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用斋后佛陀就升座为国王及所有的人民宣说佛法,这时在大众中,刚好有两个商人也在会中听法,有一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心中生起了欢喜心赞叹说:佛陀啊!您好比帝王,弟子们好像忠臣一样,佛陀您在讲佛法的时候,弟子们诵习宣达,让国王能够明白佛陀就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佛陀您是这样地尊贵,我们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可是呢!同行的另外一个商人起了慢心,心 admin

2020-02-21

这个时候,要赞叹亡者,要赞叹他一生辛苦的功劳,一切都很圆满,一切都不需要他再操心了,要他一心念着佛,跟着佛菩萨走,这样子对亡者会有很大的利益。断气的八个小时之内,不要去乱动他的身体,更不需要为他擦身体、洗澡、换衣服等等,都不需要。也不要让那些亲眷们来哭哭啼啼、吵吵闹闹;如果有人在吵闹哭泣的,最好请他先到外面休息。如果这一位亡者生前有仇人怨敌,这个时 admin

2020-02-21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6如是说:【若诽谤「业、因、果、真谛、贤圣之人」,是名根本;若读诵书写,信受邪书,赞叹称誉,是名方便;受已向他分别演说,增其邪见,受邪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这个就是说,不信因果而诽谤业果,认为:不管造什么善业跟恶业,都没有未来世的果报。甚至认为:地狱只是圣人方 admin

2020-02-21

因此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就是在叙述众生真的是需要依靠佛才能离开生死之苦,其中赞叹佛的内容为: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太虚大师《三宝歌》)上面大略说明器世间形成的道理,相信诸位观众,就可以有 admin

2020-02-21

因此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就是在叙述众生真的是需要依靠佛才能离开生死之苦,其中赞叹佛的内容为:人天长夜,宇宙黮[dàn]闇[àn],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rèn]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然而,古代某些修行者,因为知见错误的 admin

2020-02-21

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过去无量劫里,一直都是恭敬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众比丘请问佛说 admin

2020-02-21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赞叹佛说:世尊!您是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佛说:我不但现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众比丘请示佛说:世尊!您过去恭敬父母的事迹是如何呢?佛开示说: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这独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孩子;由于他的家里很穷,当时又正在闹饥荒,这独生子就把父母活埋了。他想从供养父 admin

2020-02-21

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过去无量劫里,一直都是恭敬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众比丘请问佛说 admin

2020-02-21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赞叹佛说:世尊!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佛说:我不但现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释迦牟尼佛过去无量世成就了孝顺的法道;由于这样的因缘,因此后来成就了佛道,这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今天仍然非常赞叹孝顺的法道。根据佛经记载,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生了悉达多太子之后,就往生到忉利天。那时候佛陀还年幼,就由姨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佛经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经文。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 admin

2020-02-21

为了满足这种冠冕堂皇的快乐,末学很少自我反省;然而支撑自己这种浮华假象的,却是全家人默默地忍耐种种委屈与愤怒,以及对佛教的日渐深刻的误解:怎么学佛了,却变得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了?眼里只有道场,只有师父了?这是哪门子佛法?于此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与世间善法中的大公无私,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自己身为一名公职人员,所谓的大公无私,其定义应该是在工 admin

2020-02-21

又即于彼称扬赞叹。如是名为由加行故令业成重。由田故者。谓诸有情于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于彼发起善作恶作。当知此业说名为重。与彼相违。说名为轻。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其有恩者亦有五种。一母。二父。三妻子。四奴婢仆使。五朋友兄弟亲属宰官。(母、父:自己与配偶的父母;妻子:是指老婆、老公、小孩)感谢您们知道我们吃素食,聚餐时都会帮我们事先安排!爱您们的媳 admin

2020-02-21

就是这样的心性、这样的恶心行、这样的悭吝、这样的对于众生不布施,乃至对于众生前来要求他帮忙的时候,还口出恶语!对于他人的财富,不只是不能够随喜赞叹别人有福德,还要想方设法地用一些不好的计谋来让人家亏损。 因为这样的心性,这样的业行的造作,因为这样的因缘:【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大地狱受无量苦。如是苦报,名为第一正感之果。从地狱出受畜生身,身常劳 admin

2020-02-21

如果有人以遍满四天下的珍珠、财宝供养如来圣像,这样的福德当然很大;可是如果有人以偈来赞叹佛,其所得的福德与前面的人用遍满四天下的珍宝来供养的福德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如果看见别人有能力作布施及供养时,不应该心生嫉妒,因为嫉妒心,非但没有增加自己的福德,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又随喜赞叹能生福德,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与财力,可是因为随喜赞叹的缘故,你的福德与前 admin

2020-02-21

所以菩萨应该去布施,更何况五十元、一百元对菩萨而言是小钱,千万不要吝惜,如果这个人真的是骗你的,你只不过损失五十元、一百元而已,不是吗?更何况你也成就布施的功德,未来这个人,他连同本金利息一起奉还给你,有什么不好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身边会准备一些小钱,随时随地准备去布施,如果看见有人已布施,自己无法布施,不应该去抱怨,应该随喜赞叹别人布施作得好;虽 admin

2020-02-21

真是很随喜赞叹。那大部分,尤其是年轻的师兄师姐,需要在世间法上去奋斗,也不用自怨自艾,末学有看到很多世间福报很大的菩萨,他们在世间法上历练后,有很强的善巧方便去和众生互动----应对众生的困扰,烦恼,可以实用有效的安抚,分享,也通过答疑解惑的机缘,摄受众生。在护持正法上,也是勇猛而有智慧,末学随喜赞叹。所以呢,无论您是何种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正见正行而增 admin

2020-02-21

如果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我们是随喜赞叹的;因为回向乃是世尊在经中所开示的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谓七种供养,包括了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和回向。回向之所以列为最后分,可以显示,菩萨在广行一切善根之后必须回向早日成佛。因为成佛时福德与智慧都已庄严圆满,所以才能广利一切众生;因此,回向是应该常常作、时时作的事。您如果能够常常如法回向,心量必定会 admin

2020-02-21

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的智慧,或者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时候,都应该随喜赞叹,来实践随喜赞叹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来成就这一分最上供养。但是,我们在随喜赞叹之后,同时还要继续配合回向来加乘当中的效果,将此随喜赞叹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以这样来增益随喜赞叹的功德。所以,随喜赞叹功德,还是可以透过回向的功德 admin

2020-02-21

因此他就赞叹世尊,他说:世尊的色貌真是无等伦啊!而且口才的辩给,也不是世间所有的。并且世尊祂说法的时候,能够应机、应时,所说的法都不会有虚妄性,只要听到的人都能够得到这个法的果益。这个部分,他的赞叹,真的是完全地就说出了世尊的功德性。因为世尊只要有所说,一定会领受这个对象最应机、最应缘的法是什么;而且这个所谓的应机、应缘,一定是能够让他产生了解脱德 admin

2020-02-21

因此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知道,能够破邪显正的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应该要赞叹护持其法义辨正,与慈悲救护众生之行,因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救护众生。而由于这样的缘故,菩萨也能够累积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具足尸波罗蜜,而这也是报答佛恩的最佳方式。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内容,在远离染污法或恶法的方面,包括不作诸恶、不作邪命、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远离恶友、令众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8   39   下一页»   共779条/3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