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复云何业得身心圆满。修习忍辱得身相圆满。修习闻思得心圆满。此业修习必定得果。复云何业。修作已后而非散失。若有善业已作不悔亦不嫌厌。而非扰恼又非拨无。不说是非而不远离。亦非躁挠作如是行。此业修习终非散失定受于果。复云何业而不得果。修无记业不得其果。复云何业补特伽罗。地狱寿命而无中夭。此一补特伽罗作 admin

2019-04-18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佛菩提道的本觉、始觉、不觉 始觉,就是在刚刚明心时,体验清楚而证实确实有这么一个本觉的心:我在想什么,祂都知道;即使我心中一念不生而起了作意,祂也知道,根本骗不了祂。当你一旦明心证悟了,能现前领受第八识这种本有的六尘外的觉知性;知道这就是本觉时,你就是刚刚觉 admin

2018-12-27

”于是心中起了作意要把了知性灭掉,认为灭掉了知性以后,自己还存在而绝对寂灭了,就是涅槃了。可是他其实并没有把了知性灭掉,他只是在无所有处定中转进的时候,灭掉了证自证分而不反观自己,于是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中;住在这个定境当中时,只是不再生起证自证分--他只是没有返观自己的存在而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 admin

2018-12-27

其中先须天身明显及能久住二和合生,是故须以多相静虑,修令明显,以所修相须数数作意乃能明显故。……念诵之前先须成就坚固缘天之三摩地,最为主要。】(引自宗喀巴著,法尊法师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妙吉祥出版社,1986.6初版,页103。)(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3,初版十刷,页150。)广论淫乐第四喜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二刷)2、第八识真如心不堕二边,不于六尘起作意;本性如此,非因修得。是故远离二边者,非以意识心之远离二边而言也;乃是以意识之现前观见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堕二边,现观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念一切法、从本以来不贪不厌一切法、从本以来不分别六尘万法、从本以来不起欣厌之心、从 admin

2018-12-27

[7]上引经文,谓六识现起必具三要件:根具不坏、境界现前、念起(作意正起),三和合触,故有眼识乃至意识。意识由内意处(末那)触法尘影像而起作意,念欲了别,乃生意识。生意识者因缘也,因缘者以如来藏为因,以根尘触而起了别作意为缘,故知有如来藏为能生意识之因也。[7]凡夫们都落入六识的知觉性中,就称为「凡夫随顺佛性」,以六识为自性佛。执着六识心的自性,说这六识 admin

2018-12-27

但是世尊从不曾说无义语![4]如果没有先正确地修习十因缘观而如理作意地深入思维,只是单修十二因缘观,知见就会产生偏差,结果将会同于断见外道所堕的一切法空断灭境界……成为外于常住的入胎识(如来藏)而说一切法空的断灭见者。[4] 若否定如来藏,则涅槃亦无人可证,因为于内有恐怖故。若无如来藏摄持,则胎儿在脑部胜义根发育成熟之前,此时无意识心现起 admin

2018-12-27

一、当你接触到某一法,或者某一法生起现行时,在那个法进行的过程当中,你的意识去加以分别:认为这个事情是重要的、应该记住的;这时的意识起了这样作意的时候,虽然并没有语言文字说与末那识知道,但是只要一起作意,末那识就知道了,祂就会把这件事情记住,末那就会把这件事的内涵存在你的大脑里面;舍报时就会转移到你的阿赖耶识里面,带到下一世去。所以重要的事情,到了 admin

2018-11-14

我也真诚希望原先我所随学的那位老师,以及或多、或少有这方面倾向的人,不要再贪恋虚妄的名声财利,善知识不是自己随便说说就能成为真的善知识啊!应当时时刻刻思惟作意:名利无常,果报可畏,深心恳忏,回头是岸。祈愿诸佛菩萨加持,让所有有缘的佛子都能顺利回家!既能回到生养父母的身边,更能回到法身慧命父母萧平实导师的身边。回家的孩子恭敬合十二0一六年一月十五  admin

