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再轻柔地移动,不失去前述经验,‘初乐生起并被认知’。以那个感觉,完全‘住留在空乐的状态’中。如果乐感好象在退减,再根据你的经验强烈地移动抽送,‘喜乐增强而无上乐被认知’……。所以,由于‘这是较其他密法具更深且迅诉成就之法’,目前,‘不必管一般人将怎么说,’……。‘重要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普遍无法实证佛教中的智慧密意而导致密意失传,也失去正确诠释佛法的能力。但有慢心的僧人,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证与无知,于是就曲解经典而导致所说的道次第混淆,甚至把外道法当作佛法。所以,外道化、密意失传与道次第混淆三者,其实是彼此相关、相互影响。萧平实指出佛教外道化最大隐忧是密教化。但是,密教化并不是精准的描述,而是依现象所作的方便描述,精准的现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因为科学的传统佛教文化,失去了实证精神的活水源头而无力抵抗外来宗教文化的侵略了。在,因为曾受荷兰、日本统治,因此极受日本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曾吸收唐宋佛教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底蕴。但在西化的明治维新之后亟思「脱亚入欧」,因此反对中国传统佛教而主张「大乘非佛说」,企图中国佛教作为大乘佛教文化宗主国的地位。的佛教界,即使从中国迁移的僧人所建立的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母女、姐妹、畜生女可以受用,这不是与失去人格了吗?为什么?因为(将)母女、姐妹受用,在世间法成为;世间法尚不允许,更何况是世、出世间法(中)呢?此外他们也主张,畜生女也可以受用,这不就是失去人格了吗?既然是堕入以及失去人格,未来不是(要)下堕三恶道吗?这个法怎么会是清净的法呢?接下来,我们来看摩尼与莲花。摩尼在佛法里面叫作宝珠,也是清净的意思; 三摩地

2018-07-23

如法的布施,可以让我们未来世的财物,不会被国王、盗贼、大水、大火等所侵夺损害;譬如有的人赚了很多钱,可是却要缴很多不合理的税,被国王大量征收;或者不幸被盗贼抢走、偷走,或是遇到水灾、火灾而失去了财物,这就是过去生布施的财物不是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果报。接著,佛陀又说:如果是以好的食物、好的物品来作布施,未来世就会得到好的色身或是好的财物。如果以香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时候,内心对于辟支佛也失去了恭敬心,也已经不属于至心施了。因此,这一世虽能拥有广大资财,却无法真正去受用;也没有再造新的福业,如今福报已尽,舍报时便后悔莫及了。在《大宝积经》卷120也开示因为施已生悔,而影响天人之饮食:【复次大仙!有诸天人报不纯者,虽同器食,或感赤色、或感苍色乃至黄黑诸杂等色,天容无别唯食有异。大仙当知,彼诸众生先虽舍施,后复悔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觉知心虽然会与快乐的法相应,但也是会与痛苦相应的心;外道们妄想淫乐遍身的四喜而认为是最大的快乐,不知道仍旧是苦中作乐,仍然是会失去的乐,并且不是真正的乐,这就是非乐计乐的乐倒。只有本来就离开世间的苦与乐的如来藏,才是究竟的安乐、究竟的安隐。意识觉知心也不是真实的我,祂是夜夜会断灭的,也不能往来于三世;即便是细意识、极细意识,仍旧是意识心,必然不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把方便当随便,结果只是随顺自己的习性胡乱地造作,那就完全失去持戒的意义了。像现在的环境,已经和佛世时大不相同了,已经不能够没执照而私自为人免费看病。那么如果说,想要为别人看病的话,那就应该努力去考取医师执照,才能够为人诊病、开处方,来救护众生身心的病痛。如果我们私下为人看病,成了密医而被起诉、被法官判刑,那也只能接受,因为现代法律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不是像辛勤努力所赚来的世间财物,是与王、贼、水、火、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这五家是无常,而随时可能会失去的。换句话说,他在来世所得的福德果报,不可能忽然就被别人劫夺掉的,他的福德会不断地出生而让他得到受用。佛陀说这种福德,将会如影随形的追逐着他,就如同影子一直追随着人一般,永不离开。有的人说:这个福德在今生受用,而命终之后就会永远失去了。佛陀却说这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智慧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变得更差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挂念果报的大小,就随缘去作布施,才是有智慧的人啊!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什么样的人不能作布施?什么样的人是大施主?佛陀为我们开示说:【若人无慈,不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智慧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变得更差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挂念果报的大小,就随缘去作布施,才是有智慧的人啊! (原标题: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佛陀这样子告诉我们:就好像有人买香的时候,不管这个香是属于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烧的香;这四种香,有人来触摸着、有人购买,或者有人在衡量着这个香的差异应该买哪一种香?这几个人在过程里面所闻到的香是一样的,接触者、买香的人、或是在衡量的人,他闻这四种香,每一种香闻到的都一样;不会因为是买的人闻的比较香,来衡量的人闻的不香,或 三摩地

