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八传到了更钦笃补巴.喜饶坚赞,是为最盛期。二十八传到了多罗那他(西元1575~1635)时,觉囊寺庙遍西藏康川各地,「他空见」如来藏思想达到为最高峰。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在觉囊派历经多次的法义辨正胜利以后,每一次都随即被达布与萨迦派群众以刀杖杀害,寺院全被侵佔,多罗那他被达赖五世逐 | admin 2018-11-13 |
![]() |
那是四月八日风雨交加的晚上十时,我终于等到了《楞严经讲记》十五册,我想呀,自己差不多奔五了,时日无多啦,真遇上邪师被邪师所害,害了法身慧命,这辈子亏大啦。所以我在六祖圣像前敬上一支香,默默向六祖菩萨祈求——六祖菩萨啊,弟子一心只求正法,只为深入《楞严经》证楞严大定,弘法利生,现在得遇台湾萧平实的《楞严经讲记》,不少人都说他是邪师,请您老人 | admin 2018-11-10 |
佛教正法理论有八个识,即,第八识,第七识,意识(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 )是根本永恒的,其他的七个识是第八识出生的。学佛就是要学会第八识的所有功能(功德)。本质上,佛教的修行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要修定获得定力,另一个是闻法参究之后获得般若智慧。明心见性、入地菩萨的各种现观都是般若智慧。各种宗 | admin 2018-11-07 |
|
![]() |
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 | admin 2018-11-03 |
![]() |
大数言之有三十八七日。初七日时胎居母腹。如[打-丁屑]如痈卧在粪秽如处锅中。身根及识同居一处。壮热煎熬极受辛苦名羯罗蓝。状如粥汁或如酪浆。于七日中内热煎煮。地界坚性水界湿性。火界暖性风界动性。方始现前。难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卧在粪秽如处锅中。身根及识同居一处。壮热煎熬极受辛苦。于母腹中。有风自起名为遍触。从先业生。触彼胎时名頞部陀。状如稠酪。或如凝 | 三摩地 2018-10-14 |
![]() |
六祖及其门下弟子所修所证所得,都是承源于印度佛教如来藏正法,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证悟的本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主要矛盾,触证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开悟了,以如来藏妙义、妙理开创中国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画龙点睛的心髓之学;而神秀及其门人,总是在现象界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上兜兜转转,舍本逐末,始终进不了般若大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被 | 三摩地 2018-10-14 |
![]() |
《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裁,中元节期间,寺庙印赠《目连经》,街上有人卖冥器,包括鞋靴、帽子、衣服等。又以竹竿斫[zhuó]成三脚,高三五尺,上面织成灯窝状,称盂兰盆。盆上挂着衣服、冥钱等,用火烧化,以祭奉祖先亡灵。人们还常演出目连救母杂剧,到十五日止,观者甚众。宋代民间均以此日具素馔[zhuàn],享先祭祖,画目连救母像,作纸船、冥钱、竹盆等奉祠[c&ia | admin 2018-08-23 |
![]() |
而所谓一实境界,指的就是一切众生的心体——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本以来都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形无色,犹如虚空。祂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祂平等普遍,无所不至;祂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祂圆满十方。祂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祂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 | admin 2018-08-21 |
![]() |
2、藏密行者所依据的中观理论,是应成派中观和自续派中观,是六识论,否定第八识(即如来藏)真实存在,所以不可能证悟,且,根据藏密历代祖师之论述,末见有开悟者。3、根据达赖喇嘛所述的密教教义,推断出:藏密修行,没有断我见的法门,没有断烦恼的法门,没有证初禅的法门,没有证悟如来藏的法门,当然无法成佛。限于篇幅,请自行参考《活佛与法王的灌顶》一文。达赖他所传承 | 三摩地 2018-08-16 |
![]() |
所以导师在《阿含正义》里面,他这样说: 本书不从大乘经典中举证如来藏之实有,唯采撷阿含诸经中有关大乘唯识增上慧学之法义,证明四阿含中早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第八识法,故都只由四阿含诸经中举证之,令彼等不能不信服,欲令未来佛教正法流传无碍。《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自序)页5-6。 导师在《阿含正义》的序里面这样子说明。那我们在后面的系列里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凡是情执深重、喜欢名师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深陷其中,更有甚者跟着上师“活佛”一起造下谤佛谤法谤僧滔天罪业,犯下地狱果报亦不乏其人。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会有“名师情结”?说白了是面子,属于意识心范畴,几十年后人死了意识心就永远消失,下一辈子又出现一个全新的意识心,风花雪月,转眼即逝,那这个面子还有什么意义?是自己的法身慧命重要,还是面 | admin 2018-08-16 |
![]() |
平实复为此诸证悟同学施设增上班课程,解说唯识增上慧学──八识心王究竟瑜伽之理,欲以之复兴失传已久之瑜伽学派妙理,楷定三乘菩提皆为八识心王之法,非六识论等偏邪之见;由是引诸同学从真见道位渐次步入相见道位中,深修非安立谛三品心,次第修学无生法忍,迈向通达位。此亦证明瑜伽增上慧学中证真如而成真见道位菩萨,以及随后相见道位的非安立谛三品心与安立谛九品心、十 | admin 2018-08-16 |
![]() |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 admin 2018-08-16 |
![]() |
《杂宝藏经》中特别说,有八种福田是不必怀疑,必定要去作布施的对象:“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父母以佛及弟子,远来之人、远去之人、病人、看病者。(《杂宝藏经》卷2)”这表示三种福田中,除了有急难迫切需求之人,菩萨慈悲心使然,必定要布施之外,平时布施,首要的就是要对报恩田及功德田的供养,也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及供养对我们道业增长 | admin 2018-08-15 |
![]() |
反观财施的果报,只得来世在欲界中五欲上的受用,能够安分地受用那一分五欲的果报的话,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自己的我执、我所执俱在,贪着五欲的结果,而反被之所束缚;或者甚至是因为福报比别人殊胜,仗着这一分的势力而去欺压其他的众生,那么再下一世的果报,可就不会那么可爱啰!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法布施者可以使自、他法身中,十八界的种子更加地清净;而财布施或者能 | admin 2018-08-15 |
![]() |
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慢慢地就离开会说人过错的烦恼;同时他也会看到:乐瞻病人、乐施贫人,都是菩萨所应当修集的福德资粮;然而,此时由于亲见万法所依的第八识,对因果的道理生起了进一步的信心,所以所修的福德就更加胜妙,因而知道更应该勤行精进。所以之能够生起心不放逸的法相,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当然 | admin 2018-08-15 |
![]() |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 admin 2018-08-15 |
![]() |
还有的经论会说:“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周匝围绕;七重栏楯,普遍庄严。”这说的是,某个城镇极其宽广,还有七重城壁、七重栏楯加以端庄严饰着。还有的经论也许说:“北方天下人,男子女人死时,好为衣被之庄严。”则说的是,那些人喜欢在衣被上显现美妙华丽。又有的经论说:“何等为三十二德?”说到第十八者就说“是智慧庄严。& | admin 2018-08-15 |
![]() |
后面的十集里面,我将要跟各位说明的是〈发愿品〉第七,还有〈名义菩萨品〉第八。在〈发愿品〉第七里面,我们又有两个部分要跟各位来作说明:第一个,是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第二个,是菩萨具足哪些条件,得名为法财长者?我们现在就慢慢的来为各位说明。在上一集里面,我们蔡正礼老师为各位说明了菩萨的这个三十二相,也就是说成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到底是谁能成就这个三十 | admin 2018-08-15 |
![]() |
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妬,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十、如法尊重 | admin 2018-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