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天闻此皆大欢喜,称扬赞叹是利根者,喜乐问难,必皆成就无生法忍。如是人等合集一处共为徒侣,人众既少,势力亦弱。舍利弗,尔时我诸真子,于父种族尚无爱语,况得供养住止塔寺?舍利弗,汝且观之,尔时如来便为轻微。我灭度后我诸子等,成就善寂无所得忍时,亦为轻贱。我以是故,于无数劫摧诸怨敌,化诸一切天王、人王令心清净。所以尔者?令我诸子得安父位。舍利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初五百劫,有九万辟支佛,我尽形寿,悉皆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尊重赞叹。次五百劫,复以四事供养八万四千亿诸辟支佛,尊重赞叹。舍利弗,过是千劫已无复辟支佛,我时阎浮提死,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如是展转五百劫中,常生梵世作大梵王,不生阎浮提。过是五百劫已,下生阎浮提,治化阎浮提,命终生四天王天。于中命终生忉利天,作释提桓因。如是展转满五百劫,生阎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自赞叹不毁他人故。不欺不憍慢不放逸故。得少善法不生满足心故。得此诸法于他人边不生嫉妒悭吝心故。观世自在。是名略说诸波罗蜜七种清净应知。观世自在。我复广说诸波罗蜜清净之相。依彼七种说诸波罗蜜清净。何等七种。观世自在。我说诸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七种清净。如实修行。何等为七。所谓依悲心施清净。施清净即戒清净。见清净。心清净。口清净。智清净。意清净。是名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供养赞叹应化之身。得诸功德于何身得。佛言。文殊师利。以能正念如来身故。以应化身依如来法身住持力得。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世尊等无心无作无行。何义故。如来法身为诸众生出大光明。及出无量应化镜像。而诸声闻辟支佛等解脱之身无如是相。佛言。文殊师利。等无心无作。譬如日月摩尼珠等。为诸众生出大光明及种种物。而水琉璃颇梨珠等无心无作。不出一切光明等物。何以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修行者欢喜赞叹。大悲无量怜愍众生。发弘誓心摄受。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有郁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二者舌广薄长如莲华叶。若菩萨恒说实语爱语美语。敷演不使颠倒。以此业缘得梵音声如迦陵频伽。妙响深远如天鼓振。若菩萨起慈敬心观诸世间如父如母。不起三毒视诸众生。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眼睑青好如优钵罗华。二者眼睫绀焰犹如牛王。若菩萨见善众生修三学法。称赞其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赞叹持戒呵破戒者。不为群邪之所沮坏。虽读外典不随其义。其所说法句义不断。虽名沙门及婆罗门。终不生于沙门之想婆罗门想。虽复晓了算数咒术。心初未曾有贪着想。虽为众生示入天寺。供养恭敬依止礼拜。而其内心常依法界。现行十恶实是梵行。诸佛护念如视一子。善能护持诸佛法身。能转一切诸佛法轮。深见诸佛甚深法界及真实相。其所修行等诸佛行。得无量身及无量行。善解诸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为诸佛之所赞叹。所谓能问所未曾闻。一句一字甚深之义。汝等不久亦复当得知见是义。汝若欲知诸佛如来常恒不变。应当受持如是经典。读诵书写解说其义。何以故。是经所说不可思议。如来常恒无有变易。终不毕竟入于涅槃。汝当广为一切众生。敷扬解说常乐我净。诸佛如来无有毕竟入涅槃者。法僧常住亦无灭尽。尔时毗蓝大毗蓝风王。所受乐报如天无别。放清凉风六时无变。华果常有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赞叹曰我今稽首礼不生于诸有方便行诸趣普为一切众如来心自在是故其身常为众转生死如华无所染大云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生死烦恼业田。得心定愿藏法门。唯愿如来。广为众生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开示解说。此经中有得生死烦恼田果实法门。复有生死田乐王法门。复有生死庄严住心法门。复有生死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供养三宝尊重赞叹称龙王名。善男子。四大之性可令变易。诵持此咒天不降雨。无有是处。汝先所问四百三昧义。至心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此经中有诸佛菩萨甚深净水大海三昧。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故名甚深。能断一切生死渴乏。故名净水。边不可得。故名大海。诸佛世尊同平等故。故名三昧。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多闻海多闻宝藏。