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心的开导,这也是难忍能忍,并不是只有忍众生的瞋恚、贪求无厌。此外,还要在法上忍于众生的愚痴,这也是难忍能忍,佛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心的开导,这也是难忍能忍,并不是只有忍众生的瞋恚、贪求无厌。此外,还要在法上忍于众生的愚痴,这也是难忍能忍,佛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举国上下欢欣无比,大家都赞叹和歌颂国王的功德。四周其他原来不和睦的邻国,也都来进贡称臣了。许多黎民百姓都移居到这个国家。国界逐日扩大延长,许多小国率土来归。全国臣民都持戒归命三宝。后来,国王和臣民们寿终之后都往生天界生为天人了。佛说:当时那个贫困之人就是我的过去身,我累劫之中仁慈惠施拯救众生,今日终于成就佛道,号天中天,为三界中的大雄。贫人本生-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因为一个众生,需要我在阿鼻地狱,待上一劫这么长的时间,只要能禆益那个众生,我自愿进入那个地狱,终究不会舍弃我的菩提之心!』作了这样的誓言,大地六种震动,此波动撼动诸山大海!虚空里自然扬起悠美的乐声,无量的各种天神演奏天乐,歌颂赞叹这位发大心的菩萨!并且说道:『以你今日这样至诚的发菩提心,应知不久即可成佛,你成就了佛道,惟愿能来救度我们。我们于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没有喜、怒、哀、乐可说,大众赞叹如来,用尽种种好话来赞叹如来,可是如来听到时,仍然不会心中暗自高兴,因为毁誉都不能倾动他们。但有人会说:“如来不是有时也会诃责某人为“愚痴人”吗?其实,如来不是因为心里有怒而诃责,而是因为这个人应该诃责。如来对称讥毁誉都无所谓,一心只要利益有缘众生。不论外道们如何骂,都随他去。可是,当外道毁骂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事即时彰露,地为大动,诸天供养,散众名华,赞叹佛德,佛无喜色。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论曰: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大智度论卷二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看到了就会赞叹:“好漂亮!真稀有!”这就是余习。比如说淫欲,我们曾说过,经典里面也这么讲过——要证验你现在所证的境界。那么让你到那个境界里面去;比如说断淫欲,让你处在淫欲境界之中,故意叫你去看小电影,看了之后有无起喜乐——想要去做那件事的欲望?有没有?如果无,那是真的断了;但是还有余习存在。那么这个余习不必明说,结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人类文化的层次都是意识境界,不管他的意境多么好、多么高,终究都是意识的境界─意境,所以才会有人被赞叹为“意境深远”。但是不论意境多么深远,终究只是意识的境界,无法超越意识所知的层次。然而菩萨所证的是超意境,而且是超越声闻圣境的(其实,声闻圣境已经超意境了),所以我们那一片CD的名称才会叫作“超意境”嘛!因为这不是意识思惟所得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路上,这位小沙弥思惟着:应该行何种道,才能免除世间种种的苦呢?佛常赞叹菩萨道很殊胜,我今天应该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时,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将衣钵拿过来,你走在前面。不久,小沙弥又思惟: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辛勤劳苦,不惜自己的生命,众生要头就给头,要眼睛就给眼睛,这种难事不是我所能办得到,还不如早一点取证罗汉道离苦得乐。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第二,我们要信:确实有个极乐净土。有的人不相信有极乐净土,所以他不念阿弥陀佛。那么信有极乐净土,要怎样才能往生呢?还要相信极乐世界真的是殊胜、清净、庄严。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为弥陀的愿太大了,太慈悲了。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拜佛时真心赞叹阿弥陀佛,祂是唯一的皈依。但是唱忏悔偈时,又想:自己去得了吗?为何都没见过阿弥陀佛?苦得不得了!所以一条手帕是不够用的,这是一种善根的现象,表示和弥陀世尊有缘。也因为知道想求往生之前,须把业障随缘、随分、随力消掉一些,所以此时会真心忏悔发愿,迥向往生极乐。每天心里默念佛号,会听自己心里念佛号的声音,即是心念心听。持名念佛有个妙处,即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尔时,宅神于虚空中现大神力,而说颂曰》来赞叹菩萨,他说了一首颂很长,我们不细谈。这一首颂里面,大意是赞叹大精进菩萨,呵责他的父母和他的许多眷属,呵责许多的知识和八万四千彩女。这些人听到宅神的话以后,就全部悔过,跟菩萨讲:《随意出家,汝当饮食,无令殒绝。》可是大精进菩萨《不食七日,光明晖悦,颜色不变,唯心忆念正遍知身,一切诸天散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还有赞叹诸佛相好等。有的人往往误解,以为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具足了,其实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花开见佛,具足无生法忍及各种神通,那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到了那边,要在莲花里面坐。为什么要在莲胎里面坐呢?那个莲花含苞待放、内外不相见,一般往生的人就在里面坐。这一坐短的半天,长的一天、七天、十天那可不一定。那里的一天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大劫,一个大劫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的人见佛性以后明了真如,然后他就可以随意的发脾气、随意的喜乐、随意的赞叹,都是任性而为,但是不犯道共戒。有的时候,他的想法很奇怪,譬如走过华西街,他的朋友可能说这老板好残忍哦!当街杀蛇,看蛇这样扭过来扭过去把皮剥掉,活活的剥皮好残忍。可是他说“你认为有人杀它,我认为它根本就没有被杀掉嘛”。踩死了一只蚂蚁,他说它根本没死。有没有错呢?没有 | admin 2018-07-20 |
![]() |
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 | admin 2018-07-20 |
![]() |
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2、信确实有个极乐净土有的人不相信有极乐净土,所以他不念阿弥陀佛。那么信有极乐净土,要怎样才能往生呢?还要相信极乐世界真的是殊胜、清净、庄严。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为弥陀的愿太大了,太慈悲了。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3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如来游于无量甚深行处。欲拔众生三有剧苦。欲拨五盖并解十缠。欲令一切众生俱得解脱安处无为。即为开示二种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无作福田。所谓父母及与师长。诸佛法僧及诸菩萨。一切众生修供得福。进可成道。--------------------------------------------------------大方便佛报恩经论义品第五(节录)尔时如来即入有相三昧。以三昧力令其琴声远闻 | admin 2018-07-20 |
![]() |
’--------------------------------------------------------------《杂宝藏经》节录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常亦赞叹!’--------------------------------------------------------------《六度集经》节录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说法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令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原标题:孝亲系列之经典选辑(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