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有回向心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巩固了你对三宝的具足信,你的善根才可以一次发显,那既然善根都可以一次发显,你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啦,不然等到说将来你想要再找个超劫精进的时节,也不一定会那么快会有。因为那时候的善知识不知道是怎么样,你也不知道,他和你的缘份也不定,然后呢,你对法也不一定会具足信心,到时候,你作意产生的奇奇怪怪的念头,当你想要加行用功的时候,结果一个念头冒出来,你 三摩地

2018-07-23

拿走之后他们九个人也算有善根,各人都说要供养,所以一片就分成九片,分成九片之后九个人各自供养。然后其中一片,他们知道正法在台湾正觉讲堂,已经开始住世利乐众生了,所以他就捨了给我们讲堂,由同一位师兄送来,这件事,时间上就比较早。」尽管只是九分只得其一的一小片,都代表莫大的殊胜法缘,只要正法住世,众生善根不灭,纵使歷经世间风风雨雨,都能以诚意愿心超越凡 admin

2018-07-23

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 admin

2018-07-23

能坏善根,仁者安可嗜之。”师省念稚齿崇善极生厌患。帝一日游宫,问曰:“卿何不乐。”对曰:“臣幼不食荤膻。志愿从释。”曰:“朕视卿若昆仲。但富贵欲出于人表者。不违卿唯出家不可。”既浃旬,帝睹其容顇。诏王宾相之。”奏曰:“此人当绍隆三宝。”帝谓师曰:“如卿愿。任选日远近奏来。”师荷德致谢。寻得 admin

2018-07-23

(编注:我们理应尊重与信奉佛经,更要有善根福德因缘值遇真正有修有证的善知识,依之修学,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从而有能力拣择佛经的真伪,懂得对照真经来拣择法师居士所言所教是否契符佛陀本怀,是否契符佛经真义。如是信受佛经,方是正信而非迷信的佛子!)末学从心中心出来后,还没怀疑藏密,也是因为藏密里也教授很多汉传佛经啊!那时,虽然藏密的某些法王甚至被称为大菩 三摩地

2018-07-23

上面略述几种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是与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修学有关,而每个人心性与善根福德不具足也有影响。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佛知道他有善根,就向他开示;开示完了,他证得了初果!给孤独长老当场就向佛禀白说:请您也来我们的国度,受我供养!佛就问:你那边有精舍园林吗?不然你怎么供养我呢?给孤独长老说:我现在虽然没有,等您去时就一定有了!然后就请佛派阿难尊者与他一起回去,回到他的国家以后就到处去看地;假使有哪一块地看中意了,就买下来供应佛陀!看来看去,阿难尊者看中一个园林:这一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了解,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久远劫以来所培植的善根非常微薄,而且烦恼深厚,常遮其心,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们,承接祂们所交代的事,依祂们所吩咐的事去做;或者提供诸佛及菩萨们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所种的福德却是人天福德或者是声闻、缘觉的福德,不足以庄严菩萨在佛菩提道所应有的福德,所以无法发起菩提心。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也来看看,说:【我当普为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一切恶趣中,尽未来劫受一切苦,然常为众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这么样看来说,这一分的阎罗王就偏向说,因为发心的缘故而往生到那个地方。这就好像说,众生因为善业所感, 三摩地

2018-07-23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 三摩地

2018-07-23

】(《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这么讲:【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 三摩地

2018-07-23

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 三摩地

2018-07-23

在福德善根具足的佛,来到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他在来同修会当中,学习一位菩萨所应该具有四方面的修行:定力、慧力、福德、除性障,也就是正觉同修会教导佛,以无相唸佛为功夫法门,为最初的行门,渐次地修习人天乘的福德、功德,藉由对于五蕴、对于十八界的观行,也就是对于色、识、受、想、行蕴,以及十八界自己亲身的观察,在身、口、意当中,然后在六住位的时候,能够证得断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说能够教导千人,于佛法中生起清净信,为什么也可以呢?因为对于僧宝的真实解脱功德,如果能够为他人解说,而让众生能够生起清净的正信,那么生起清净信的这千人,就能够因为这种清净信的善根,再继续长养,长养他的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最终能够因为这善根的增长,还是能够在佛道上有真修实证的因缘。毁坏一个人的殷重邪见,也可以让这一人可能因为这个邪见,要落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