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严经》部里面祂就是佛。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及非常多的微尘数的这些诸佛,就是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你把它变成微尘,然后这样来数,这样的数量有那么多那么多,祂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世间道的内涵有哪些呢?基本上我们分为三点来说:第一点,有的人是把世间人天乘的善业善道来行善当作是成佛之道,而且说把这个当作“究竟的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成佛之道当中的内涵,是包涵了十善业道,可是并不能说十善业道就是成佛之道。举例来讲,有的人他一天到晚去布施行善或者是慈济众生,每天帮众生的病苦,照顾或救济危难,这是在佛法当中是属于人天乘 | admin 2018-07-21 |
![]() |
在天里面都有这些苦了,何况业道呢!在五苦里面,爱别离苦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般的爱别离是说,我们跟好朋友、亲人虽然非常的恩爱,可是最后总要离别,分别之后就产生了苦,这个是粗糙的苦。在声闻菩提里所说的爱别离苦,是我们对五阴产生了贪爱,由于这个贪爱不能达到永久,要分离的关系,也会产生苦。譬如,我们贪爱五根,贪爱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但这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世间道的内涵有哪些呢?基本上我们分为三点来说:第一点,有的人是把世间人天乘的善业善道来行善当作是成佛之道,而且说把这个当作究竟的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成佛之道当中的内涵,是包涵了十善业道,可是并不能说十善业道就是成佛之道。举例来讲,有的人他一天到晚去布施行善或者是慈济众生,每天帮众生的病苦,照顾或救济危难,这在佛法当中是属于人天乘的善法,这个是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天里面都有这些苦了,何况业道呢!在五苦里面,爱别离苦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般的爱别离是说,我们跟好朋友、亲人虽然非常的恩爱,可是最后总要离别,分别之后就产生了苦,这个是粗糙的苦。在声闻菩提里所说的爱别离苦,是我们对五阴产生了贪爱,由于这个贪爱不能达到永久,要分离的关系,也会产生苦。譬如,我们贪爱五根,贪爱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但这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严经》部里面祂就是佛。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及非常多的微尘数的这些诸佛,就是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你把它变成微尘,然后这样来数,这样的数量有那么多那么多,祂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今之日人人感觉生存压力增大,再加上环境、空气、水源、食品不能尽如人意,稍一不留神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病来如山倒,或者是有病乱投医,或不知所措怨天尤人;我又没干缺德事,凭什么让我得病?老天不公!《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有关于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重症病人的描述: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个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这个三界六道是在轮回,可是从佛、菩萨、辟支佛或是阿罗汉祂们是解脱的圣者,所以有这个四圣的法道,是跟六凡业道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说解脱的话要说佛法的实相,讲这个世界的实相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分清楚三界六道的这种六凡业道跟四圣道是不一样的,跟这个四圣的法道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分清楚众生就是众生,解脱的圣者是解脱的圣者。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个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着。是名根本。--------------------------------------------------------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节录)宋罽宾三藏 | admin 2018-07-20 |
![]() |
世间十善业道。若膀胀想、脓烂想、青瘀想、异赤想、破坏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若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静随念、入出息随念、身随念、死随念。善现!此等名为世间善法。--------------------------------------------------------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节录)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无尽意菩萨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欲界天的天神他是修十善业道啊!十善业道他是不杀人的。你说那为什么有些人他是会被雷击而死呢?那是他过去的业,而不是因为那个雷神生气!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有些人如果或是被骗(被人家骗了)而发了五雷轰顶的这种誓愿,你可以放心你离开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恶愿它是不会成就的,因为在佛法之中,在法界里面恶愿它是没有拘束力的,因为真正的善神他是不会用这种方式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说这个下品下生的人,他造作了五逆十恶这些人,他具足了种种的不善业道,他应该要堕入到恶道中,要受很多很多无量劫的苦;可是因为过去生修来的福德,跟善知识有缘,临命终的时候一样遇到善知识,所以说因为他遇到善知识,由善知识的功德来帮助他能够排除这个五逆的这个遮障,跟他来说殊胜的妙法而且教他念佛。这时候他业障很重,业风所逼,心里面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舆版即地舆图,)若夫通方开士,过量大人,世法全是佛法,业道无非佛道。祖意教理,佛经禅录,本自融通,有何混滥。尽吾之智,不能测其境界。竭吾之力,不能窥其藩篱。吾之鄙论,姑就吾之鄙机言耳。子何以迦楼罗王之飞腾,用责于蠓螟蚊蚋,而令其齐驱也哉。(原标题:宗教不宜混滥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物能障当来业道,能沉没苦海,能令世间疑谤,亦令人怨恨,令人起爱心。女子着好衣,出入,好涂妆粉,令放逸多男子数数频看不舍。父母多忧,便起瞋怒;兄弟怀愁,起大瞋怒;世人略见,即生疑谤;师僧若见,即破净戒;贼人见时,即起盗心。如是等障,皆好衣过患,不可尽说。若是孝行者,至死不着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礼赞不亏,回旋出入不得摆手急行,亦不得回头反视,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称,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言: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先牵”之义,于理如何?又旷劫已来,备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但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和默王不但自己对于杀、盗、淫、妄种种的恶业不去违犯,而且也以这样的十善业道来教导国民。他崇信三宝,探访贤者,请求他们的教导,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也严格要求所有的皇族与大臣,一同都要遵守十善法;所以全国的国民,大家都以遵守十善法为一种光荣。有一次,国中有一个贫穷的人,因为太穷了,没有办法,于是就跑到有钱人家去偷东西;结果一下就被人家抓起来,送到国王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