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的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在死亡或闷绝、睡著无梦时都消失了。由此可知,一定如佛所说每个众生都有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注1因为在死亡时我们的前六识都灭了,只剩下第八识与祂出生的意根还存在,然后由意根携带第八识去投胎,注2接著才在母胎中出生了我们的身心(也就是名色),如此才能继续生死轮回。如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所说 三摩地

2018-07-23

若将识阴境界中的各种灵知与定境当作是明心见性,中国佛教文化的復兴便无可能;综观世界各地的佛教团体与道场所传授的,不外乎这种六识论的断见与常见。若论佛法的真实义,则当今全球唯一弘扬八识论如来藏的,只有1997年成立于臺湾的佛教正觉同修会,是由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菩萨僧团及共修团体,全体在家、出家菩萨众,在平实导师带引下,致力于弘扬世尊第一义谛的真实义,彰 三摩地

2018-07-23

 从如来三乘菩提的义学与实证来看,印顺与证严师徒表面上是外行,其实是外道,因为所承袭的藏密应成派中观思想,乃是「六识论」的常见与断见,全然不懂佛说三转法轮的核心第一义谛—第八识如来藏,成了无修无证的佛法门外汉,乃至于直接间接的破坏三宝、误导众生。依此而建立的人间佛教[11],当然就不信「有如来藏可证,有极乐世界、有地狱……」,只能 三摩地

2018-07-23

另须请阅善知识著作解说佛法之书籍,以了解根本佛法,譬如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十二因缘、因缘果报、缘起性空、三法印、四念处、四依等等,此皆属于基础佛法,身为佛子欲求参禅见道,应先了解基础佛法之道理。了解后再研读大乘了义经典,譬如《大般若经》、或其中之《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槃经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识蕴,识蕴基本上就是指,眼根触色尘所生的眼识,乃至耳根触声尘所生的耳识,(根触尘所生的)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那么这六个识就是依止于无常的五色根而现起的,六识本身是刹那变异的,不是常住的;依止于无常的五根所生起的(六识),一定也是无常变异。所以经由观察五蕴都是无常的道理,佛说无常就是苦!因为无常本身是不能长住,那么不能常住,有生必有灭,有生必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人所认知的心,是六识加上意根,他们不知道有一个第八识心可证,因为没有亲证,也不想亲证;佛也不为他们指出那是哪一个心,只为他们说:那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实际、如。初转法轮的后期,即将转入第二转法轮时期之前,佛陀才对他们说有外识如来藏,隐藏在五阴中,使他们于内无恐怖(详见《阿含正义》第五辑举证说明),才能确实断尽我执而不害怕落入断灭空。早期的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法界实相心。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无想呢,就是刚刚讲的,只有在四禅后的无想定中,就是外道未断身见而作涅盘想所进入的外道涅盘境界,就是在第四禅中灭掉意识觉知心;其中既无识阴六识存在,所以无觉亦无知,其实就是无想定,成为无想的有情。这样子,谈起有想与无想时,就已经函盖三界了!因为有想是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一直下到人间乃至三恶道中,都属于有想的境界,而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四禅后 三摩地

2018-07-23

无色界天有情虽无色蕴,仍有受想行识四蕴;蕴者聚也,依如来藏因及业爱缘、父母缘,而有色蕴;因有色蕴及末那,便有六识,识蕴具足;因于色蕴及识蕴,便有受想行觉;五蕴具足,便使众生依于五蕴而贪五尘,轮转于欲界。色界天人则依五蕴而贪定境法尘,无色界天有情则依四蕴而贪四空定中之显境名言——不知灵觉心之虚幻而执定境中之灵觉心为不生灭心。三界有情因五蕴四 三摩地

2018-07-23

再接著就说到所谓的复有众生无想无觉知是无想天,而且是第五个众生所居处的地方;然后接著后面就谈到四空定里面的空住处,这是第六个众生所居住的处所;从这个次序就可以知道,这个无想天它所说的,就是四禅的定力所安住的境界,而且在这个境界里面,在这个无想天里面,他是无想而且是无觉知的;所以无想无觉知,所以在这里面是因为六识皆灭,所以当然就是无想无觉知,所以这里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正因为不了知六识的虚妄性,不了知意识的虚妄性,所以马上睁开眼睛就去简择:这是我的房间、这是我的牙刷、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子女、我的公司、我的座位、我的头衔、我的财富、我的名声。外道了知这些的追求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无常,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生之法必定有死;可是外道虽然想要了生脱死,脱离了家庭乃至修苦行而想要求解脱,却因为不了 三摩地

2018-07-23

一、修定的止观:止,停止第六识的散动;观:集中第六识,专注于所修法门中应该观想的目标。由此我们发现,修止,实际是要用观的方法才能达到止的目的;而只有停止了第六识的散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观想,所以叫止观双运。人有两个大毛病,一是散乱,二是昏沉,而止观,正是对治这两大毛病的法宝。散乱,就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昏沉,就是发困,想睡觉,不能清醒地思维。 三摩地

2018-07-23

二取谓能取与所取,所取谓六尘万法,能取谓七转识(眼等六识及意根末那识);学人由修四寻思故,证得四如实智,起暖法证所取空,起顶法重观所证所取空;依前暖顶法所证所取空,而观能取心亦空,印前所取空及顺后能取空,立印顺名,能忍境识皆空,故名为忍。由如是现观而发如实智,双印能取所取空;从此起,心心无间,必入二乘真见道(断我见);于凡夫位及三界世间中,此为最胜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这是什么法呢?其实是常见外道的法!落在六识心的自性上面,只是身披佛教法衣,身现佛教比丘相,弘扬的却是常见外道的邪见。结果发大誓愿护持正法的人,护持的法却是佛门里面的常见外道见。像这样的护法,不要也罢!像这样的护法,我倒想劝他休息休息,而不是劝他“无有休息”了,休息反而是对他比较好的。还有一种法的护持者,更应该要休息;譬如每天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亲证如来藏事关重大!在这小节中,将会讨论从如来藏方面来讨论精进的义理:第一部分:世尊开示的是八识心王正理正常的人皆有八识心王: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人不断地告诉众生:没有第八识啦、也没有第七识啦,佛说只有六识。又说:如来藏思想就是外道的神我、梵我,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样子在破坏。众生不知道,就因为谤法者是很有名气的师,著作等身,迷信大师的大名声,所以就跟着大胆误谤起来了,就跟着成就谤菩萨藏的地狱业了!我们知道了,就得生起悲忍,想办法来救护那些被误导了的广大佛四众,让他们赶快修正邪见,赶快补救 三摩地

2018-07-23

也有人是崇拜名师:“我师父是大法师、大禅师,你不过一个小居士,你懂什么?我师父说能听、能知的离念灵知只要不打妄想,那就是真如心;而这个离念灵知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就是佛性,所以六识心的能知、能觉之性就是佛性。我师父讲的绝对没错,你一个小居士,你懂什么?”你再怎么说明,他都不信;你好意把书送给他,希望他发起闻法的般若、观照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现在《邪见与佛法》书中把它写出来以后,大家确实的读过、思惟过以后,就觉得涅槃很单纯了!现在大家都懂了··原来无余涅槃就是灭尽十八界法的自己,原来涅槃中的实际就是第八异熟识,没有六识的见闻觉知、没有六根与六尘。这样一来,涅槃的真实义就显得很简单了嘛!这就是说,你得要巧设方便,把甚深的义理变得浅易,让众生容易了解。但这只是无生忍。那么怯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