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一般人不知道怎么样让过去的业能够消失,或是让恶业转成比较小的小恶业,不至于感果;感生到自己会失去性命,然后没办法修学佛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好好的来受戒、持戒,而且受戒、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情况下,不会因为你事后的破戒,原先的持戒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功德。以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证得道果,她就劝勉大家说:我之前就是在迦叶佛 | admin 2020-02-21 | 
|   | 女主角因为以前发生过一次被暴力伤害的事件,她二十七岁时某一次被人打得头破血流并且没穿衣服,只铺着床单被遗弃在某处,那次伤害重击她的脑部,从此之后她就失去记忆了,而且她每天只有一天的记忆!隔天醒来就完全都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情!就象是有一部电影《我的失忆女友》那样。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 | admin 2020-02-21 | 
|   | 至于不饮酒,酒的本身无罪,但是酒会使人失去理智,为了遮止酒后乱性而造成犯戒,所以要戒酒。如果是医生处方必须喝的药酒,是可以开缘的,但必须定时、限量、限次数,喝的时候往口中一倒就下肚,不能起心动念去品尝酒味,这样才算是服药酒。以上简单介绍五戒。为什么要劝父母受持五戒呢?因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五戒具足不犯,才能确保来世继续拥有人身,对于未来菩萨道的 | admin 2020-02-21 | 
|   | 孩子做错事不要苛责,也不要姑息,苛责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姑息会让孩子一错再错。因此,父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作适当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能够用心去体会、思考和判断,然后自我调整,改过向善。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 | admin 2020-02-21 | 
|   | 至于不饮酒,酒的本身无罪,但是酒会使人失去理智,为了遮止酒后乱性而造成犯戒,所以戒酒。如果是医生处方必须喝药酒,是可以开缘的;但必须定时、限量、限次数,喝的时候往口中一倒就下肚,不能起心动念去品尝味道,这样才算是服药酒。以上简单介绍五戒。为什么要劝父母受持五戒呢?因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五戒具足不犯,才能保住来世继续拥有人身,对于未来菩萨道的增上 | admin 2020-02-21 | 
|   | 每天不由自主地打开厅堂的门窗,又把房门一间一间打开,想要寻找我的儿子,并大声呼唤:‘儿子啊!回来与我相见啊!’佛开导这位男子说:眷属之间总是因为恩爱而产生了执着,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悲伤与忧愁,乃至痛哭流涕,而有种种苦恼出现;有相聚就会有别离的时候,有贪爱就会有失去的时候。这位男子听到佛陀开示以后,明了世间种种事都是无常变异 | admin 2020-02-21 | 
|   | 孩子做错事不要苛责,也不要姑息,苛责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姑息会让孩子一错再错。因此,父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作适当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能够用心去体会、思考和判断,然后自我调整,改过向善。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 | admin 2020-02-21 | 
|   | 也因为这种做法而严重地障碍了大家对于学佛的认识,直接将佛教归于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并且是可能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可是,以这种畸形的做法来护持、来学佛,所衍生出来一连串的祸害并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楚、讲得明白,更没有哪个善知识能让末学有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那段日子,一直到现在末学都很不愿意去回顾它,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痛苦。后来,有幸遇到能帮助末学转变回头的真 | admin 2020-02-21 | 
|   | 78、挑逗态——女人喜恼火丈夫,挑衅男子,令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藉此引起男子的重视。79、视秽态——女人喜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看别人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80、嘲笑态——女人喜嘲笑盲、聋、哑、跛脚、五根不全的人,以耻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乐。81、令困态——女人喜教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 | admin 2020-02-21 | 
