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现观第六识是虚妄生灭,却不妨以第六识之分别观察来成办佛法大事。现观末那念念思量作主,却不妨以其成为动力,精进成就一切善法。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只要是人,许许多多的变异性都是存在的,没有一个人的心是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同一个----不是!六识的体性,尤其这意识,祂是千变万化的,小时候懂的事情,到了长大以后就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你如何说祂是同一个呢?然后甚至有的人,他昨天才骂过人,可是他很快就自己忘记了。所以是非之间以及意识,虽然看起来分明伶俐,可是,往往结果却跟我们想的有一点差距。所以这要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并不是我们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一个决定,末那过往所受的无始劫来六识心的种种决定,祂有熏习;虽然祂没有记忆,可是势力比较强的,祂能够作微劣的智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瞋不瞋还是实际上是看自己的,原则上就是自己想要瞋;虽然这个无明来得非常快,可是有时候瞋完以后,就应该去得快啊!可一般的人不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去了解瞋背后的理由,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有做任何事业。意识就在这梦境里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第八识的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如果真心是能够清楚明白,能够分别六尘,那么当祂清楚明白六尘的时候,祂就不需要识阴再来分别一次;也就是说,这时识阴是不应该存在的;识阴既不存在,受想行三阴也当然不会存在,那么五阴当中就剩下一阴;十八界当中六根六尘六识中的识阴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么佛说人类有五阴十八界,这样的说法就变成是错的。所以真心祂是不能够清楚明白分别六尘的,这是第一个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找到如来藏之后,一定会再探讨:众生有前六识,又找到第八识,那中间还有一个第七识。所以说,第一能变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这个本心;还有第二能变识意根;还有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识,而且要探讨祂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原标题:如何解决爱别离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之人,真的是说过了头,真心地法门,所说的是指如来藏为「心」,以经典上有时候,会有说「心」「意」「识」,个别为「如来藏」、「意根」、「意识」,如是为第八、七、六识,以离开此心,无可说之处。而此心也是「不说法」,以此心远离意识的「见闻觉知」,如何起念说法,所以如来说祂从来没有说过法,然法不自说,如何能弘?所以说法和不说法之间,各无混淆,如来藏不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就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生命的本源并不是我们的觉知心,觉知心只是意识或六识全部,而以意识为主要。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忆所储存的处所,他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人知晓。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之所以会有种种法出生,都是因为本有如来藏以及如来藏所出生的意根从来不断,又由于无始来熏习的缘故,所以必定会受生而入胎;入胎之后,如来藏又藉父精母血而成就了我们的五色根,人身的五根具足之后,便出母胎而领受外五尘;藉五根而领受外五尘的缘故,如来藏便生起了内相分法尘,意根领受内相分法尘,便引生前六识心而了知内相分五尘和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段《楞严经》中说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的过失,于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有详细说明,谨转载如下,供养佛门四众学人:【讲记:『而且住在金刚三昧中的诸善男子,已经证知金刚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类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扰乱他的方便,他已穷究众生出生于三界中的各个不同种类的本元;当他观察那些不同种类众生幽隐清净而经常不断扰动的本元就是行阴,于是对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这里很明显的是在说六根和六尘相触而出生了六识。所以可见在这里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五尘境界;而这一切有情众生所见到的五尘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是六情是比较早期的翻译用词,后来就都翻译成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这里很明显的是在说六根和六尘相触而出生了六识,所以可见得在这里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要说我们每个众生也都像这个女子一样,我们每一世都忘记了往世的事情了!我们就象是得了失忆症那样,前世或往世所有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女主角每天醒来隔壁都睡着一个男人,那人说是她老公,但她都不记得那人是谁?这就像我们都有隔阴之谜,我们这一世都不记得往世的事情!因为记忆是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以三乘通教佛法来说生缘慈,也可说:因为众生不知能领受种种境界的六识觉知,这个众生心其实是生灭虚妄、空无自性,于是对于所缘诸境,起欣乐厌苦的贪爱执着而受诸苦;于是二乘圣人及大乘通教菩萨,悲愍这些无知众生,而兴起为他们说生空,就是众生本空的真义,让他们能够离诸苦的慈悲心。但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说,则还有另一层面的生缘慈,就是菩萨证悟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透过这样的以上思惟,我们再来简择,什么叫作大修行人?大修行人他出现在世间应该要做的是什么?从古到今,就是有很多的人他并不清楚佛法,他不知道真心和妄心的区别,可是他非常出名,他也变成这些名山的大师,然后这些被世间认为是大修行人,他们所认为的心是什么心呢?就是属于六识这个妄心。因此,他们所说的道理都不合乎《心经》真正的密意。《心经》本来也没有什么密意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一般酗酒的人戒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去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这是由于不断熏习酒的韵味,所以产生了对酒贪味的六识身,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地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呢?都是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的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