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今天你种下一颗龙眼的种子,只要因缘成熟,几年以后就可以开始收割许多的龙眼;如是经数十年,乃至数百、数千年可回收之龙眼不可计数,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之外。世尊为我们说明有三种田,意思是在说明这三种田是菩萨修集福德的田地,在福田种下布施的因,就有了未来世福德的果实。因此,如果有人不布施,而想要求未来世富裕、广有修道资粮,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啊!由以上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的人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一间公寓;有的人学不高,但是不论投资什么都赚钱;有的人头脑很好,作事计划周详,可是不论投资什么都赔钱。财物的获得有它的因果法则,有的人先贫后富,有的人先富后贫;有的人先贫后贫,穷苦潦倒一辈子;有的人先富后富,含著金汤匙出生,一直到老都不愁吃穿。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的差别呢?因为过去世行布施的种种差别,而产生了福德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这样的回向,你也大可不用担心说,来世无法受用那一分的福德;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依然是昭昭,到那个时候,你自可受用那一分福报,然后再把多余的福德拿来利乐有情,世间法说那叫作转投资;然而对菩萨而言,则是储备自己未来世佛菩提道上的资粮。(原标题:布施又可分为法施、无畏施、财施三类)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佛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如来成佛的过程里面,也是经这样调伏自心、坏怨嗔心的这样一个经过布施来毁坏的过程。成为如来以后,为什么称为无上尊呢?就是这个心已经调伏到究竟转依真如,究竟发起真如用了。究竟发起真如用,就是把自己的烦恼完全坏除,自己的心完全调柔到像自心如来那样子的一个真如无我了,所以称为无上尊。有智慧的人,他不求受者爱念、不求名称,不求在大众中免于怖畏,不求善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这一位有智慧的布施者,他将来如果有一个什么时机,因为一个缘对境中,由于烦恼而造作什么恶业,生到地狱去,虽然他是身处于地狱,可是却不会有饥渴这样的逼迫;因为在三恶道中,尤其是饿鬼道与地狱道,都是因为有饥、有渴,所以才会受苦。饥渴的过程里面,不能得到饮食,所得到的饮食,就是所谓的铁丸、铁浆。因为这位乐于布施者,虽然生在地狱,可是因为不饥不渴,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天帝释看到菩萨这样慷慨布施、慈心济度众生,如此功德勋业崇高伟大,威德厚重而震动十方法界;天帝释害怕这位菩萨将会夺走自己的天主宝座,因此他幻化了一个地狱相,出现在菩萨的面前,并对菩萨说:“行布施济度众生的人,命终之后将堕入太山地狱,经火汤烧煮等万般苦毒;这些都是布施后将遭受到的果报啊!这样的情形,您还要继续去作布施吗?”菩萨回答说:&ldquo 三摩地

2018-07-23

阿利咤命终之后,往生到欲界第二天为帝释天王,之后又下生人中为转轮圣王、天王、人王,这样的福报经九十一劫而不曾断绝。如今则是阿利咤最后一生投生于释迦族,名为阿那律,刚刚出生的那一天,当时方圆四十里内所伏藏的珍宝皆自然涌出。阿那律长大后,有一天母亲为了测试这儿子,即告诉他家中已无食物;阿那律听了,便叫人取空的容器来,没想到一拿到阿那律面前,自然盈满饭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人有布施的习惯;他将或者已菩萨六度当中的布施度,是为菩萨种性人,不仅尊贵而且很难得;像这样的菩萨是久学菩萨,已经经多劫的熏习,早已养成布施的好习惯。如果要某人布施,他总是不干脆、推三阻四的,乃至借著种种理 三摩地

2018-07-23

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学佛经,那就是学佛以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教,心心念念挂记着自己的师父,挂记着寺院里的各种事务,而却完全忽略不顾家人的感受。从末学自身的经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事链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2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 三摩地

2018-07-23

也许说宁可从别人已经曾经发生的经,来作为自己的借镜;但是这也是要在你相信的状况下,才能够有所改变。反过来,我们来看看离开瞋恚的好处。《念处经》卷60里面提到说:能舍瞋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 三摩地

2018-07-23

也许说宁可从别人已经曾经发生的经,来作为自己的借镜;但是这也是要在你相信的状况下,才能够有所改变。 (原标题:嗔心的过患)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修禅定的过程,要经9种心住) 三摩地

2018-07-23

当你转依祂这种清净性以后,缘对境之中渐次修行,妄想自然就渐渐地消除了。】(《人间佛教》第68~69页)若没有转依如来藏,光是知道如来藏的所在,那还不算是开悟;因为没有未到地定而无法真实的确认说:「我已经依止如来藏,决定要这样来改变自己。」也就是说,祂的转依没有成功,知道如来藏的所在时依旧只是常识、知识而已,不是真的开悟。所以要转依成功了,才不会退转;否 三摩地

2018-07-23

葛格我在正觉讲堂上课已经超过九年半了,明年四月就要满十年!这十年来我认识很多很多的证悟菩萨,应该有三、四百位以上(主要都是北部),当然很多是看过人但忘记名字,因为大家常常都会见到面!三四百位的证悟菩萨中,年轻人很少!当年二十几岁就证悟的那几位,现在超过三十岁以上了!最年轻证悟的就是《我的菩提路》第一辑的林明佳师姐,她大学时就证悟,现在应该也三十三岁以 三摩地

2018-07-23

平生最好参禅,曾参诸山名宿,但均未契旨。晚年谒天衣义怀禅师。义怀禅师每每为他举庞蕴居士机语,令他参究。后来有一年,杨杰居士奉陪皇上登泰山行祀。一天早晨,鸡刚一叫,他便登上泰山顶,正好看到日出如盘涌,忽然大悟。后因为母亲去世,闲居阅藏,遂栖心净土,并绘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身观念。后被提为礼部员外郎,出任浙江提点刑狱。不久即谢世。6、苏东坡居士.少有大志 三摩地

2018-07-23

落发后,一度游方参学,遍禅席。后投护国此庵景元禅师座下,参学既久,密有契证。行机禅师见道后不久,即辞景元禅师,前往莞山隐修,以期大彻大悟。在住山期间,他孤身一人,以林泉为友,刀耕火种,时间长达十七年之久。一日,行机禅师于山间经行,正碰上山民砍树,树倒地有声。他当即然大悟,平昔碍得膺之物,顿然冰消瓦解。不久,行机禅师便应信众邀请,住持圆通寺。20、知 三摩地

2018-07-23

参话头,始自唐代黄檗运禅师,经两宋之际大慧宗杲禅师大力提倡,盛行于代丛林。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