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为什么能得来世的大福报?不布施为什么就不能得到福报呢?我们来看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3中的开示:【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 admin

2020-02-20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mò]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6)前面说完了十恶业的差别,现在反过来说,若修学十善业道以后,于一一事中都可以得到三种解脱。为什么修学十善业道能得三解脱呢?请大家不要从字面来看,不要依文解义;因为修学十善业道其实是不能见道的啊!怎么能够得到三解脱呢?可是这段经文明明讲:修十善业道以后,一一善业道都可以得三解脱。那当然就得要探究这个三解脱是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个三解 admin

2020-02-20

譬如在《优婆塞戒经》卷三中的开示:【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优婆塞戒经》卷三)造作大恶业者会使这个世界,农作物收成减少,灾难增加。相反地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清净,这个就是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因此有情众生的某一个人业种改变了,他的如来藏相应而出生的那一分世界也就随之转变,虽然微少而不容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等,种种生活所需要的工具用品,来布施给他人;后来这位施主命终了,那么他的福德,将会使得他在未来世中,由于所布施的财物,而得到同样的财物,但是数量非常的多,而且可以随着他的需要,来任意使用,时间或长或短,都是由他自己来决定。这不是像辛勤努力所赚来的世间财物, admin

2020-02-20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若有人能摄护诸根,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若于轻重戒中,等生怖畏;虽遭恶时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修集忍辱,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若离恶友,令诸众生远恶邪见,知恩报恩,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虽然在家菩萨想要持戒清净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佛菩萨仍然会告 admin

2020-02-20

在这次节目单元,我们要来探讨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一段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尸波罗蜜时,所受众苦谁能说之?有人若受小小戒已,少欲知足,不能怜愍诸苦众生,当知是人不能具足尸波罗蜜。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菩萨的六度法门中,前后度是有密切的关联。譬如 admin

2020-02-20

我们先引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戒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戒,有戒有波罗蜜,有非禁戒非波罗蜜。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波罗蜜非是戒者,所谓檀波罗蜜。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优婆塞戒经》卷六 admin

2020-02-20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先要讲说《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为菩萨们做一个简单的宣说:【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 admin

2020-02-20

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 admin

2020-02-20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5) 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我们知道: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他是想要帮助鬼道的有情众生的话,那么他就应该精勤地来修作种种的福德,并不是把这一些衣物、食品等用具烧掉,而是将这些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需用品等等,拿来布施给修行的在家、出家佛弟子等,由这些功德田来为往生者或者鬼神咒愿,替他祝愿乃至回向。这样透过布施功德力和祝愿 admin

2020-02-20

而果报成定数与否,在《优婆塞戒经》卷7〈业品〉第24开示著:【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 举个例,假使一个人很专心在行善布施,布施后心不后悔,甚至发愿做善事,那么此人趣向天界的机率便相当大。同样地,假使一个人很专心欢喜地做恶事,那趣向三恶道的机率也是可想而知。由此世尊开示之真理得知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供养祭祀,就由那个地方的鬼神,或饿鬼众生来得到受用。因为鬼神、鬼道众生非常的多,所以随处都有他们占据作为安身之处。譬如说:大小树木,都有鬼道众生安住,越大的树木,就由福德、威德大一点的鬼神居住;一般的饿鬼,就只能安住在小树、小草上面。同样的,大一点的丘陵、山河等,也都有山神、河神等鬼神在安住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五)世尊开示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往生的长辈、亲人,除非他是落入饿鬼道中,我们为他追福才有用;如果他是往生到天界、人间或者地狱、畜生道的话,那么为他作追福供养,他都是得不到的。所谓追福,就是为亡故的亲友众生来修善事、功德,或者以食物、财物等上供祭祀的法会来为亡者修福,以福资亡者,来为他们追荐祈福,让往生在鬼道的亡者日子能够好过一点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 admin

2020-02-20

另外,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教导我们各种布施的功德的时候,也告诉我们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的差异。世尊说:譬如我们为了身命而耕种,随着种子成长,最后能够获得果实,施主的布施也就像这个样子,随着所布施的物品而获得福报。如果布施给畜生,将来会得到百倍之报;布施给一个破戒的人,将会得千倍之报;如果布施给持戒的人,将会得十万倍之报;而布施给初果以上乃至佛陀 admin

2020-02-20

另外,在《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当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这个的道理是说,因为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1,佛说:一切善法,悲为根本。悲能拔苦,有了悲心,就会想要去拔除众生的苦恼,所以菩萨要修大悲柔软心,使得自己可以作到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表示已经发起了菩萨性,生起了大悲柔软心,就可以渐渐成就六度波罗蜜。《优婆塞戒经》卷1,佛开示说: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如果修习六度波罗蜜而不修悲,那六度波罗蜜的功德就生不起来;但是如果单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7)我们就先看看这个部分。我们说当然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平实导师对于这个里面的内容有非常详细的解说,所以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如果可以的话,请大家一定要尽量有这个,手中要请一本平实导师这个讲记的法宝,自己逐字的研读,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受用。所以我们在这里的解说应该是完完全全都是按照着平实导师所讲解的内容略加补充,让大家容易了解 admin

2020-02-19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25   26   下一页»   共505条/2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