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现在就来稍微说明,什么是五十思呢?五十思的内容是如何呢?我们看论文问:‘何者是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也就是说,要修这个百福庄严的时候,要先起五十思——修心五十;这个修心五十,事实上都一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菩萨应常摄取十善业道并全部回向道种智及一切智。当我们福德因缘足够,善缘也充分时,即可获得真善知识,而帮助我们走向禅法修行之正确道路,今生必定可以克期取证,不虚此行。(原标题:培植福德广结善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事十善业道。在这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真正的加行、真正的用功,是要调伏这些种种心,调伏这些种种的作意,这你调伏的越多,你的路就会越平坦,因为呢,你没有污染法,将来你的业道就不会呈现污染行,即使你要在这么样污浊的五浊恶世出生,你那业道的障碍就不会现前。不过,不会现前,不是叫你享受荣华富贵啦,那是因为你的愿力抵过你的业力,因此业道的障碍暂时不会现起,所以不要想太多了。只要你的菩提心不断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呢?他们现在享受一下世间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所以那你就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所以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享乐的权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问题。例如以棒球运动来说,有个叫做打击率的东西,超过三成就很厉害了,它是个机率问题。可是修学佛道上没有机率,没有叫作赌运气,而是叫作完全了解,必须百分之百了解,佛道上没有几成、几成的机率问题。如果不是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说呢,祂有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都随我们在一起,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体性。如果没有这些体性的话,一切诸法就等于空了。(原标题:[我]-世间的过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三界有当中,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以无色界有的四空定,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我们称它为第一有定,是三界还在轮回,还在业道不断的沉沉溺溺当中的众生而言,这是最殊胜的有情,他已经是入于非想非非想定了。欝头蓝弗,跟佛当世的一个着名的外道,他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他有神通;他每天中午依于他的神通,飞行到王城接受国王的供养。结果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的十善业道。因此他所化度治理的国度都是国土安乐,四方诸国臣民对他都极为钦慕仰望,无不庆赖有这么一位仁德崇高的君王。但是娑婆世界六道众生中,疾疫鬼和夜叉之类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因为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不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这六凡业道的因缘果报,或是声闻、缘觉、菩萨及佛这四圣法道的修学内涵及次第,诸佛如来都已完全清楚了解,并且通达而无有障碍。释迦世尊为了教诫、教授娑婆五浊恶世不同根性的众生,于是就施设了五乘佛法;而佛陀施设五乘佛法中,最低的标准就是要让们保有人身;因为人者忍也。人活在世间纵然要遭逢许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三个条件,来判断未来受报业道的程度、关系与结果,《优婆塞戒经》卷六:「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好好努力用功,一直都在善法用心,导致心性已经变成清净性了,终生不犯波罗提木叉的戒相,所以十善业道成就了,舍寿之后在来世又有无作戒;因为修行十善业道是有作,但是每一个部分完成以后就有一部分的无作戒存在;前世曾如此修行的人,此世若再具有上面说的四种戒,他就五种戒都具足了。你们可以这样衡量自己看有几个戒?若有五种戒具足了,那就太好了!回家可以客观的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三个条件,来判断未来受报业道的程度、关系与结果,《优婆塞戒经》卷六:「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说呢,祂有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都随我们在一起,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体性。如果没有这些体性的话,一切诸法就等于空了。 (原标题:“我”世间的过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开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开示《分别善 | admin 2018-07-23 |
![]() |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是十善业道。在这十善业道中,每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