2018-11-10

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当为白僧。若有香花应行与众。夜闭门户至晓当开。大小行处常须洗拭。若于寺中有损坏处。即应修补。闻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当作。时诸苾刍于小食时执持衣钵。入劫比罗城为行乞食。于时难陀见寺无人。便作是念。我扫地了即可还家。遂便扫地。世尊观知。以神通力。令扫净处粪秽还满。复作是念。我除粪秽。方可言归。放帚收持粪秽无尽。复作是 三摩地

2018-10-14

欲入佛门首先要具备正知正见,要在生活中如理、作意、观行,认知“身我”“意识我”的虚幻不实,断除“我见”,这是学佛人的必经之路,否则就难以得入佛法这个无门之门,得不到真实的解脱受用,更不可能悟道明心。“道不远人,人自远道”,道士不懂道、僧尼不懂佛的现象如今比比皆是,毫不奇怪。在商品文化盛行的时代,佛门也深受其害 admin

2018-08-16

我们如果想要实证解脱果,一定要透过如理作意的观察以及思惟,来确定五阴十八界都是因缘所生法,将来也必定会随著因缘而坏灭,要能够把这种以五阴为我的错误见解给断除了,并且心得决定而没有疑惑,能够如实安住在五阴十八界非真实我的正见当中,才能够成为解脱道中的初果人。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断了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成了初果人之后,即使还没办法像三果 admin

2018-08-16

(《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天善法来看,或者成就菩萨修行的资粮,布施供养都是正行。“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 admin

2018-08-15

因此,如果能常常思惟、观察因果道理,包括建立分辨善恶业的知见,以及知道善恶业所引生的果报,那就会在心里面时常生起作意:“要依据戒法去恶修善”;同时常常在佛菩萨前面忏悔、祈求、发愿、回向等,提醒自己要精进,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由于这些因缘,就会在受戒之后不去毁犯戒法,而以至诚心来受持戒法,这个就是为自己而作的观察,也就是“自为” admin

2018-08-15

由经文的开示可知,有关布施与果报的因缘差别,牵涉到施主、施物与福田三者的交互关系,其实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同样的布施,但布施时的身口意行作意有各种不同,所得的果报是有很大不同的,犹如经文的最后一项——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才是布施的最高层次、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转依实相心来布施时,正当布施的时候,在实相境界中没有施者、没有施物、 admin

2018-08-13

我们如果想要实证解脱果,一定要透过如理作意的观察以及思惟,来确定五阴十八界都是因缘所生法,将来也必定会随著因缘而坏灭,要能够把这种以五阴为我的错误见解给断除了,并且心得决定而没有疑惑,能够如实安住在五阴十八界非真实我的正见当中,才能够成为解脱道中的初果人。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断了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成了初果人之后,即使还没办法像三果 三摩地

2018-08-10

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是由于所修学的时候的作意差别,使得菩萨这一分的福德是可以作为未来世证得菩提的因,而一般人所修的,只能作为在人天之中受用五欲乐的因。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 admin

2018-08-09

阴界入乃是有情众生于六道轮回受果报一期生死之法,不是常住不变坚固之法:五阴中之色阴乃四大聚集之差别相所成,犹如聚沫;受阴则是在色阴与识阴上面生起的觉受,犹如浮泡,无有住相;想阴是依色、识、受阴聚合而成之了知性,犹如阳焰所成似有之水,虚幻不实;行阴是由色、识、受、想四阴和合而成,都无实法,犹如芭蕉;人间之识阴是以色阴及意根之作意,而从自心如来中变化出 admin

2018-08-08

因为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就是要求大家在听闻正理之后,要能够如理作意,要仔细地思惟整理之后,才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才能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正法的慧心,大都仅凭著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著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 admin

2018-08-07

譬如说,有一些众生在修行外道法的时候,因为他过去生有熏习过佛法,虽然有隔阴之迷,一时还没有办法相应;但因为已经具足了对大乘佛法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所以当看到或者听到外道典籍当中的说法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和事实颠倒的邪说;因此,就会心中不乐,知道这些邪说会误导众生;有的人就因为这样,发起了菩提心,希望能够以正法来摄受众生,想要让大家都能够住在如理 admin

2018-08-0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