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乘佛法是以第八识如来藏法门为根本,如来藏是佛法的精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境界都是依如来藏而建立的,故说三界唯心;离如来藏第八识则无一切法,故说万法唯识。万法是由八识心王共同成就的,若无八识心王,则无三界万法,故说三界唯心。离如来藏第八识,亦无二乘菩提可言;因为二乘菩提所证的无余涅槃中,就是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自存在,是依如来藏 | admin 2018-08-07 |
![]() |
进一步来说,就算能够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也还是“上漏为患”,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境界。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的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就可以出生到色界的初禅天去,远离欲界的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的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 | admin 2018-08-07 |
![]() |
譬如说他认为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像这样子就叫做邪说,就叫做外道。 有些人就扭曲这个律则。他就会说没有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很不容易实证)、他也可以说杀人不一定有因果啊,因为古代的外道就有这样说,为什么?因为到了未来世不可验证。那也有人会说,你信上帝就得永生,可是生到天堂到底是怎么生呢?说不清楚,可是能不能验证?也没办法验证。因为很难验证,所以很多人就 | admin 2018-08-06 |
![]() |
待觉知时,早已是十万八千里了;欲得禅定,遥不可得。至于老修行,往往执著佛法及轻安境界,念念不住,攀缘不已,欲求定心,甚难可得。欲除此攀缘之心,动中静中俱各有法可修,本书则介绍动静皆宜的“无相念佛”法门,以无相忆念拜佛及持名念佛为初期之权巧方便,即可得入。-----《无相念佛》09第三章第四节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续谈知见之二)  | admin 2018-08-06 |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admin 2018-08-06 |
![]() |
直至一九八八年末,修得此无相念佛法门之后,才算找到禅门所谓的“无门之门”。自一九八九年五月起,开始参禅,凭藉此念佛圆通之工夫,锲而不舍,睡不知眠,食不知味,达十八个月之后,才能进入禅门。近代人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ls | admin 2018-08-06 |
![]() |
接下来第八个是“功用住”。也就是这样的功夫,能够无间的起行,你不必特别的加行就能够成就。最后一个是“任运”。在任运的一个过程当中,随著我们的心念的起行,这样的定也就是随著我们而自然的流注出来,连要起加行的念都不会有,由此我们能够达到等持的功夫。我们以上所说都只是定的内涵,不及于慧,希望能够提供给您无相忆佛意识起行的参考。-----学 | admin 2018-08-06 |
![]() |
第八、如法求物施,五家不能侵。由于贫穷夫妻所得的物品是自己的财物,是如法得来的财物来布施,而不是用偷、抢、拐、骗的财物来布施,使得五家—国王、盗贼、水、火、恶子—不能侵夺当世的财宝。第九、施已不悔,不得痴贫报。由于贫穷夫妻相信布施的因果,如果今世遇到殊胜的因缘而没有布施,来世岂不是更加贫穷及愚痴吗?由于乐于将自己少物布施而不后悔,所以死后 | admin 2018-08-05 |
![]() |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 admin 2018-08-05 |
![]() |
在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所造的《灯影》一书中,有开示关于古代圣玄奘菩萨的摧邪显正事迹:【如是楷定八识心王之后,乃遍历天竺诸国,求见诸国国王,请求召开法义辨正无遮大会,提出“真唯识量”之主张,破尽当时天竺一切法师谬法;如是正本清源、澄清法义,当时少有人敢出面提出辨正者,故令当时天竺佛教普得回归正法,大为复兴。后时回唐,亦于国都长安城门高悬&ldquo | admin 2018-08-05 |
![]() |
不过有些许事,建议大德您:(1)大德摧邪显正之辨正,引起法师、居士及其信徒之反感,对大德瞋恨、轻视、排斥、辱骂…之种子,全种在此等众生八识田中。未来世,大德又遇到这些众生,因缘和合,八识田中种子起现行,对大德弘扬正法之举,势必造成障碍,若今世小怨,来世难说不成大怨,则大德仇人满天下矣…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喔!(2)建议大德,放下万缘,加行用功; | admin 2018-08-05 |
![]() |
如此一说之后,那就会有人这么想:“难道八识心王中,殊胜的意根及如来藏都没辨法完成佛法的修行吗?”那我们就来探讨看看!首先我们先来探讨意根。我们知道了别六尘境界,除了五遍行心所法以外,还需要与五别境心所法有相应,才能清楚了知六尘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五个别境心所有法各有祂们不同的功能存在,需要同时与祂们相应,才能完成对六尘诸法的了知与了别; | admin 2018-08-04 |
![]() |
第二种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 | admin 2018-08-04 |
![]() |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 admin 2018-08-04 |
![]() |
接著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 admin 2018-08-04 |
![]() |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这〈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护法菩萨、护法神祇来消灾解厄,这 | admin 2018-08-04 |
![]() |
】(《佛地经论》卷5)所以佛法中的陀罗尼,就是把某一些法的内涵,用名词加以贯串起来成为偈颂,或者四句、六句、八句不等,每句或者五字,或者六字、七字,这样贯串起来的偈颂,就叫它作陀罗尼,简称为咒。也就是说,咒原本的意思,就是把某一些法的主要意思贯串起来,就能够方便记住所要忆持的法,然后就能为人一一详细的宣说;这整个贯串的偈颂就是咒,一般称为咒语,也就是 | admin 2018-08-04 |
![]() |
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法、无记法等等;这些心所有法,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法,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法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 | admin 2018-08-04 |
![]() |
四空定即使证得了,如果您是依外道而修了这个四禅八定,您没有断我见,您会像欝头蓝弗一样,虽然证得了三界当中无色界四空定当中的第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他因于我见不断,他没有办法出离三界。刚刚说了,很简单的,因为要解脱轮回而要来三归,因为三归之后要来修解脱轮回的法,三乘菩提当中必定要先以解脱欲界的层次而来说修证佛法。欲界的层次当中表现得最炽盛、最猛烈、 | admin 2018-08-04 |
![]() |
关于韦驮还有另外一段传说,韦驮天名为韦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所率领的八大神将之一,又是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后来皈依佛门,成为护法天大神,西牛贺州、南瞻部洲,以利益化生,救济一切众生为本誓。 《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一书中记载韦驮护法的事,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于夜间烧起一场无名火,当叶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驮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位身 | 三摩地 2018-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