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游历彼渚。至于南畔见有一路。遂从彼道。行至少地。便即遥望见一银城。其城可喜。微妙希有。观者无厌。楼橹却敌。隍堑围绕。天窗栏楯。及诸宝阙。台殿宫舍。偏梁阁道。上覆宝帐。以种种宝。而庄严之。悬杂幡盖。竖立宝幢。香案香炉。烧众妙香。其城周匝。有诸园林泉池渠流。皆悉具足娱乐之处在。彼城内正处中央。有一宝殿。名曰喜乐。其殿微妙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车磲玛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众顶礼八关斋戒证明师上○下○和尚三拜!《维那白:大众长跪合掌念诵》:(维那起腔)祈请大德:慈念○○○(自呼己名),为作八关斋戒证明师;我依大德故,得受八关斋戒,由大德慈愍故!《顶礼一拜》3、(维那白)问遮难4、(维那白)请圣证明(和尚独自唱诵香花迎,大众从香花请开始接着唱诵)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几年前自己也离婚了,前妻(即女友)身体也非常不好,自己知道做了错事果报现前了,每日虽对堕掉的胎儿忏悔回向并吃素,但心中仍然很不安,又害怕会障碍学佛,想藉此亲身经历警惕世人,并恳请萧导师能慈悲开示是否有补救之道。答:不论婚前或婚后之堕胎,只有一种情况会导致学佛上的障碍,那就是胎儿死后转入鬼道之中,但这种情况通常是很少的。因为胎儿尚未学习人间的种种法,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朋友说完问问我对此有什么想法,我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那是去年,国内大面积的经历了连续数日暴雨,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陇海线铁路被洪水冲垮了,当时我坐在火车上,本来当天就能到达目的地,结果火车因为水灾,很多都在铁路上排队,走走停停,最后火车到达洛阳就无法再往前走了。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在火车上受冻着凉,进而开始发烧、腹泻。虽如此,还得赶路,一路上辗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多闻圣便不再随意作出不适当的身、口、意业,来趣向于三恶道,这正是使得个人经由放逸而离开佛道;因此圣决定趣向三菩提,历经七次天人的往来,而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苦的边际而永不受苦。」《杂阿含经》卷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多闻圣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习、灭、道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还没有把握能出三界之前,对于生死总是有那么一分的恐惧,不晓得自己到底能不能够证得解脱道?能不能出离生死?在还没有这个把握的时候,叫你要如法修行,也真是不容易啊!当你还没有这个把握的时候,叫你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去修证佛菩提道,真的是很困难啊!因为往往心里面一想:“如果我还没有办法证得解脱道,但是我又管鲎都不离隔阴之健,也许下一辈子干了什么不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上平下实菩萨《三拜》《长跪合掌念诵》「祈请大德:慈念○○○(自呼己名),为作三皈依证明师;我依大德故,得受三皈,成三宝,由大德慈愍故!」《顶礼一拜》请圣证明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慈光摄照,哀愍下情,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历史上所知的人间初有三宝,开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坐于菩提树下,夜初分时降魔及明心,到夜后分时仰观星辰,天将拂晓时睹见明星而得见性,金刚喻定现前,四智圆明而成佛。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欲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彼等阿罗汉若回心而入大乘别教法中,则唯能入住六住满心位中,要待亲证第八识实相心,发起般若根本智时,方入大乘别教第七住位中;其慧解脱果固然同于初地满心菩萨,或者俱解脱果同于六地满心菩萨,然其般若智慧仍在七住位中,距离等觉位实遥;莫道等觉位,欲入初地已极遥远,要须再历几近一大无数劫之后,方得入于初地心位,方能获得初分道种智也。是故不定性之二乘圣人回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本际是十八法,则应该无有入涅盘者:以灭尽十八界法,方得有因缘可入涅盘位,所以如果本际是属于十八界法,则不当说「灭十八界」!既然「本际」不是十八界法,便知道此非为能生所生相对法,十八界法为所生法,为相对法,根尘触而生识,是以六根,六尘,六识,所能够灭者,皆是自心现起,「本际」既然因为修解脱道而有,如何可说,此「本际」与「我」毫不相干哉?此处更为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多闻圣便不再随意作出不适当的身、口、意业,来趣向于三恶道,这正是使得个人经由放逸而离开佛道;因此圣决定趣向三菩提,历经七次天人的往来,而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苦的边际而永不受苦。」《杂阿含经》卷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多闻圣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习、灭、道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的来历本文根据《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二改编世尊成佛,调伏乔陈如等五比丘后,心想:优楼频螺迦叶名声很大,带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等对他都很恭敬供养,应该先去教化他。然后世尊就去找他,迦叶看见佛来便迎接问讯,又请佛晚间留宿,佛便要求住于石室,迦叶说那间石室里有毒龙,恐会害人,但佛再三表示,愿在其中留宿。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执,这个执字,指的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断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这里先讲断我见,因为要除我执,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一个基础!换句话说,所有修除我的错误见解,全部都是从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梁武帝信奉佛教之后,就十分的虔诚,成为历史上佛门的大施主;甚至,他三次跑到同泰寺去舍身修行,然后再让大臣们拿着钱去把他赎回来,这是他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而故意去作,所以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他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死后堕入了畜生道变成一只巨蟒。为了超度他的皇后,他延请高僧写了《梁皇宝忏》,字词优美,至今仍然是佛门中最重要的忏本之一。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这师徒二人继续走着走着,徒弟又想,成佛得要菩萨历经三大无量数劫行菩萨道,这样子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施能施啊!他越想觉得太难了,所以改变心意不再成就佛道。结果这下又被他师父知道了,他师父就又把行囊交回给他,让他继续帮着背。所以可见,纵使不受持基本的五戒,仅仅是受持三归依,发起四宏誓愿,还是能够获得诸佛菩萨的庇佑。所以,我们要劝请从事娼妓、屠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苦并没有觉醒,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不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利咤命终之后,往生到欲界第二天为帝释天王,之后又下生人中为转轮圣王、天王、人王,这样的福报历经九十一劫而不曾断绝。如今则是阿利咤最后一生投生于释迦族,名为阿那律,刚刚出生的那一天,当时方圆四十里内所伏藏的珍宝皆自然涌出。阿那律长大后,有一天母亲为了测试这儿子,即告诉他家中已无食物;阿那律听了,便叫人取空的容器来,没想到一拿到阿那律面前,自然盈满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隐峰禅师在示现过神通之后,他仍然先依着原定的计划,把五台山所有的佛门古刹都游历参拜完;然后就在五台山的金刚窟前面,头下脚上倒地而亡。他在死了之后,却仍然没有倒下,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屹立着不动,显示他是能够来去自在以及严守戒律的,是一位慈悲菩萨的作为。由以上佛陀的开示,以及这个在唐朝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我们更可以很明确的知道,佛弟子不应该从国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皇帝叫梁武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之后,就十分的虔诚,成为历史上佛门的大施主;甚至,他三次跑到同泰寺去舍身修行,然后再让大臣们拿着钱去把他赎回来,这是他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而故意去作,所以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他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死后堕入了畜生道变成一只巨蟒。为了超度他的皇后,他延请高僧写了《梁皇宝忏》,字词优美,至今仍然是佛门中最重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