祂哪些不同呢?可以让众生产生无法置信,产生迷惑呢?就是真心祂没有见闻觉知,祂没有六识的见闻觉知;祂有祂的觉知性,只是说祂的觉知性不是没有证悟的人所能了解的。没有证悟的人没有办法亲眼去触证到底是不是,你只能够相信佛语,佛在第二转法轮就已经先说了,这个就是等于是无见无闻这个心。无觉无知的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心?所以方广经典都是如是说的:如果要把祂当作是六识 三摩地

2018-07-22

二)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如来藏的自体虽然能够变现我们这些色身,也变现了七转识的我们,让我们有意识可以见闻觉知,有意根能够作主;可是如来藏在这些境界里面,祂自己却是没有我性,没有我与我所领受色身与六尘的执著。因此当我们受快乐或痛苦的果报时,如来藏只是执行者,祂完全是无我性,依照我们的业而出生我们未来的果报;我们的身心与果报都是从祂而来的,祂是有情众生的身心本源,因此如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所造的业不会亡失,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受报,接著就要思惟:有情为什么造了善恶业,而于未来世要受异熟果报?这是因为无明的关系,不知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导致造了种种善恶业,再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带到未来世,再由众生受果报。祝福大家:福慧双增,道业猛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02集真的有天堂与地狱吗?》正光老师 (原标题:两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三摩地

2018-07-22

其间错综复杂,唯佛方能尽知,何得谓无三世因果?何得谓无今世因果?又:古今中外,每有五、六岁小儿,具宿命通,能偕其父母往至前世所住家庭,认其眷属,并取其珍爱秘藏之物,何得谓无三世因果?既有三世因果,而见闻觉知之有间断妄心,既不能由此世而至来世,则今生所造一切业行所形成之异熟果种及等流习气种,必有另一非见闻觉知之心执持往至来世,此心即是如来藏也。若无此 三摩地

2018-07-22

色蕴十个法(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识蕴(前六识,由意根与法尘相触为缘,藉人间有色根“未坏或未嬴劣”的五色根为缘,才能使此识蕴在人间生起及运行);受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蕴(见闻觉知中的了知性,想亦是知,想蕴之了别性由色蕴、识蕴、受蕴之触心所法具足以后才能有了知性之想);行蕴(身根之种种行为,表色及无表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阿罗汉把自己七识心、色身灭了以后入了涅槃,是他自己死光光,十八界中连一界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他的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法作任何观察,所以那个涅槃叫作寂静,真实无我(六识心及六尘都不在了,意根也灭了),已经没有阿罗汉存在,怎么能说他入了涅槃中?有所入,一定得要他自己仍然存在;阿罗汉既然已经灭了,他不存在了,又如何了知无余 三摩地

2018-07-22

“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守摄诸根就是守住自己六根,不向外攀缘,住于自己修学佛法所证得的自心内境中,或者还没有开悟、但是住于自己内心的一心不乱境界中,这叫作守摄诸根,就是摄根戒,就是在事相上用功。守摄诸根时,主要是保持正念而不向外攀缘,虽然在人间生存时一定会有见闻觉知,有六根与六识面对六尘的接触,但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大乘的菩萨当他实证了第八识的所在的时候,事实上他就是了解了:这个第八识祂永远离开见闻觉知,祂永远是清净,祂永远不贪着于世间三界里面的一切的法,所以祂永远是清净;而且祂这个如来藏永远不会伤害众生,祂从来没有那种功能性可以伤害众生,祂没有,祂对于众生永远是呵护,永远提供众生之所需,这就是这个如来藏祂本身的功能性所显发的。所以说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自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者,现见阿赖耶识心体离见闻觉知、离一切六尘万法,无我亦无人,无我亦无佛,无我亦无法,无我亦无僧,何况能有三宝可见可得?如是归依于第八识心体之清净真如自性,则如此段般若中所说:无我、无佛、无法、无僧,如何尚有所归?现见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故,都以如来藏为体故。如是归依如来藏、归依自性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意识觉知心在六尘万法中,总是会有贪厌取舍,所以就会产生种种障碍;如来藏在六尘万法中离见闻觉知,对六尘万法不会起贪厌取舍,所以不会有障碍。因此意识觉知心应当随顺如来藏,也就是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来修种种善业。二乘菩提是现前观察五阴我、十八界我都虚妄不实,所以要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取证无余涅槃。佛菩提道的修法是依如来藏的真实性、如如性以及无我性的 三摩地

2018-07-22

”是不证涅槃啊!因为入涅槃时,阿罗汉十八界都灭了,纯然无我了!哪能知道涅槃中的本际——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本际如来藏自身也没有六尘中的证自证分而不能反观自己,又有谁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所以说阿罗汉不能实证涅槃,他们哪有到彼岸?根本就没到彼岸!他们只是免掉分段生死而已,都没有到彼岸,只有菩萨随同诸佛亲到涅槃彼岸。所以菩 三摩地

2018-07-22

那是谁才有办法离开这个三界家、五阴宅呢?也就是菩萨!菩萨证悟了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出家、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离开了六尘、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不摄属在三界里面、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不属于五阴,而用自己的这个五阴身,而用自己的这个意识心能够现观如来藏祂本身就出家,而转依如来藏,这个才是叫作真出家!因为意识心——因为见闻觉知心——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