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假使看到对方作善事,应该心生欢喜,并且随喜赞叹他人作得好,虽然菩萨没有亲自参与善事,但是随喜赞叹的缘故,菩萨所获得的福德,与亲自作善事的人一样,没有差别。所以菩萨看见有人作善事时,应该要随喜赞叹。如果看到对方有小过失,以此来反观自己:如果自己也患了同样的过失,未来也会有严重的果报。因此菩萨知道种如是因,未来得如是果。这时不仅心生恐怖想,而且也深自悔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每当有人赞叹佛陀而说:诸佛如来是如何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时,阿罗汉们心中总是存疑,他们认为:佛和我们一样都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无别。所以,世尊本来并不想讲《法华经》,但是在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正当准备开讲时,却有五千声闻人大规模的公然抗议,当众退席!世尊对这样的抗议行动默然无语,等他们都离开了,才开讲《法华经》。然而,为什么 | admin 2020-02-21 |
![]() |
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沉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沉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有这样的勇气,我们就赞叹这个人。譬如以前的现代禅的李元松老师,在他舍寿之前,他就有这样的勇气,他承认自己是有慢的,所以他在舍寿之前公开的忏悔。这是我们所赞扬的,表示他是不着于弟子的,所以他最后能够归命于正确的法理,来承认自己说他的所证是不真实的。如果佛教的这些佛弟子们都能够有现代禅李元松老师的这个勇气,那就一定可以脱离魔的境界,一定可以把自己身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僧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而是您只要以一分的恭敬心来供养佛,自然能够得到那一分殊胜庄严的果报。------《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 admin 2020-02-21 |
![]() |
他说:“住于羼提忍辱行的人,应该要先赞叹忍辱的功德,在心中这么想:‘忍辱是我们离开自己安适的家庭与家人,而能在外独自存活的力量。由于忍辱,我就能伏除种种恶害,能够在大众中表现出稀有奇特的事;由于忍辱,所以能够守护着我的心,使我愿意行布施来救护众生,也能持守戒律而不毁犯。忍辱就像是一副大铠甲保护着我,即使千军万马也不能加害我。忍辱是一帖良药 | admin 2020-02-20 |
![]() |
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实地修学无相念佛,有在如实地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日如是,从比较放逸到慢慢的小放逸,到慢慢的能够日日的礼佛、供佛、忏悔、回向、随喜、赞叹;这一些都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色受想行识的这一些干扰少了,未到地定慢慢生起;有未到地定生起,你的忆佛念绝对是很坚固的,一定是有 | admin 2020-02-20 |
![]() |
这时龙王有个女儿,名字叫作宝锦离垢锦,也跟着龙夫人们一起一心恭敬礼佛后,都拿着珍珠璎珞上供世尊、赞叹世尊,并发起了大宏愿,誓愿将来都要成佛,要像释迦世尊一样演说种种经教法道,摄持护佑一切修学佛道的修行人。这时大迦叶尊者在一旁听了,就对龙女和龙夫人们说:“究竟无上的佛果是很难获得的,以女人之身是不能成就佛道的。”宝锦龙女听了,就对大迦叶尊者 | admin 2020-02-20 |
![]() |
一般人尚未见道前持戒,也是属于是戒非波罗蜜所含摄,虽然属于是戒非波罗蜜,但是能够持戒,代表他已经能够信受三宝与戒法,也已经生起决定心想要真正修学佛法,乃至发愿行菩萨道利乐众生,因此都是值得随喜赞叹的。譬如在《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卷1中的开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垂般 | admin 2020-02-20 |
![]() |
想到这里,我们当然不会把心念放在不善的贪瞋痴,这样的意念起行当中,一些世俗的事情现在面前,也不会起相应的心行,所以舍利弗在《契经》当中,他就赞叹如来祂具有七胜法。正因为以上所说的这些缘故,所以我们应该要念佛,这样念佛,戒行必然能够渐渐的清净下来,也容易证果了。我们知道佛的七胜事后,应该要花时间,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先看着如来的圣像,然后再思惟着如来的 | admin 2020-02-20 |
![]() |
