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第三点,就是说倘若所阅读的经里面,说到的意识是常住的,一定是伪经;如果说缘起性空是究竟真实空,一定是伪经;如果说还有更高的密法,是显教的佛所没有修的,一定是伪经;如果说有赞叹男女淫欲触受,说修这个法可以成佛的,一定是伪经;如果说有否定如来藏的,一定是伪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有说过了意识心是怎么来的,意识心祂是要聚缘而有,是因缘所生法;那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人以遍满四天下的珍珠、财宝供养如来圣像,这样的福德当然很大;可是如果有人以偈来赞叹佛,其所得的福德与前面的人用遍满四天下的珍宝来供养的福德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果看见别人有能力作布施及供养时,不应该心生嫉妒,因为嫉妒心,非但没有增加自己的福德,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又随喜赞叹能生福德,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与财力,可是因为随喜赞叹的缘故,你的福德与前面 | admin 2020-02-18 |
![]() |
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赞叹于色,染着心住;彼于色爱乐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则大苦聚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杂阿含经》卷2)佛开示说:愚痴无知的凡夫,对于色蕴的蕴集、消灭,色蕴的韵味、过患以及色蕴的舍离并不能如实知,不能知实际,所以就住在染着,心中爱乐、赞叹于色蕴,于色 | admin 2020-02-18 |
![]() |
阿罗汉虽然能够出离三界,只是自己想要迅速得解脱,对生死轮回还是有恐惧,所以不能于三界中安隐;菩萨则是不怕三界生死轮回,他要广度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道,这种无边广大的菩提心是他成佛的动力,这种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力是令人赞叹的!为何菩萨不畏生死轮回?因为菩萨有出离观,也有安隐观,他能观察五阴有生死,而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体恒常住不坏不断,没有一刹那的生灭相 | admin 2020-02-18 |
![]() |
六祖大师赞叹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中能出生万法的只有一个----就是如来藏,所以如来藏是真实法。有的人把第七识、第八识砍掉之后,整个佛法都变成虚妄法了,他把佛教的根本都砍断了,还有人称赞他是看见佛陀在人间。我们不可以否认第八识,否认第八识就是否认如来藏,否认如来藏就没有真实法可说。有人认为整个佛教的法就是在讲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在讲十二因缘法,十 | admin 2020-02-18 |
![]() |
这是几百年来一般人对佛教的观感;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会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去学佛;而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法是在讲什么?鬼谷子的智慧,那是没话说,天下第一等人物,他的智慧旷世超群,奇谋韬略、神机妙算;不论从政、从商、为人处事,他的智慧都是令人佩服赞叹的。鬼谷子有什么智慧呢?他的智慧出类拔萃,叫作领袖的智慧。古代的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祂作光目女的时候,她就发一个愿,她发的愿非常地惊天动地,所以会使得大家都非常赞叹,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这个典故的由来,是因为她为了母亲,她母亲当初流落到恶道,后来好不容易经过她设斋供养以后,终于回到人身;可是生下来是奴婢的小孩,经过十几岁以后就会死亡,那以后又要堕入恶道。所以光目女非常地痛苦,所以她就发了一个 | admin 2020-02-18 |
![]() |
何等为十?所谓: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2、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3、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4、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5、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6、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更应六时精进,以报佛恩:马鸣菩萨云:【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大乘起信论》卷2)《梵网经》卷2云:【若有犯十戒者,应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僧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而是您只要以一分的恭敬心来供养佛,自然能够得到那一分殊胜庄严的果报所以在《阿含经》写着,有一次佛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要想着说,我怎么样去调伏自己的心,多多去赞叹别人,多多去摄受别人、鼓励别人,然后多多降伏自己发现的一些习气烦恼,这就是菩萨的一种自我内心的修学方法,别人是看不到的。因为你不用讲出来我为什么赞叹你,因为我要降伏我自己的习气烦恼;我为什么赞叹你,因为我要修随喜赞叹,不必讲出来,如果讲出来就不是在修学了;而是要这个内心,自己内心知道, | admin 2020-02-18 |
![]() |
如《阿含经》中许多的经文提到:【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长阿含经》卷1)如来几乎都是从这个次法的福德门开始接引众生,例如《别译杂阿含经》卷4记载:【尔时,世尊为婆罗门如应说法,示教利喜,次第为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广示众善、白净之法。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心开意解,踊跃 | admin 2020-02-18 |
![]() |
那时外道们去找信受他们的德护长者,对他说:「大长者啊!瞿昙沙门还没有出现于世的时候,这里一切的阎浮提十六个大国,他们都归属于我,而且都是随意自在的相信我所说的话,都对我非常的恭敬,而且供养我、赞叹我,供给我各种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但是当沙门瞿昙出世出来弘法以后,这些大国都不再供给我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而且他们都信受沙门瞿昙,为沙门瞿昙所统 | admin 2019-09-13 |
![]() |
台湾经济起飞,百姓对佛教的恭敬与虔诚是令人赞叹的,听说圣印法师作生日,红包是用大布袋装到银行去存款的,而这些银行人员也算钱算得笑颜满面!佛法中出家众虽然应当接受佛弟子的供养,但自己也应谨守分际在足堪供应修行所需的衣钵、饮食、医药、卧具等基本需求,不应该在享受、娱乐、嗜好等事务上去追求,更不该积聚金钱、骨董、饰物,因为这些全是障碍修行的我所贪;只是佛 | admin 2019-09-06 |
![]() |
这是我们对鸠摩罗什应该要有的赞叹,因为他那时处于战乱的年代,国王无道时,他也不得不如此;因为对他而言舍寿很容易,可是对众生不利,因此他苟且偷生,继续完成翻译了义经典的重责大任,这是更难的事。有句话说:“从容赴义易,苟且偷生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是为正法而忍辱偷生,来努力翻译经典;因为他如果不这样,国王不会支持他翻译经典,所以他这 | admin 2019-09-02 |
![]() |
末学除了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和菩萨摩诃萨,以及一心顶礼恩师平实导师之外,也随喜赞叹礼拜一切佛门四众,并赞叹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菩萨戒子张善思合十顶礼 二○一二年十一月于正觉讲堂 编译组序 对于次法的正确认知,是学佛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知见,次法的修学内涵更是学人修学三 | admin 2019-09-02 |
![]() |
得是相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如是业,是不为难;在家之人,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 <发愿品>第七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 | 三摩地 2019-07-20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论述,“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 admin 2019-07-17 |
|
![]() |
建立网络佛法群组聚众的弊害分析由于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得以快速交流,因此许多学员藉QQ及微信建立或加入群组,以便能够彼此交流佛法信息及学佛心得,此发心让人赞叹。但几年群组发展下来,我们是否应回头审思是否有逹到初衷?道业是否因此增长?个人习气是否断除?定力是否因流涟网络有所增进?福德是否因加入群组而增长?佛法群有利有弊,不能否认利的部份,但是利大于弊? | admin 2019-06-28 |
![]() |
喇嘛教为了帮“绿度母”造神,还不惜大费周章前后编了“三次发愿”的神话:第一次发愿是说,在无量劫前有一公主名“般若月”(或译为“慧月”),天生善根深植,礼敬三宝,诸比丘众都赞叹祂道:“若是能至心于佛前发愿,一切所愿必能成就,那么您何不发愿转变女身成男,方便修行呢?”般若月公主就说云:“我观 | admin 2019-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