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六根慢慢的互相分离,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再和合在一起产生它的作用的,那六根不能互摄,六根不能共同的熏习一切法;因为我们所熏的一切法,其实都是透过六根触六尘,乃至于六识在这个地方去作了别来运作的。因为六根、六尘、六识的和合运作,所以才会熏习一切法,当我们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互相含摄,六根不能共同的来熏习一切法,这样六根就不能像以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了六根与六尘以后,它们相接触后就有六识出现了,六识讲的就是识阴六识,所以十八界就是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我们现在要来谈识阴,识阴是依于色阴之后而有的,所以祂们是虚妄法。譬如说,当你睡着无梦的时候,你的前六识就断了(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成唯识论》卷7)。同样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的识阴六识也是生灭,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生灭灭的,因为它是生生灭灭的,所以这个是生灭的法。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的识阴六识也是生灭,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生灭灭的,因为它是生生灭灭的,所以这个是生灭的法。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意识被含摄在识阴中,只是识阴六识中的一个识;意识永远都不可能是常住法,因为每一世的意识永远都是只有存在一世。(编案:详见《阿含正义》七辑所述证果的理论与观行的法门。)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着以后就不在了──间断了,间断以后要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一定要有仍在的心与的藉缘才能再度出生、再度运行,所以意识觉知心不可能是常住法。再不然,工作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知道法,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的,请问:“你在涅槃中,你哪一个心能够了知?你哪一个心能够体认?你哪一个心能够自在?”难道你离开涅槃以后,你意识心恢复以后,你说你自在——我说我好自在?那就奇怪了!你在涅槃的话呢,你根本没有意识心,一个心都没有的情况下,你怎么去了知呢?你所知道只有六识,你连意根也不清楚、你连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他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他对有缘的众生开示,他常常会这么讲:“五阴、六尘、六根、六识、能知能觉的心、所知所受的境、都是虚妄的。我们自身尚且是虚妄的,何况是父母、兄弟、妻子、姊妹、爱恋亲情,全部都是虚妄。”那么因为他亲证的关系,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有一种威仪,使得众生听闻以后很快就会信受。就跟着离开了世间的贪爱执着污染而开始修行,渐渐的也可以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六识论为前提而修行者,声闻解脱道的修习,尽劫亦不能断我见、不能实证初果,永被三缚结所系;依六识论修习佛菩提道(参究禅宗以求证悟般若),必堕意识境界中,永劫不能实证如来藏,无法证得第八识的真如法性,不能生起实相般若智慧。所有六识论者精进修习佛法,皆必偏差而枉修一世。二、必须重视方法论:1.不论声闻人所修解脱道,或菩萨所修成佛之道,都必须有完整的理论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真修行人非边见众生可比,是以南阎浮提众生根性如是刚强,又临此五浊恶世,正当人寿入将十岁之际,何可期望?是以今日即以小乘义理复以兴发,前者已论「本际」实义,今者更以缘起诸法来论圣道,以诸小乘义理来确立大乘法理于不败,如来藏即是异熟识义,广说多名,佛陀因义立名,以随方解缚,虽无定法,虽无定名,此者为一,一实多名,非是虚假,所以二三俱转斯义,岂可言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您真的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的解脱,乃至二、三、四果的解脱,那就如实观察八苦、三苦吧!那就如实观察五阴、内六处、外六处、六识、六界的虚妄吧!如果依照八正道的说明而确实作了以上的观行以后,仍然断不了离念灵知心等我见,也断不了对五阴十八界自我的执着,仍继续确认离念灵知心等三界我是常住不坏心,这就显示您的观行是不如理作意;这就必须一再详细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俱生法执)复二种:一(者)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者)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俱生法执)细故难断,后十地中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分别法执)亦二种:一(者)缘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才能够成就。第九观开始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在第九观之前虽然有观想,但不是观佛,亦不见十方一切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于六识幻化之境界现前时,善能诃责对治,不为所动。若执著于觉观心者,即被六识变化之境界迷惑,心起贪爱,魔得其便,导入歧途;致妄言证得圣境或诸禅境界,求升反堕。或与鬼神往来,为鬼神所扰,不得定心,不能深入诸佛境界。二、参禅者更须摒除觉观。若觉观不断,则工夫不能打成一片,疑情不起不深。欲入“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注七)的阶段,尚且不能,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善解义趣!他善解,非恶解,也不是错解!所以说,上品中生条件的五个资格的第一个,就是要能够善解义趣,他不是错解,不是谬解,而且他要了解第一义真实理趣的旨趣,而不是六识论的那些----否定了如来藏的这些,而是要以八识论的旨趣为主要的经典依据。所以说这个部分,他第一个条件是善解义趣!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他要对于第一义心他不惊动!是说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是六识论的外道,他根本就不可能相信阿弥陀佛;他不相信阿弥陀佛,那他毁谤阿弥陀佛、毁谤如来藏,那他根本无法替你完整的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甚至那个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功德。所以这种恶知识来帮你助念,那你就是很冤枉的!所以中品下生的行者,他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他要经过极乐世界的七日已,到了极乐世界的七日以后,他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位,可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慢慢地转入动夫,因我们的身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行,六尘变动又会影响六根所行;所以当六尘变动不定时,六根亦随之追逐不停,就引发六识不停地作种种了别,如风起波浪越滚越大,乃至无法停歇,所以在日常生活运为当中就无法与之同时摄心无相忆佛。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我们历缘对境时,就有能力细细观行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无常变化,并且清楚发现细微的贪、瞋、痴、慢、疑,进而化解自己的烦恼,人我冲突日渐减少,也不再自以为是了!平实导师的书中说,想要明心进入内门修学佛菩提道,必须先从忆佛及拜佛的方式,修习动中定力,而且还要具备净念相继的功夫。其次,需要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观无量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读《楞严经》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恶业圆造者,入阿鼻。六根各造,兼境兼根者,入无间。身口意三,作杀盗淫,入十八狱。三业不兼者,入三十六狱。一根单犯者,入一百八狱。地狱中历劫烧燃,罪毕方受鬼形。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三途绵远如此。至《较量寿命经》所载地狱寿命,活地狱一昼夜,比较人间算数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盖意为第六识,本宜为五识之主,而耳目口鼻争以嗜好诱之,意反为五识之奴。奴之既熟,虽五识无感之时不来役意,而纷纷扰扰,无有宁晷。所以全不知念佛者,自然随六根而受地狱之报。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纵得人身,亦仍来此樊然不净之世界而已。唯一意西驰者,纯是一心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君王即是如来作,以心为君者,以佛为君。此孟子所谓先立其大,小不能夺;《观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证严法师在《生死皆自在》第三一八页~三一九页云:人往生后,六识已不起作用,只存第七、八意识。假如捐赠大体或器官是出于亡各自愿,那么为了医学上的需要而为亡者身躯做处理时,亡者的意识不会觉得难过,肉体上也不会感到痛苦。甚至处理的人也可以一边这么说:你的肝可以救人、你的胃也可以救人……让亡者的意识更增欢喜。假若捐赠大体或器官不是出于自愿,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