于菩提心无有动转。不退佛慧常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成大功德。然后乃得闻是经典。虽得闻受不能广说。若于不可计不可数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受持净戒乃至成大功德。闻已则能分别广说。善男子。欲灭是经当于阎浮提中具足流布。佛涅槃后初四十年亦当流布。垂灭余四十年复当流布。行恶之时。谤方等时。恶王治时。我诸毁禁戒时。遭值荒乱世人轻时。四部。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明狂痴习放逸时。凡所造作同畜生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善男子。是故我于经中覆相说如是偈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nbs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趣足而食终不长受。所受衣服才足覆身。进止常与三衣钵具。终不舍离如鸟二翼。不畜根子茎子节子椄子子子。不畜宝藏若金若银饮食厨库衣裳服饰。高广大床象牙金床杂色编织悉不用坐。不畜一切细软诸席。不坐象荐马荐。不以细软上妙衣服用敷床卧。其床两头不置二枕。亦不受畜妙好丹枕安黄木枕。终不观看象斗马斗车斗兵斗男斗女斗牛斗羊斗水牛鸡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央掘魔罗经》卷四)佛在这边说啊,我为声闻乘说这个偈的意思(这个前面佛说的一段偈语),那这一段偈语其实就是在赞叹如来藏,那就是在说如来藏的真实妙义。所以说谓如来藏义,就是说如来藏的义理就是若自性清净意,就像自性清净。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如来藏胜过三界六尘万法的一切法,胜过所有的一切法,这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的,所以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有说法,而是法非可说相;虽赞叹僧,而僧即是无为;是故此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难可得信;如是,烦恼中有菩提(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故),菩提中有烦恼(由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烦恼种子与无明故),是亦难信。何以故?如来得是虚妄烦恼之性无法可证,有所说法而不可见,虽有所知而无分别,虽证涅盘而无所知(由涅盘体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虽修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看到了就会赞叹:“好漂亮!真稀有!”这就是余习。比如说淫欲,我们曾说过,经典里面也这么讲过——要证验你现在所证的境界。那么让你到那个境界里面去;比如说断淫欲,让你处在淫欲境界之中,故意叫你去看小电影,看了之后有无起喜乐——想要去做那件事的欲望?有没有?如果无,那是真的断了;但是还有余习存在。那么这个余习不必明说,结过 | admin 2018-07-21 |
![]() |
犹如释迦世尊在这个世界赞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赞叹十方诸佛的世界;十方诸佛亦然,同样也赞叹释迦世尊的世界,只是十方诸佛一向都不自赞毁他,不赞叹自己,不诽谤任何诸佛。反过来都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不赞叹自己。有时候怕众生对自己所亲近的佛有所误会、生轻蔑心,因此会点一下,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十方诸佛也赞叹我释迦牟尼在五浊恶世度 | admin 2018-07-21 |
![]() |
以自己所作而教人的,《阿含经》已这样说:如修行十善,那就“自作”、“教他作”、“赞叹作”、“见作随喜”,就是自利利人了。这是弘扬佛法的善巧方便!试想: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在家庭中能尽到对家庭应尽的义务,使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好感,一定能诱导而成为纯正的佛化家庭。在社会上,不论是田间、商店、工厂&hel | admin 2018-07-21 |
![]() |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当六祖证悟明心的时候,不禁连续说了五个何期来赞叹如来藏。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因为六祖在那个时候,已经体会到如来藏心的清净性、不生灭性、无动摇性、本自具足无量的功德体性;而且是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藉缘而直接或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