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毘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难之处!』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叶佛时,复以肴饍,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 admin

2018-08-13

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轨,我们建议佛弟子对于身行放生业的时候,首先要对此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对众生进行三归依;但是这得要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自己的三归依戒乃是具足成就的,若是信受假藏传佛教而不曾在显教中归依者,是没有三归戒的,因为假藏传佛教是喇嘛教,他们所有的喇嘛们都不是僧宝;若是修习假藏传佛教喇嘛教双身法者,或者假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的诽谤如来 admin

2018-08-13

从种种不同的这些业报来看,都是因为众生心性的不同,因此而造作不同的身口意行,这些种子都储存在各人的第识如来藏当中。所以,这个法界实相心第识就依著各人的业种,以及上中下品的不同差别而对现出千差万别各种不同的果报,因此而有多采多姿、非常丰富而不同的生命情境,以及个人千变万化的际遇不同与差异。 从这一段佛陀的开示很清楚的知道,这个短命报乃是与杀生 admin

2018-08-10

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由断我见的功德,而能够把进入大乘见道实证第识如来藏的这个资粮准备好。这样子这个菩萨他就已经把大乘见道的资粮完全准备好,他就可以很快的在遇得真正善知识之后,他就有大乘见道的因缘。—《四寻思之例释》 (原标题:世间一切不可获得,是必坏之法) admin

2018-08-10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 三摩地

2018-08-10

平实导师书本所述内容,法义之正确高妙,无人能出其右,而有着最根本重要性的,当推平实导师所树立的「第识真心如来藏为法界唯一本源」之论点,我即是因为平实导师的这个立论才知佛法真有中心,才知佛法是有所趣向的。以如来藏为中心的正确观点,较之当代其他谬说,真的是显出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效果。并且平实导师书中的佛法有整体架构,不仅来路去路清楚,当下一步也是清 三摩地

2018-08-09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的心。别人是否认可,你要看看自己是否走对了路,是否依教奉行。因为本来修行就是如人饮水的事情。有求皆苦,心若为外物所挂碍,就有恐怖担忧。不要事事都想让别人认可,凡事直心而行,尽心努力,无怨无悔,随缘自在;除非你对自己的修行产生怀疑,又经不起经论的检验,否则你还是遵循经典继续前行为好。九、放下修行所得。不要认为修行就高人一等,因为有 三摩地

2018-08-09

个兄弟共一胎 (个兄弟)合作无间,宇宙万有最殊胜者!兄弟是谁呢?这个“兄弟”就是指我们不同作用的心识,称之为“伟大的心”。因为祂们之间的运作,远远超乎我们所能了解或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了解祂们到底是谁啊!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心识,犹如亲兄弟形影不离,合 admin

2018-08-09

】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 admin

2018-08-09

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界,因此法又叫十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相分。内相分就叫作内法,外相分就叫作外法。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相分 admin

2018-08-09

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之中提到:【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由此可知,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百亿四天下,我们要如何想象百亿四天下的宽广?乃至说其中的有情的数量呢?真的没有办法!那么金转轮圣王的福报所可以函盖的范围,能够与世尊相比拟吗?自然又是一个远远无法可及的状况。这样子从一个家庭,一直 admin

2018-08-09

后来赚的钱变多了,每天得到四钱,也全部奉养母亲;之后收入又渐渐增加,每天赚到钱,也供养母亲;由于工作勤奋价钱公道,买主对他信任,辗转相传,远近的人都来向他买柴,收入获利愈来愈多,每天得到十六钱,也都全部供养奉事母亲。大家看他聪慧明达又有福德,就劝他说:『你父亲在世时,常入海中采集宝物,你现在为什么不也入海去寻宝呢?』慈童女听到这话以后,回家请问母 admin

2018-08-09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讲记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该如何供养。...(内容省略...)但这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 admin

2018-08-09

这是从菩萨地开始,相较于前面菩萨的各种阶位,这已经可以说是“永不退转”了;但因为所知障仍旧没有究竟清净,所以仍然不是佛地的“究竟不退”。而这些阶位的经历,全部都是要在三界之中,历缘对境去修学,不可能跑到三界外而能够修证佛法的。因为有菩萨在娑婆世界不断地作着上述所说的这一些示现,从这样子看起来,于佛菩提道的退转与否,是从菩萨心的 admin

2018-08-08

10、正觉总持咒五阴十界,涅磐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禅意无限歌词1、无著三三前三三,后三三,佛法只恁般!酥酪香茶点心,忐忑心不安。前后三,是多少?诺处犹顸。更问寺号,更求佛偈,更待何欢?2、宝寿猕猴万境来侵,去道犹远,恍恍 admin

2018-08-08

(编案:永明禅师之《宗镜录》说,第识如来藏才是证悟之标的,故永明非以第六意识之离念灵知作为证悟标的,而是以离见闻觉知并且不会任何一法一尘之第识心,作证悟之意涵,详见书后附载公案拈提第184则:永明不会。该拈提文后并已同时列举永明《宗镜录》所说的开示为证。)为了证明圭峰宗密与大德所说者,皆是阴界入我见之「离念灵知」,兹举示其留存之语录如下,供大德及 admin

2018-08-08

信位则是护心。护心,就是护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间法的引诱或者挫折而影响,能够坚定的朝向佛菩提来前进。另外,也懂得珍惜、维护佛法;因为已经对佛法有所深入、有所了解,所以才会有所珍惜;并且对维系正法的长久存在的重要性,已经具足正信了。第九信位就是戒心。戒心,就是我们听闻正法之后,已经能够理解佛陀所施设的禁戒,是因为要保护我们不去造作重恶而堕入三 admin

2018-08-07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六 admin

2018-08-07

而所谓一实境界,指的就是一切众生的心体——第识如来藏,祂从本以来都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形无色,犹如虚空。祂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祂平等普遍,无所不至;祂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祂圆满十方。祂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祂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 admin

2018-08-07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admin

2018-08-0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