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尔时千诸外道等。闻说此法得无生法忍。彼等得住无生忍已。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却住一面。」(CBETA,T11,no.310,p.411,a29-p.413,b8)(原标题:如何判断你从六道中的哪一道来的)  admin

2019-04-18

断男根杀。九方便杀。十役他杀。如是十种获短命报。复云何业获报长命。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自手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如是十种获长命报。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自坏有情。二劝他令坏。三随喜坏。四赞叹坏。五不孝父母。六多结宿冤。七毒心行药。悭吝饮 admin

2019-04-18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涂难之处,得戒定慧。佛说经竟。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七百比丘尼,得须陀洹道。百罗汉,得菩萨道。诸天龙神,是时树下,清信士万二千人,清信女六千人,悉履道迹。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得阿那含道。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法,皆言善哉。即起作礼,遶佛三匝,欢喜而去。】(《 admin

2019-04-18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同样都是在指称第识心,只是名称不同。事实上第识“一心有多名”。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地以前的第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 admin

2019-04-17

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 admin

2019-04-01

传到了更钦笃补巴.喜饶坚赞,是为最盛期。二十传到了多罗那他(西元1575~1635)时,觉囊寺庙遍西藏康川各地,「他空见」如来藏思想达到为最高峰。 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在觉囊派历经多次的法义辨正胜利以后,每一次都随即被达布与萨迦派群众以刀杖杀害,寺院全被侵佔,多罗那他被达赖 admin

2019-04-01

3月24日(农历二月初)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逢此殊胜日,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善根增长、皈命三宝、修学大乘、早证菩提!回向佛法常兴、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释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与涅槃之具体时间,经典以及相关史载不一,多认为佛 三摩地

2019-03-06

 平实导师序文 禅宗真旨即是实证第识如来藏,般若之实证关键亦在亲证第识如来藏。此如来藏者亦名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佛地易名为无垢识(庵摩罗识:清净识)。此识广有多名,例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rsquo admin

2019-03-04

三十二相,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转大法轮,度诸天子,成熟不退转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弥勒虽为佛的弟子,但却比佛先行入灭,而以一生补处菩萨的身份住于兜率天中,于兜率内院弘法教化天众。其有五百亿天子眷属,各以天福之力造作宫殿,发愿布施弥勒菩萨,庄严兜率天宫。兜率天因而亦成为能够修学佛法的殊胜国土。在经过兜率天之四千岁,亦即 admin

2019-02-21

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护心的部分,反而不如应该要做珍惜维护佛法来得更恰当。护心,就是护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间法的引诱或者挫折而影响,能够坚定的朝向佛菩提来前进。怎么说呢?因为你要是珍惜佛法的话,必然是你已经对佛法有所了解。有所深入、有所了 admin

2019-02-20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或许并非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玄奘大师,以《成唯识论》、《识规矩颂》等等著作震古烁今,被世人尊为第一义天。由此可知,佛法的正知见在于识论,第识如来藏(也叫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等等)不生不灭,所以才能有因果现象的如实运作,所以大家学佛努力的精进成果才不会付诸东流,所以大家也才可以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佛道修行而成佛。而萧平实导师, admin

2019-02-14

)二乘菩提就是将灭止生 二乘菩提就是禅宗六祖指责的“将灭止生”哦!所以就用灭一个能灭的法,也就是用四圣谛、正道把五阴全部灭坏了;五阴灭坏了,不再出生五阴了,这样成就阿罗汉果。那五阴既然否定了,为什么还要说自己是阿罗汉呢?所以这是将灭止生的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大方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出世空性 四阿含中,处处以缘起性空之空相,遣除众生之执三界世间五欲六尘,遣除阴界入我见我执;阴界入空已,非如印老所说之一切法空,而“心解脱、识解脱”之空性心第识,不复入胎受生于三界中,名为“出世空性”。这个第识阿赖耶识,即是般若所说&ldqu admin

2018-12-27

地菩萨具足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实证能力 地菩萨的自在与阿罗汉、辟支佛不相同,地菩萨的自在,不但是已经具足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实证能力,并且进而断除很多的习气种子,并且还有非常深厚的无生法忍的证量,所以地菩萨能以定果色的功德随意变现──于相自在、于土自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 admin

2018-12-27

宗喀巴既否定第七识意根,亦否定第识如来藏,则唯余六识可言。既唯有六识,而三乘诸经中,佛说意识乃是缘起法—意根及法尘为缘而由如来藏中出生。既是缘起法,依于他法而起,则势必仍将依于他法众缘之欠缺某一缘时,随之灭坏,观乎眠熟及闷绝等五位中之意识断灭,即可知也;意识既于正死位中断灭,又复不能去至来世而于受生后永断(所依胜义根头脑不能去至未来世故), admin

2018-12-27

此第识如来藏心是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谓“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宣说如是心之中道性、无我性、无智性、无无明性、不垢不净性、不增不减性、不断不常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此空性心远离有无、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故名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真实如来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0月改版七刷及《宗门正道》公案 admin

2018-12-27

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识,何等为?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有识心王, admin

2018-12-27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8佛门以如来藏法千年传承,不曾改易如来藏概述如来藏是有情的第 admin

2018-12-27

我在史料中见到这样一条记载:明宣德年,一次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东北,死在路上的就有三分之二,到东北只剩下五十人。”据记载,在梅州的六年间,追随禅师者,因为无法适应当地的瘴气,因为当地极其恶劣的生存状况,导致病死者过半。可以想见当时的生存条件是如何的艰苦。到梅州后,梅州郡太守谢朝议在经过一段时日的验证禅师德行后,让自己的儿子谢纯粹归依禅师。 admin

2018-12-23

《甘露法雨》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的,是第识。第七识自无始以来遍一切时,但是并没有遍一切处;因为第七识只是在我们的五根——五胜义根——里面,它并没有遍在我们的五扶尘根,所以它并不是遍一切处。此外,它只在五尘所生的法尘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尘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二处,那就不可以说它遍一切处。第七识的 admin

2018-11-1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