2018-07-23

倘若说,以像灰尘那么小的面,来布施给蚂蚁,也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果报;因为这个蚂蚁可能因为吃了这么少的面,它就能够得到它的生命,不会失去它的生命,这样子的情况之下,这个布施的人的善心,也可以得到无量福德果报。天下就是有最贫的人,谁没有这么一点点的面呢?有谁一天只是吃三团小面,而会失去他的生命的?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你在饮食的部分,如果有人因为缺乏饮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将这个不坚固的财物布施出去以后,能够长养自己的圣财,应该要感到欢喜,而不应该随着布施失去财物,而认为自己的财物减少而生起烦恼心。这个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他布施的时候,应该要有的解脱智慧。 (原标题: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七圣财) 三摩地

2018-07-23

究竟布施供养一位持戒比丘一碗饭,这功德有多大呢?是不是真的胜过得到四天下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呢?请继续看《杂宝藏经》这个阿那律尊者的本生事迹——接续著刚刚的佛典故事,佛陀十大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自己为证,用宿命通回忆起:九十一劫以前,有一位长者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利咤,次子名为阿利咤,他时常告诫儿子们:高处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往下堕,而拥有 三摩地

2018-07-23

童子的母亲失去了财产,又逢丧子之痛,心怀伤心欲绝的忧愁而想念著儿子。在一亿里中,有一位最富裕的首富年已八十,却仍膝下无子,于是童子就投生到他们家中,成为首富与他的大夫人之儿子。大夫人怀胎满十个月后,童子出生,非常端正聪明而且记得宿命,但亲生妈妈亲自抱著喂奶他也不肯进食,以及所有婢女及请来的保姆,谁来抱养他也都是如此。夫妻俩焦虑万分,到处探寻良策。事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不是像辛勤努力所赚来的世间财物,是与王、贼、水、火、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这五家是无常,而随时可能会失去的。换句话说,他在来世所得的福德果报,不可能忽然就被别人劫夺掉的,他的福德会不断地出生而让他得到受用。佛陀说这种福德,将会如影随形的追逐著他,就如同影子一直追随著人一般,永不离开。有的人说:这个福德在今生受用,而命终之后就会永远失去了。佛陀却说这 三摩地

2018-07-23

也因为这种做法而严重地障碍了大家对于学佛的认识,直接将佛教归于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并且是可能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可是,以这种畸形的做法来护持,来学佛,所衍生出来一连串的祸害,并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楚,讲得明白,更没有哪个善知识能让末学有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那段日子,一直到现在末学都很不愿意去回顾它,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痛苦。后来,有幸遇到能帮助末学转变回头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法的布施,可以让我们未来世的财物,不会被国王、盗贼、大水、大火等所侵夺损害;譬如有的人赚了很多钱,可是却要缴很多不合理的税,被国王大量征收;或者不幸被盗贼抢走、偷走,或是遇到水灾、火灾而失去了财物,这就是过去生布施的财物不是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果报。接著,佛陀又说:如果是以好的食物、好的物品来作布施,未来世就会得到好的色身或是好的财物。如果以香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因为如果同样用恶口骂回去,那就失去菩萨的格调;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何况世间人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话、诬赖的话,那与我无关,又何必生气呢?如果因此而生气,就和他一样在造口业,甚至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