|   | 一切人在世间的福报都和过去世的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有关联,有些人在过去世不曾布施,这一世虽然很有脑筋、很会做生意、也很会求神,看哪里庙很兴盛就去求,也很有方便善巧,每次求神都能得到,但总是守不住,钱财很快又失去了!因为求来的钱财本来就不是他该得的,现在那个财物主人还没有来到,有威德的正神先借给他用一用,正主儿一到就得马上还;如果他够聪明,求来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佛陀说:这五种布施是很容易修行成就,行这五种布施是可以自在无碍,而且行这种布施不会失去财物。是随时随地都在行无畏施,纵然是在睡觉的时候也是在行无畏施,因为睡觉的时候还是有五戒戒体的存在,大家不会担心说:这个人他在睡觉了,我如果把他吵醒了以后,他等一下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说这五种无畏布施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的,所以叫作自在无碍。佛陀就 | admin 2020-02-21 | 
|   | 童子的母亲失去了财产,又逢丧子之痛,心怀伤心欲绝的忧愁而想念着儿子。在一亿里中,有一位最富裕的首富年已八十,却仍膝下无子,于是童子就投生到他们家中,成为首富与他的大夫人之儿子。大夫人怀胎满十个月后,童子出生,非常端正聪明而且记得宿命,但亲生妈妈亲自抱着喂奶他也不肯进食,以及所有婢女及请来的保姆,谁来抱养他也都是如此。夫妻俩焦虑万分,到处探寻良策。事 | admin 2020-02-21 | 
|   | 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远不再恢复了,当你失去了以后,你忏悔戒体仍然不在;也就是说,犯了重戒它是不可悔的,没办法经由忏悔来恢复你的戒体,那你死后就会下地狱。但是戒罪是可以免的。但是如何去免除下地狱的这样的戒罪呢?佛经里面就这样讲,说你要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那忏到好相出现,要什么样的状况才说是好相出现呢?也就是说,你在忏悔当中,看到佛出现了来跟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魔王都很怕失去眷属,魔王都希望一切众生都在贪、瞋、爱染的无明闇当中;如果众生解脱了,那么他的眷属就减少了,所以他就起心,他要去破掉这个首罗长者的这一个道心。那么知道首罗长者是非常恭敬供养佛陀,所以他就化身为佛陀的相貌,有三十二大人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一样,就来到首罗长者的家。他来到首罗长者家的时候,也一样示现像佛有那样的一个光芒,首罗长者就觉得说 | admin 2020-02-21 | 
|   | 若失念心亦得犯罪,如果失去了正念的话,以菩萨严格的一个标准来讲的话,既然失念心,你没有这样子坚固的定力,可是又还是三界轮回当中的凡夫烦染垢重,客尘的这样子来来去去,还是免不了眼前一个尘埃晃过去,就要眨眼睛!你当然客尘烦恼来来去去,终究既然失去正念,难免会舍己自念而屈就于客尘而相应于它,而终究落入剧情玩起象棋来了,终究难免会犯罪。反过来讲,若客烦恼时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用不正当的行为来求财,不仅钱财容易失去,而且未来也要负因果关系,不如安分守己,所得的钱财来得稳当。又菩萨求财时要乐于布施,继续增长自己的福德。又譬如菩萨在真善知识闻、思、修证,所得种种功德,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机会的话,应该让众生一起来作,共同来完成这件功德。如果菩萨看见贫穷做苦力的人,有机会的话应该帮忙才是。譬如有老人家,在大太阳底下汗流浃背着 | admin 2020-02-21 | 
|   | 那接下来,就是说坏苦呢,就是目前你已经或者说你正在参与这个境界,然后你并不觉得目前这个境界是苦,可是你如果仔细去看的话,这些境界都是无常变化,它终究有一天会变坏;所以,你正在享受的美好境界,到最后也会全然的失去,这个就叫作坏苦的觉受。那行苦呢就表示说,只要是有变动、有无常性的,它就是摄在行苦的范围;所以,您假如是认知到世间所有一切,不管是从好变坏, | admin 2020-02-21 | 
|   | 乃至说能够证得禅定,却又贪着禅定的境界,那仍旧是被世间乐所束缚,而无法证得出世间乐或者是说世出世间的法,因为世间的乐都是无常、难得,然后容易失去的。所以有的人说修行难,究竟难在哪里?又如何去克服呢?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总说,而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一直到等觉、妙觉,所需具备的资粮的层次,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了解,或是说应 | admin 2020-02-21 | 
|   | 能够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因为众生在世间,依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产生深重的我所的念想,所以当他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去窃盗众生的财物,这样就不会让众生产生无名的痛苦,这就是悲心了。另外是喜心,喜心就是以欢喜心来看待众生。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家庭都能够和乐平安,每个家庭眷属之间都能够不因为有外遇, | admin 2020-02-20 | 
|   | 到了这里他为什么不敢舍弃呢?不敢舍弃“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因为再过去他就没有依靠了----觉知心没有依靠了!那么证得“非有想非无想”的这个外道,因为恐惧失去我,因为他把觉知心当成我,他害怕堕入到无所得当中。所以,禅定的本质其实是通外道的。外道也证得四禅八定,但为什么还是外道?因为禅定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其实你就可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