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无上乘的修学,各有不同层次的所修、所断与所证法之差别。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 admin

2018-08-09

《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卷上提到了: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世尊开示说:从初 admin

2018-08-08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 admin

2018-08-07

”由此佛语开示可知,藏密双身法的弘扬者乃是最愚痴者,他们是已经违犯十重戒的邪淫戒,不只是违犯出家戒的淫戒而已,已是一阐提人,善根永断;而且他们依据宗喀巴的法义是极力否定如来藏的,他们跟著宗喀巴弘扬否定如来藏的法义,已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善根永断,成就地狱种性,那是连基本的三皈依戒都失去了,更何况还有菩萨戒体的存在?早已经失去戒体了。既然传法 admin

2018-08-06

若具知见善根,此时即知放舍佛号,安住无相念佛之境界。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 admin

2018-08-06

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 admin

2018-08-06

从近的因果来看呢,它是障碍受用人天妙乐果,因为十不善业所受的果报,它是在三恶道中;再看远一点,未来无量世,那就障碍有情长养善根,进而发菩提心修证无上菩提果。因为在三恶道中受的这个业,本身它只是受苦或是愚痴。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 admin

2018-08-05

因为五浊的关系,众生的善根退减,因此不易受持佛陀施设的清净戒律与善知识的教导。五浊中的烦恼浊,乃因为众生种种的贪、瞋、痴烦恼不断地现行,使自己攀缘执著于五欲境界;而且身口意行多与鬪讼、妄语等恶不善法相应,而被五盖性障等遮障。这样的心性,就很难安住于正法与净戒之中,因此被烦恼浊所束缚,不仅产生自己与他人之痛苦,同时障碍自己的道业。而烦恼的断除,最主要 admin

2018-08-05

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 admin

2018-08-04

在世造恶业,然后不恭敬三宝,不修学种种的善法,少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他们就是造恶业的这些众生。他们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遇到善知识,跟他讲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跟他说阿弥陀佛的殊胜四十八大愿,这样只要他能够发起、生起这个欢喜心、赞叹的心,然后能够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能够具足称念阿弥陀佛十念,这样这个造恶业的众生也都能够下品往生。何况这些清净信的善男子、善 三摩地

2018-08-03

苟无多劫所修善根信根福德因缘,则不能遇宗教俱通、定慧等持之真善知识,欲通达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诚非易事。证悟后,未先融会贯通如来藏系唯识经典之人,欲探究《成唯识论》而解其真意者,绝无可能,何况错悟及未悟之佛学研究者?故瑜伽宗自玄奘大师创立之后,唯有窥基大师阐扬,数代便亡。然此非二大师之过,实因《成唯识论》陈义极高,证悟之人尚难通达,何况未悟及错悟之人 三摩地

2018-08-01

一切渐次善根成熟。已成熟已。各于异国而成正觉。除四菩萨摩诃萨不取菩提。金刚慧勿生异念。当彼之时无量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汝身是。何以故。汝金刚慧于彼。往昔为菩萨时名无量光。金刚慧彼佛世时。其四菩萨不取菩提者。所谓曼殊室利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则汝金刚慧。是为第四。金刚慧如是大利益如来藏法要。菩萨摩诃萨。由闻此故佛智成就。19、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北印度 三摩地

2018-08-01

今天能写出如下文字,也许自己还有一丝救药和些许善根吧,当然更是佛菩萨视众生如独子慈悲不舍多情眷顾的威神之力。不为人知的是,早在一年前,我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对自己修学和信仰动摇:也许我从十多岁年少专注所学并非真正清静的佛法,而极有可能是佛法在漫长历史嬗变中被李代桃僵的错误传承,内心疑惑一旦产生,随之而来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很长一段时间反反复复的内心挣扎。 三摩地

2018-07-23

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当令增长。若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令发心。已发心者令不退转。已不退者当令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计有所得住诸见者。皆悉令发舍离之心。乐小法者令不疑。乐者令生欢喜。"(原标题:三宗罪:一位邪师的忏悔和警醒,印度应该沉痛反思历史!二)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业。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生多功德。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瑜伽师地论》这在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也有明确的说法。虽然末学不是很理解教为什么要这么修行,但双运法真的违犯大乘戒律吗?-------------第一,楼 三摩地

2018-07-23

回向的义理,在第十九期、二十六期与三十三期的〈般若信箱〉都有开示,回向乃是解脱分善根所含摄的,也是经中说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回向列为最后分,显示菩萨广行一切善根之后,必须回向早日成佛,因成佛乃能广利一切众生,福德庄严故,智慧庄严故。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现世父母师长(现世有缘众生)及此地地基主,屋内屋外有情众生,及法界一切有缘众生,福慧增长,善根增长,早生善处,归命三宝,悉发无上心,修学正法,早证菩提。回向×××色身康泰,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业增上,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摧邪显正,早证菩提,求护佛向正道,早成佛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3

县官听了罽那的一番话,内心非常感动,不但赞叹罽那的善根和智慧,同时还脱下自己的华服、首饰,连同鞍马和车子全都送给了罽那,此外还封给他一座村庄作为奖赏。罽那由于一念布施的善心,成就了一段殊胜的果报;这位有智慧的县官,也成为众人称叹的对象。由于这样的因缘,整个村庄的百姓也都纷纷归依了三宝,成为佛陀的。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认同故事中的主人翁罽那的行为 三摩地

2018-07-23

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