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没有五胜义根,有情的前六识就无法在人间出现,这个有情也就无法在人间出生与运行。有情的五胜义根大脑是在什么状况中出生的呢?是从过去的我执、我爱、我见、无明种子,而由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你的色身绝对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妈妈变的,而是你自己变的。你们当妈妈的人,可不要跟你的儿子说:你的色身是我变出来的、是我制造的。你没有变给他,你也没有制造他的色身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睡觉就是说,六个识都不现起;但是意根并不属于六识当中,所以意根从来都不睡觉。因为意根不睡觉,祂是心,刚刚讲,我们在前面讲的内容里面有谈到,意根祂能分别五尘上的法尘有没有变动;也就是说,叮叮咚咚这个声音它因为有变化,声音有变化,所以祂就觉得说声尘有变化,这个变动很大,所以祂就把意识跟耳识叫起来,分别说: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情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法尘的 | admin 2020-02-18 |
![]() |
又《楞严经》卷一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六识之见闻觉知心纵然灭了,犹有意根缘法尘分别影事。由此更可证知离念灵知仍属意识层次,尚且到不了意根境界,何况能是真如境界?从狭义说,因意根末那识无证自证分来返观自己之存在,是故于五无心位中,便无法证知自己正处于五无心位中,要待后来意识现起时才能自知;但从更深细之道种智来说,八个识皆有 | admin 2020-02-18 |
![]() |
吾人假使想要了解如来藏的见分,也就是想要了解佛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才不致于误会如来藏的见分的意思,以免落入识阴六识的自性中而不自知。但这四分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我们就先从为一般菩萨所说的二分说起。首先说见分与相分。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法明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佛不断地处处宣说五阴中的六识心都是缘生法,都是在入涅槃时必须灭除的,当然不会违背自己所说,而认为识阴中的细意识心是常住的。所以阿含许多地方说六识是有间等法,却又同时说有不会灭坏的识,有出生五阴的入胎识;又在十因缘法中说有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说涅槃的本际、生死的本际,真如、如来藏、我;乃至南传佛法经中所讲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识阴----识的出生基本条件是眼、耳、鼻、舌、身、意处没有坏,是正常的,外法处现前,生六识的作意现起,则六识得生;而意识是从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所生,依于意根为等无间缘,缘一切共不共法为境界,以了别为性,所以识就是了别的意思;凡是出生以后的目的是为了别六尘的心,就是识阴所摄的心,因为识阴等六识是为了分别六尘诸法而出生的。若是胜义根已经毁坏,就无法接触 | admin 2020-02-18 |
![]() |
佛陀于四阿含诸经中,一再地说明五蕴有十八界,眼等六识是心,复有意根也是心,总共有七个识,这七个识乃名色之名所摄;由这七个识以及色身五根、六尘,所以有受、想、行蕴,合称为名色。而名色皆必须缘另一个识,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才能于三界六道中现行运作,并不是本来自在之法,都不是可以独自存在不坏之法,都是所生之法。因此,佛陀于阿含诸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 admin 2020-02-18 |
![]() |
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法会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 | admin 2020-02-18 |
![]() |
在这八种识中,第八识称之为心,第七识称之为意,前六识则称之为识,而这八个识均为一心所含摄,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一切有情一心之中都同样包含了八个识,而这八个识的功能各不相同,彼此和合运作如似一心,因而使得一切有情能够在世间造作诸业、酬偿业果。各位菩萨,为了使大家对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就先以欲界的人间为例来作说明。人间的有情必须有 | admin 2020-02-18 |
![]() |
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与慧心所相应,但是祂的慧非常微劣,所以说祂也不会与善十一法相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前五识,前五识本身是无记性,祂会随着意识而通善恶,因此有时造善、有时造恶,不是一切时都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有意识与这 | admin 2020-02-18 |
![]() |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没有五胜义根,有情的前六识就无法在人间出现,这个有情也就无法在人间出生与运行。有情的五胜义根大脑是在什么状况中出生的呢?是从过去的我执、我爱、我见、无明种子,而由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你的色身绝对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妈妈变的,而是你自己变的。你们当妈妈的人,可不要跟你的儿子说:“你的色身是我变出来的、是我制造的。”你没有变给他,你也没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如来藏是法界的根本,是涅槃的本际,是一切法的实相;那把这个根本否定掉了,那其他还有什么法?六识的法纯粹是三界中的生死法,六识的法它是自己是不能被人依循而解脱的;因为它本身是生死法,这如何依止生死法而能够说脱离生死法?它本身是苦法,那如何能够依止它而脱离苦呢?所以说,违背法界实相、违背清净解脱法部分的法义,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谨慎。我们说,信受众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如来藏是法界的根本,是涅槃的本际,是一切法的实相;那把这个根本否定掉了,那其他还有什么法?六识的法纯粹是三界中的生死法,六识的法它是自己是不能被人依循而解脱的;因为它本身是生死法,这如何依止生死法而能够说脱离生死法?它本身是苦法,那如何能够依止它而脱离苦呢?所以说,违背法界实相、违背清净解脱法部分的法义,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谨慎。我们说,信受众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的识阴,乃是有了色身以后,可以借着这个色身当中的五根去摄取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出生了识阴六识。这识阴六识是依于六根、六尘相接触而有,是经过根尘触三和合而出生,是被生的,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是虚妄法。又色身本身是虚妄法,更何况是依于色身而有的识阴,当然更是虚妄不实,所以识阴六识本 | admin 2020-02-18 |
![]() |
为何能熏的心一定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因为识阴的六识特性,能别别了知各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界,所以称为识。识就是了知、了别的意思,而识阴的了别性专门在六尘上运作,所以这个识阴的识,就是专门针对六尘而了别的。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 | admin 2020-02-18 |
![]() |
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所以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件,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杂阿含经》卷2说道: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杂阿含经》卷2)这里明确定义,识阴等六识都是名 | admin 2020-02-18 |
![]() |
例如,在遍地假名善知识的误导之下,现在的学佛人常常以为人只有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为把六个识消灭,或者是好好地管带住,让六识不起妄念,就说是见道了、是成就了。然而,世尊在前面的经文中告诉我们,先有本识出生六根与六尘,根、尘相触才会有六识的出生;六识心,祂只是六根与六尘后来出生的产品罢了,不论六识存在与否,先前的六根与六尘是早于六识 | admin 2020-02-18 |
![]() |
接下来世尊说:阿难啊!以此本识为因与众缘的配合,便可知道名色五蕴由本识而出生,缘有本识才有名色的出生;我所说的密意就在此处啊!阿难!缘名色而有识,是指什么意思呢?如果本识不住于名色五蕴身,则本识无住此处,这个名色身还会有生、老、病、死吗?否也,世尊!阿难啊!因此知道:缘于名色五蕴身才会有识阴六识,识阴六识得先由名色五蕴缘于入胎识而有,有识阴六个识的 | admin 2020-02-18 |
![]() |
自古以来,一般的初机学佛大众,在进入佛门研读世尊初转法轮言简意赅的《阿含经》,常常由于缺少善知识的解释,因此对于《阿含经》中的真实义多所误解、误会了,以为说《阿含经》讲的就只是五蕴寂灭、六识寂灭,所以就成了一切都无的断灭空,最后以为五蕴十八界的一切法都只有缘起而性空。许多假名的善知识误解了《稻秆经》中所说的: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然后大言不惭地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