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优婆塞戒经》卷6)两舌业道也一样有这三种引生的不同:如果是为了获得财物,或为世间法上的利益而挑拨是非,这个是从贪心所引生的;这种事情其实在商场上是很常见的,在道场中不会有,因为在道场中绝对不会为了财利而作两舌的。若为了毁坏怨家的名声或社会地位而去挑拨是非,针对他人和他的事业伙伴加以挑拨,想要使双方不和合,这个就是从瞋心而引生的两舌。如果是破坏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正行》我们所依止的是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十恶业道各各引生的,从贪、瞋、痴所引生的原因。上一集我们刚刚好讲到偷盗的部分,也就是说偷盗、劫盗他财,也有三种引生的原因,比如说:自己为了自己----己身、妻子、眷属而贪他人财物、往取劫夺,这个是因为从贪而起的这样子的一个偷盗。如果去偷盗、劫盗怨家的物品,这个是从瞋来的。如果去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要来看一看什么是十恶业道所得的作色还有无作色?这个是在佛法里面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个法,这个不单单只是一个名相,这个法在戒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在说明什么是有作色?什么是无作色?的道理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一下十业道。有时候它同时造作两个,有的时候同时造作八个业的道理,当把这个说明完以后,我们再来说十恶业道的有作色、无作色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下在《 | admin 2020-02-19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8集十恶业道之根本、方便、成已三事(二)>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这也是兼有强盗或恐吓取财的行为,兼有偷或盗的恶行;所以十恶业道有时只有一个业道,有时兼有两个业道,乃至有时兼有多个业道。他完成恶口的这个三业以后,心中没有惭愧、不生悔恨,还对小喽啰们或家人炫耀,自赞其身生大憍慢:你们去骂了他们好几天,什么财物都没有得到;我一去就得了,只有我最行。这样子的自赞其身,这是生大憍慢而自赞其身,这个也是恶口的成已之罪。恶口 | admin 2020-02-19 |
![]() |
什么叫作说欲事呢?绮语的恶业道,喇嘛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犯,因为他们教导或受学双身法时,已经就是绮语了,绝对逃不掉这个恶业道的。他们的法义所说的都是欲事,也就是说:如何去挑选明妃?如何说服某一个女人成为他的明妃而愿意跟他合修双身法?然后如何成就乐空双运的欲事?这在平实导师所著的《狂密与真密》四辑当中早已经列举出来了,特别是男上师跟女徒弟合修时的六十四 | admin 2020-02-19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87-088集十恶业道之根本、方便、成已三事(一)(二)>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8集十恶业道之根本、方便、成已三事(二)>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十恶业道之成就,各有它的根本、方便、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里面这么说:【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佛在这个地方接着为我们解说十恶业道各有三件事,也就是说,根本、方便、成已这三种罪。每一件恶业、恶道的成就,各有这三个罪;如果不具足成就恶业道,就不具足恶业的果报。换句话说,十恶业道各有三个 | admin 2020-02-19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7集十恶业道之根本、方便、成已三事(一)>余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佛未出世时,当时人间流传的佛法只剩下十善业道;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世间苦,要求解脱,最基本的就是修十善业道,以十善业道来清净其心;而这时所修的十善法,其实不是世间人施设的,因为没有人会有智慧来施设十善法。十善业道除了诸佛以外,没有人能够为众生分别说明其中的因果道理与业道差别,所以世间所流传的十善业道都是过去佛所说;佛法灭了之后,仍然继续流传而没有漏失 | admin 2020-02-19 |
![]() |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三中开示:【菩萨有五种法,修行十善业道,能过一切世间。何等为五?一者愿,二者安隐,三者深心,四者善清净,五者方便。又诸菩萨得五种法故,修行无量十善业道。何等为五?一者无量世,二者无量善法,三者无量观,四者无量尽,五者无量回向。】这里面开示说,菩萨行十善业,是比一般人要殊胜的;这是因为菩萨发大愿,要利益一切众生,因此在行十善业 | admin 2020-02-19 |
![]() |
……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这里面主要在开示,有种种不同的众生,就有种种有情的身心差别;也就是有种种的五阴世间差别。因此依于十方三界众生之种种五阴身心,就能出生种种的法;不同的众生所出现的法有所不同,因此有其类别与界限的存在。譬如人天众生能够出生的法,与三恶道众生便有 | admin 2020-02-19 |
![]() |
佛未出世时,当时人间流传的佛法只剩下十善业道;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世间苦,要求解脱,最基本的就是修十善业道,以十善业道来清净其心;而这时所修的十善法,其实不是世间人施设的,因为没有人会有智慧来施设十善法。十善业道除了诸佛以外,没有人能够为众生分别说明其中的因果道理与业道差别,所以世间所流传的十善业道都是过去佛所说;佛法灭了之后,仍然继续流传而没有漏失 | admin 2020-02-19 |
![]() |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 | admin 2020-02-19 |
![]() |
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的增长和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作为进修佛道的基础。......什 | admin 2020-02-19 |
![]() |
佛说这个人立了誓以后,虽复不名不善业道,而得大罪。也就是说,发了这个恶誓,后来纵使没有杀过一条狗,一样得大罪,因为意业成就了,就有根本罪了。也就是说,他心中每天会提醒自己:见到狗就应该杀。可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就得暗中找机会;在不断找机会的过程中,这个恶誓就不断地增长加强,业当然就不断成就了。业成就了就障碍了他的修道,所以他虽然没有真的杀害过任何一条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在《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1中的开示:【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因此持戒能使十善业更加清净、精纯有力,令十善业之福德更加增益广大。这里我们也要了解,其实十善业是可以很广泛的,菩萨一直到等觉位时,都还在修十善业道;因此十善业可以说是佛法的根基,犹如大地一般,不可小看。持戒本身不仅 | admin 2020-02-19 |
![]() |
简单来讲就是布施、持五戒,以及修学十善业道和禅定,培植福德并调伏我们的心性,这些都圆满了,才具有可以继续生而为人,或生为天人的条件。而佛法所谓的善知识,可以就广义及狭义来看。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