在前面听了诸位亲教师用心地教授、殷勤地嘱咐,在聆听学习时都能信受无疑;也决定自己要依之而行来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正向三乘菩提,发利乐众生永无止尽的成佛大愿,这个是相当要自我肯定和赞叹的。因为在这五浊世间,能顺佛心、正信大乘三宝,那是稀有难得的众生。如《金刚经》中佛陀亲言:【“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部分也就是说,只有中夜能够好好睡,初夜、后夜都安行于法道;说到这个还是要赞叹无相念佛,因为无相念佛成就的人,他早上一起来就在忆佛定当中,晚上睡也带着忆佛念,所以真的是:“朝朝还共起,夜夜抱佛眠。”最后一种就是四威仪当中,能够正念而住。说到这里,还是要赞叹无相忆佛的妙用,只要功夫成就,不论是四威仪当中、说话当中、作事当中,许多正觉的学子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自己能够长时间的处在这样寂灭的境界当中,同时也要能够引导众生的时候,跟众生赞叹说:如果能达到寂灭这样一个功德的话,实际上的受用会是什么。就譬如说众生会来学佛很大的原因,是一开始都是因为有诸般的烦恼!但如果说我们碰到烦恼的时候,每一次碰到烦恼,我们的心行就马上随着烦恼起起落落的话,那我们要修学,要能够整治这一颗心,恐怕就很难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要 | admin 2020-02-20 |
![]() |
县官听了罽那的一番话,内心非常感动,不但赞叹罽那的善根和智慧,同时还脱下自己的华服、首饰,连同鞍马和车子全都送给了罽那,此外还封给他一座村庄作为奖赏。罽那由于一念布施的善心,成就了一段殊胜的果报;这位有智慧的县官,也成为众人称叹的对象。由于这样的因缘,整个村庄的百姓也都纷纷归依了三宝,成为佛陀的弟子。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认同故事中的主人翁罽那的 | admin 2020-02-20 |
![]() |
随喜赞叹,增长福德;贬抑轻蔑,损减福德。口德好修,也是难修。布施不一定需要财物,法施、无畏施都是布施;若无法可施,布施无畏也是很殊胜的布施。令人不生恐怖畏惧就是无畏施,布施慈悲柔软语即是无畏施,于众生不生嫌恶之心亦是无畏施。多看他人的优点,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赚到随喜赞叹的福德,又不用花本钱,何乐而不为。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我们见了也能 | admin 2020-02-20 |
![]() |
那也没关系!可以用一朵花乃至无量花,也可以用一香乃至无量香来供佛;也可以用一首偈乃至无量偈来赞叹佛。譬如弥陀赞:【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又譬如《佛本行集经》卷4赞叹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本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祂作光目女的时候,她就发一个愿,她发的愿非常地惊天动地,所以会使得大家都非常赞叹,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而这个典故的由来,是因为她为了母亲,她母亲当初流落到恶道,后来好不容易经过她设斋供养以后,终于回到人身;可是生下来是奴婢的小孩,经过十几岁以后就会死亡,那以后又要堕入恶道。所以光目女非常地痛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看圣教怎么说,譬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的〈如来赞叹品〉说: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 | admin 2020-02-20 |
![]() |
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尊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而阿弥陀佛则是发愿,要成就一个清净庄严的净土,让众生可以顺利的修行。祂经过了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之行,而得以成就如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净土。如 | admin 2020-02-20 |
![]() |
经文说,菩萨寿命长远,才能让众生赞叹不杀生的功德;相貌庄严、色身健康,众生看到我们便会欢喜亲近;求好种性,众生便容易信受及生起恭敬心;多饶财宝才有丰富资财去布施;具男子身,乃为求于习修上障碍较少;言语辩了,方能有系统地讲述法语利益众生;无大众畏才能详细为大众分别真实义理。 三、何谓修行 大学时,我从庙里请回一本厚厚的《妙法莲华经》摆在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