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3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上)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上一集我们说到断我见的本质,就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就是要断除那觉知心常住不坏的我见,当然得要深入了解识阴六识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 admin

2019-04-24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34集十八界之六识界(下)正莉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继续上一集讲的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杂阿含经》卷3,佛告诉比丘们说:【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 admin

2019-04-24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 admin

2019-04-24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admin

2019-04-24

因为十八界函盖了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十二处也函盖在十八界当中。虽然我们在十二处当中没有详细地介绍六尘,但是我们在十八界当中,会把六尘的部分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在这个单元的主题所要讲的是:略说十八界。我们先来看:到底什么是界?界,就是它有个范围,有个界限。譬如说,国与国之间它有个界限,也就是说,它有个范围。同样的,一切的世间法它都有个界限,它有个 admin

2019-04-24

我们用百法来说明,百法当中到底有哪些法是属于法处所摄的范围里面?百法当中第一个是心王,心王有八个识,八个识能不能归于法处?我们来看看,第八识祂不属于十八界,所以祂不属于六根六尘六识,所以祂不能归在法处。再来,意根就是末那,末那归于六根里面的一根。再来前六识,前六识广义的十二处里面的意处里面,祂是归于意处。所以表示说,这八个识都不属于法处。那心王以外 admin

2019-04-24

鼻香、舌味、身触,乃至意根、法尘相触而生意识,识阴中的第六识。色阴与识阴和合运作而触色尘时出生觉知与了别即是觉阴;觉阴又名受阴。以有色阴及识阴中之五识,直接的苦、乐、舍等三受故,由于有五识直接了知而不起语言觉受的觉知故,意识随即加以了知;像这样,意识所了知却未生起语言文字上的想法者,谓为想阴;想即是意识觉知心对五识所触五尘之了知故,这是最先有的想阴 admin

2019-04-24

由于有第八识的入胎才会有色阴所摄的五色根及五尘,也因为有意根的存在而有了法处所摄色,这就能由入胎识藉著祂自己出生的色阴来出生识阴六识;有了色阴与识阴才会有名中三阴的受、想、行出生与运行。像这样五阴就具足了,有了五阴,所以老病死、忧悲苦恼就都跟著存在,使得众生受诸苦恼。若灭了五阴的每一阴,一一灭尽以后就没有五阴了,从此就不会再有生死中的种种苦,就是实 admin

2019-04-24

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六识),此名识阴。彼云何名为色?所谓色者:寒亦是色,热亦是色,饥亦是色,渴亦是色。云何名为痛(受)?所谓痛(受)者,痛(受)者名觉;为觉何物?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故名为觉也。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云何名为行?所谓行者:能有所成,故名为行;为成何等?或成恶 admin

2019-04-24

”(《中阿含经》卷54),说的是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之法,而不是常住不灭的。今天接下来探讨“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的这一个部分。探讨“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它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一些有因缘而开始学佛的人,虽然心中也想要了生脱死,然而却又不去了解五阴的内容,特别是识阴的生成,是:【缘眼、色生识,生 admin

2019-04-24

 所谓的识阴,乃是有了色身以后,可以借着这个色身当中的五根去摄取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出生了识阴六识。这识阴六识是依于六根、六尘相接触而有,是经过根尘触三和合而出生,是被生的,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是虚妄法。又色身本身是虚妄法,更何况是依于色身而有的识阴,当然更是虚妄不实,所以识阴 admin

2019-04-24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说三种自性,也就是前六识依缘而起的依他起性,以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妄想计执的遍计执性,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无时无刻常住在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中;也就是说,这三种自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中出生,而真如性则是阿赖耶识自体的所显性。如果能够这样子亲证,并且次第深入现观,那么阿赖 admin

2019-04-17

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 admin

2019-04-01

这样证明自己的五色根与五尘,证明自己的意根与法尘,证明自己的六识及受想行都是由本识所出生,那个本识就叫作自心如来;而你已经亲证,确实现观而知道了,生起实相智慧而有了中道的现观,乃至进修一切种智,那你就是证得佛菩提,就成为菩萨摩诃萨了,已经不是声闻或缘觉了。所以,这三种行门同样都是无为法,可是因为无为法的修证内容不同就有了差别;因此,同样是修无为法, admin

2018-12-27

)如来藏妙真如性能够运作大种性自性,这种六尘外的知觉性才是眞觉,而这种真觉正是真实底空性;也唯有如来藏妙真如性这种空性才会是真觉,与六识觉知心只能在六尘中运作底妄觉完全不同,所以佛陀称之为“性觉真空,性空真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舜若多性”是说空性,或者说虚空的不可坏性;藉虚空 admin

2018-12-27

)二乘入无余涅槃 二乘人舍报时是要把六根与六识全都灭掉而入无余涅槃的,大乘菩萨却不是如此。(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98。)二乘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 泯就是消灭、隐没的意思。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后,色身茶毘了,变成灰了,所以说是灰身。既然色身已经茶毘成骨灰了,他就不再有意识心重新出生, admin

2018-12-27

宗喀巴既否定第七识意根,亦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则唯余六识可言。既唯有六识,而三乘诸经中,佛说意识乃是缘起法—意根及法尘为缘而由如来藏中出生。既是缘起法,依于他法而起,则势必仍将依于他法众缘之欠缺某一缘时,随之灭坏,观乎眠熟及闷绝等五位中之意识断灭,即可知也;意识既于正死位中断灭,又复不能去至来世而于受生后永断(所依胜义根头脑不能去至未来世故), admin

2018-12-27

)3、前面从六根、六尘、六识、五大,讲到这第六的觉大(觉精),在在处处都说明不但如来藏是中道性,乃至附属于如来藏底见闻觉知、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是中道,都不是生灭法,也不是有来有去底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4、般若诸经所讲的是本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中道。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 admin

2018-12-27

八识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 admin

2018-12-27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admin

2018-12-2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