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 admin

2020-06-08

  、九分情而一分想,身入风火二轮交会处,轻者生在有间地狱,重者生在无间地狱。九、纯情而无轻想之人,死后必堕阿鼻地狱。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 admin

2020-06-08

  、九分情而一分想,身入风火二轮交会处,轻者生在有间地狱,重者生在无间地狱。九、纯情而无轻想之人,死后必堕阿鼻地狱。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辑)》<业品>第二十四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84集不二法门及万四千法门>  陆正元老师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 admin

2020-06-08

  识(百度词条)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识,何等为?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 admin

2020-06-08

  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情,还得要修学出世间法,而出世间法说的是,能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界的内涵,确认其之虚妄性。而这一些出世间法,却都是要在世间之中去观察证知的,然而到此为止是通于二乘的出世间法,菩萨却还要进一步去证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界明明是虚妄的,看起来是缘起缘灭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95 admin

2020-06-08

  如来具足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如来及佛弟子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佛陀说了种种的因缘,让弟子们能够究竟了知;前面佛陀也教了我们忆念佛地功德的方法,能够让戒行清净。现在佛陀就是告诉我们:要去忆念佛,还有佛弟子们的清净因缘。因为我们刚刚所念的经文当中的两种清净:一个是庄严清净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出家的实义菩萨,他对于他的出家弟子,要如何来调伏呢?我们来看一下经文怎么说: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智,何等为?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者分别智。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 admin

2020-06-08

  法就是指明心见性,譬如明心是找到第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见性是以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等等。次法就是明心见性所必须具备的法,譬如要有参禅的正知见、定力、慧力、福德等等,于未来各种因缘成熟时,可以悟入佛菩提而明心见性。由于明心见性的关系有了自宗通,亦名宗通。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84集不二法门及万四千法门》陆正元老师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 admin

2020-06-08

  种子无量无边,所以第识真如的功能差别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些要怎样去证知它呢?当然就是要成佛,可是成佛得要有一个次第,不能够一下子就从凡夫地直接跳到佛地去,跳不上去呀!譬如从一楼来到九楼,你得要从楼梯间、电梯间一楼一楼爬上来,不可能说进了电梯门一开一关就到九楼。不可能!一定要有上来的过程。--------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二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叫做一切智,与般若实相智慧无关;大乘菩提所证得的却是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别相智就是后得无分别智,进修圆满时具足了知第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智,就称为一切种智——成佛了。初地以上的般若智慧是道种智,到佛果时圆满时称为一切种智,这是别教的菩提。这个法,二乘无学位的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统统不懂;除非他 admin

2020-06-08

  二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叫做一切智,与般若实相智慧无关;大乘菩提所证得的却是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别相智就是后得无分别智,进修圆满时具足了知第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智,就称为一切种智——成佛了。初地以上的般若智慧是道种智,到佛果时圆满时称为一切种智,这是别教的菩提。这个法,二乘无学位的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统统不懂;除非他 admin

2020-06-08

  二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叫做一切智,与般若实相智慧无关;大乘菩提所证得的却是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别相智就是后得无分别智,进修圆满时具足了知第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智,就称为一切种智——成佛了。初地以上的般若智慧是道种智,到佛果时圆满时称为一切种智,这是别教的菩提。这个法,二乘无学位的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统统不懂;除非他 admin

2020-06-08

  二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叫做一切智,与般若实相智慧无关;大乘菩提所证得的却是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别相智就是后得无分别智,进修圆满时具足了知第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智,就称为一切种智——成佛了。初地以上的般若智慧是道种智,到佛果时圆满时称为一切种智,这是别教的菩提。这个法,二乘无学位的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统统不懂;除非他 admin

2020-06-08

  此(俱生我执)复二种:(第)一(种),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第)二(种),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种)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我执),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分别我执也) admin

2020-06-08

  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没有觉悟无我正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活动,其实都是六根、六尘、六识(十界)与第识阿赖耶识互相作用而产生受蕴、想蕴、行蕴的结果;误以为别有一个我具有六根、六尘、六识、藏识的功能作用,以为人的身心活动都是由我来完成的,也是由我来领纳各种苦乐受的,由此产生了我是真实存在的错觉。故《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龙 admin

2020-06-08

  可是真如究竟是什么?在般若经中,真如就是指第识;在禅宗,真如也是指第识。在第三转法轮诸经中的唯识增上慧学,则说真如是第识金刚心之所显性;意思是说第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在诸相当中、在万法当中显现出祂是真实存在的,显现出祂有能生万法的真实性,也显现出祂于诸法中运作时一向都是如;把这个金刚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合起来就称为真如,所以在第二转时期的般若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