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种慈悲心、布施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与赞叹。然而每次想到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会为这些慈济人担心,一生努力行善,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知见,会不会因为此生累积的福德,得到往生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主(天魔)魔子魔民的果报,或者来世大富大贵而造恶业的果报?俗语说「富贵学佛难」,甚至有权有势的人家,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摄受,是很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五件事,要常常赞叹三宝的微妙功德,才能不断的增长佛菩提种子。佛有什么样的功德呢?请问:我们一天到晚讲经,讲的都是谁的功德呢?(大众回答:佛的功德!)是佛的功德呀!说的也都是法宝呀!第三宝是胜义僧,我们常常说胜义僧不是人,因为既不是天、也不是人,方便说为义天——第一义天,这样称呼也是在赞叹僧宝。即使是凡夫僧,我也常常赞叹,你们看我几年来一直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也许你会说:这个容易啦!那我就要赞叹说:你的善根福德深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功德。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说,少部分的人剃了头着染衣,蒙佛三十二相的福荫而出家,都说受了具足戒、菩萨戒,而竟然还敢毁谤说大乘法不是佛所说的,是后世佛教历史演变创造出来的。那意思也就是说,大乘法是不可证的,或者是说,大乘法的内涵是与小乘法的内涵是相同的。那请问一下,出家经 三摩地

2018-07-23

难怪阿难尊者亲见如此胜妙之事以后,他要惊讶地赞叹,说这是他从未曾见、从未曾听闻的事情。那么前面说到《维摩诘经》里面所说的“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的这个经文,就让我们想到教外别传的禅宗。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起大梵天王致献的金色波罗花示众,当时一会大众看了都默然,无言以对,只有金色头陀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就说:“吾有正法 三摩地

2018-07-23

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动作) 三摩地

2018-07-23

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略说观行)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就说:‘善哉!善哉!’也就是赞叹给孤独长者说:‘你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行为,是安稳能够顺应着菩萨道白净的善法。’佛陀接着说:‘长者!你能够依于菩萨心,专精一意而行广大的惠施----众生因为食而得到安止、调顺,没有食就丧失生命。长者!你能够得到大果,在现象界能够有大名称、大福报、名闻十方,在实相界也能够得到增上佛菩提道的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戚、痛苦、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在王舍城就有了一件外道要陷害佛陀的事件,那时外道们去找信受他们的德护长者,对他说:大长者啊!瞿昙沙门还没有出现于世的时候,这里一切的阎浮提十六个大国,他们都归属于我,而且都是随意自在的相信我所说的话,都对我非常的恭敬,而且供养我、赞叹我,供给我各种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但是当沙门瞿昙出世出来弘法以后,这些大国都不再供给我衣服、饮食、卧具、 三摩地

2018-07-23

佛随即赞叹说:善哉!善哉!你们能够远离愦闹,修清净寂静的阿练若,真是太好了,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门,是少欲的法,不是多欲的法;是知足的法,不是不知足的法;是乐求寂静的法,不是乐求喧闹的法;是精进修行的法,不是懈怠放逸的法;是发起正念的法,不是增加邪念的法;是心得决定而不改易的法,不是心得散乱的法;是智慧的法,不是愚痴的法。一万两千位比丘听闻佛的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僧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而是您只要以一分的恭敬心来供养佛,自然能够得到那一分殊胜庄严的果报。所以在《阿含经》写著,有一次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白话解释:佛陀跟阿难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 三摩地

2018-07-23

」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以佛在《胜鬘经》中,曾随喜赞叹胜鬘夫人:「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当胜鬘夫人向佛提出众生难以理解的法时,佛即随喜赞叹说:「就是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平实导师这些精妙入微的文字时,末学赞叹不已,十分感恩: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佛法修学真的很难:非定不禅——心粗散乱,无有定力者很难觅得行相微细的真心;以定为禅,伏断烦恼,却又易于偏入外道法或是退堕二乘法中,同样与明心绝缘。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平实导师这些精妙入微的文字时,末学赞叹不已,十分感恩: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佛法修学真的很难:非定不禅——心粗散乱,无有定力者很难觅得行相微细的真心;以定为禅,伏断烦恼,却又易于偏入外道法或是退堕二乘法中,同样与明心绝缘。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他看到了就会赞叹:好漂亮!真稀有!这就是余习。比如说淫欲,我们曾说过,经典里面也这么讲过——要证验你现在所证的境界。那么让你到那个境界里面去;比如说断淫欲,让你处在淫欲境界之中,故意叫你去看,看了之后有无起喜乐——想要去做那件事的?有没有?如果无,那是真的断了;但是还有余习存在。那么这个余习不必明说,结过婚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再详 三摩地

2018-07-23

又想,如果这样继续做下去,终究是偏于财布施和无畏施而已,至于法上,当时确实极为信受赞叹,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提升,终于又起一念「这样的法真能解脱吗?真正能够解脱或成佛之法在哪里?我怎么都感受不到?」又师兄师姐常为人助念,见面皆以「阿弥陀佛」互相问候致意,也劝人念佛,然证严师父却不曾(印象中)劝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对信众 三摩地

2018-07-23

他看到了就会赞叹:好漂亮!真稀有!这就是余习。比如说淫欲,我们曾说过,经典里面也这么讲过——要证验你现在所证的境界。那么让你到那个境界里面去;比如说断淫欲,让你处在淫欲境界之中,故意叫你去看,看了之后有无起喜乐——想要去做那件事的?有没有?如果无,那是真的断了;但是还有余习存在。那么这个余习不必明说,结过婚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再详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他们为那一些众生而付出的福德或功德等长处,我们仍然应当随宜赞叹;除非他们仍在误导众生,或继续否定了义法。那么悟了以后,务必要把诤强好胜的习气除掉,尤其我们几个共修的地方,现在明心见性的人已经很多了。在这样的一个共修团体里面,不管是台北这方面的几个共修场所;或中坜、桃园、杨梅的共修场所都一样。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共修团体,虽然并没有组织共修会或组织会 三摩地

2018-07-23

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洒面目,由是惛沈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C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