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在二乘法中是要舍弃身体的,接下去才是舍掉六识心、意根,就完成了无余涅槃的修证。因此二乘法中一再劝导大家要厌离色身、舍弃色身,不可贪着色身。当菩萨感受到疾病时,了知色身有苦,因此探望疾病的菩萨们特地要提醒他:色身是无常的,可是这个无常的色身却不应该厌离;而且死后还要再去取得下一世的另一个色身。这跟二乘法刚好颠倒。菩萨也修色身的无常观、不净观,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他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他对有缘的众生开示,他常常会这么讲:五阴、六尘、六根、六识、能知能觉的心、所知所受的境、都是虚妄的。我们自身尚且是虚妄的,何况是父母、兄弟、妻子、姊妹、爱恋亲情,全部都是虚妄。那么因为他亲证的关系,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有一种威仪,使得众生听闻以后很快就会信受。就跟着离开了世间的贪爱执着污染而开始修行,渐渐的也可以一样的出离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他没有想到开悟的明心见性,虽然名为转识成智,那也只不过是转六识生妙观察智,转七识生平等性智而已,前五识还没有转生成所作智,阿赖耶识还没有转生大圆镜智。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八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害我落在六识里面,所以我无法往第八识的方向去寻找。那这样还能摄受众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摄受众生的前提是给他们正确的方向,然后给他们实证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摄受众生。这样,你发愿成佛才有可能,否则四弘誓愿就白白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神秀这个偈子,显示出他只是在生灭无常的色阴以及虚妄的六识上来用心,他时时注意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迷而生起贪、瞋等等烦恼。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都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力。这个业的势力若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力。若想要离开恶业力,就从这里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害我落在六识里面,所以我无法往第八识的方向去寻找。那这样还能摄受众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摄受众生的前提是给他们正确的方向,然后给他们实证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摄受众生。这样,你发愿成佛才有可能,否则四弘誓愿就白白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叫作大修行人?大修行人出现在世间应该要做什么?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佛法,也不知道真心和妄心的区别,可是他非常出名,是大师,这些人被世间认为是大修行人,他们认为的心属于六识妄心,所说的道理都不合乎《心经》真正的密意。众生没法相信真心的体性和意识心如此不同,真心没有见闻觉知,但祂有祂的觉知性,祂的觉知性是没有证悟的人所不能了解的,只能够相信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见的人对于六识心是一直追逐的,无论在自己所说的禅定或是修行的境界里面,都认为这样的法是对的。他认为:除了这个心识以外,怎么去修呢?妄心只要清净,不就是变成真心吗?然而我们要说,妄心清净了,还是被出生之法,这个心不是自己可以永恒常住的。你要有一个真的心,来出生你这个妄心,你这个妄心才能够不断的修、不断的磨、不断的变异、不断的出生、不断的死亡。然而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执取的心非常的强烈,他们并不知道他的六识不会去到未来世;然而这执取的强烈,使得他们沦落到哪一道都是愿意心甘情愿。所以,菩萨应当发菩提心,来救护这些一切的有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2集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存在的吗?>正益老师(原标题:菩萨为什么不怕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说:我一生这个六识,或是这个意识,可以到未来世,因为祂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祂可以去到后世,祂可以继续绵延不断。这样的见解遭到佛陀的斥责,佛陀甚至用了两次你这位愚痴人来告诉他:你所主张的心识,到底是哪一种心识呢?你所主张的心识,就是能够看、能够闻、能够见闻觉知、能够说话的?这样的心识不是我所说的可以到后世的心识。佛陀说,有个常法存在。所以,在根本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可不要把身见这个身只局限在色身上面,因为执取六识身常住不灭也是身见所含的范围。而断了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也会随之而断;三缚结断了以后,位入初果。所以,其所说的僧也是从法的亲证与否上来定义。同时,把四双八辈加上辟支佛向、辟支佛,相对于一般凡夫而言,就可以称为十圣。当然,这个部分是单从解脱道上的果证而言。而菩萨从七住位开始,也能如同二乘人一样,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后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后第八、第七、第六识,以及眼识、耳识、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为色界四禅天人鼻、舌二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如果是否定了如来藏,主张众生只有六个识的六识论,乃至于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佛学研究者,纵使依文解义把《法华经》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法弘通佛法,而不是大乘法中的法师,甚至可以说连小乘法中的法师都不是。因为当他否定佛教三乘菩提的所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他所说的小乘解脱道就不是能真实实证的解脱道,都只是戏论而已。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意识就在这里面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不随你起贪厌及分别,祂源源不断地流注内相分种子,使得梦中的六尘境不断地现前;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大多是以六识论的心识架构,来作为解说的基础,因此无法正确说明生死的生命现象。而有关生命的真实相貌,包括生死现象的正确了知,对于一般人的人生观,或者修行人的修学之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各位观众:我们真的是很有福报,因此才能听闻,及建立生命实相的正确知见。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都是可以实证及现观的,怎么说它是伪经呢?只有受持六识论邪见的人才会说它是伪经,因为他们读不懂而无法相信《华严经》中的说法;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里,《华严经》中所说的法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华严经》绝对不是伪经,并且《华严经》中的法义函盖了一切佛法,具足解说成佛之道的次第与内容。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知见立知是,它不以佛陀所教示的五阴十八界的内容去作观行,所以它就把这个所谓的觉知心,六识的觉知心所知的还有所见的境界就当作是真心了,可是那个境界经常就是意识的种种变相之一。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五阴跟十八界的自性,他们没有作详细的分别,所以就会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里面,去把其中的某一法当作是真心。可是所谓的观行是什么呢?观行是说,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