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说彼善 三摩地

2018-07-22

安隐无为随学佛心住真如际。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种涅槃。佛及菩萨得五功德。身形清淨常生莲花。身淨无垢心亦淡泊。是故诸佛说不淫戒。最胜清淨无上功德具足五利。讚歎称美为解脱因不可穷尽。淫为极重无索繫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为一切诸罪根本。淫欲之罪吾今当说汝等一心听淫浊恶万行没溺诸禅定障蔽解脱道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脱道远离三界狱火坑五欲河汤火寒氷山解脱生死畏持心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修学佛法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具有智慧,能够分辨是非。而不是有人认为修学佛法就是不要管是非,把善恶都不分别了,那不对。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修学佛法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具有智慧,能够分辨是非。而不是有人认为修学佛法就是不要管是非,把善恶都不分别了,那不对。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7集“八敬法”是否不民主呢?》张正圜老师 (原标题:八敬法)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早得持戒的功德,对于未来求悟明心见性的帮助很大。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神佛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 三摩地

2018-07-22

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佛法等于旁听生。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持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好;如果条件不具备,只是三皈依不受戒同样很好。佛法大门是向所有人,所有不同条件的人敞开的,谁都可以轻松的走进来。◎当自己想了解佛教、想学习佛法,就去皈依即可。◎皈依不是皈依哪个人,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当自己愿意 三摩地

2018-07-22

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明,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些附佛法的外道,是蓄意要欺骗佛法知见还不具足的学佛人,这在修行上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以及作法。而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佛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它弄清楚。如果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1总说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之后,应随时以清净信心,忆念三宝的功德,随已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 三摩地

2018-07-22

3于善知识如法亲近学佛者寻求善知识时,在未亲近和请示为依止以前,可以尽量的观察其有德无德,是否可以亲近依止;若经过观察以后,认为是有德的善知识,确可为自己亲近的师长,而后正式亲近依止,那就不应当再观察师长的过失了。故遇着了具德的善知识,要如法亲近,当弟子的善法功德,才可以新生和增长。否则,以观察过失的心去亲近依止,自己的心先有烦恼成见,对于善知识的 三摩地

2018-07-22

(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先归依表相三宝。表相三宝者即是世俗三宝也,依世间蕴处界身及相应法而说三宝故。世俗三宝者所谓:泥塑木雕,黄卷赤轴,剃发染衣(如前三宝的种类一节所述)。此有大小乘表相三宝之不同。(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宝,亦名归依表相三宝。所谓出世三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对三宝要有爱敬心,特别是修学佛菩提道的学人,于三宝所在更应当要生起爱敬心,才可能有证悟佛菩提的因缘。如何才能于三宝所在生起爱敬心呢?就是先要认识三宝,对三宝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生起爱敬心乃至归命三宝。什么是三宝?就是佛宝、法宝以及僧宝,又可分为三种:第一,表相三宝,也就是世俗三宝,各种泥塑木雕的庄严佛像,叫作佛宝;黄卷赤轴的三藏十二部经律卷,叫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要记住:修学佛法想要取证解脱果,一定要依止佛的圣教量,真实的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知见是否违背佛在经典中所说的道理,然后如理作意地去修行。不归依外道天神老母娘所说,更不能归依喇嘛教的根本上师,因为这些人都是未断我见;我见没有断,就会施设一大堆戒禁取见来威胁弟子。例如一贯道以得到三宝来施设戒禁取见,他们的三宝指玄 三摩地

2018-07-22

刚开始学佛的人,往往会有愁恼之心,诸位听了也许觉得很奇怪。他们想:我去庙里面拜神,拜完了都是拿回家自己吃;可是在佛寺供了佛,却说不应该拿回家,要请和尚吃。他不懂供养三宝的道理,就起了愁恼,因为不晓得僧宝功德无量无边。佛总是想:最好有僧宝愿意享用我的供品。有时遇到一位圣僧,若他愿意在你的供品上吃一口,你来世的福德就大了,还愁恼什么?真是没智慧,所以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三世诸佛同样是依止自性三宝而修学佛法,乃至于达到究竟、乃至于达到成佛的果地。所以自性三宝、自性僧宝是一切的所依,是出世三宝、是住持三宝的所依。所以表相三宝也应该要依止自性三宝,不是只有求开悟的人要依止自性三宝。虽然住持三宝还没有悟,但是必须要深信自性三宝,因为一切的归依全部都是从自性三宝而来的。所以从这边来看的话,四向五果的菩萨、声闻,有在家、有出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学佛也不是只停留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吉祥如意上,以此目的来祈求佛陀的护佑,自己拎一串水果就要求佛菩萨保佑太太生儿子,保佑孙子考上大学,保佑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这么做是把佛菩萨当做黑社会老大,每月初一、十五去给佛菩萨交保护费,请佛菩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帮到自己和亲人,这是对于佛陀以及佛法的误解。佛菩萨对于我们的加持所呈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顺境的摄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对于学佛十余年而仍不得力者,当他练习到这一阶段时,心中已知因缘之殊胜,了解此一法门对于自己之受用,而不退转;因此若有忘失此念之现象时,即会时时警策自己,返照自心,提起忆佛之正念。在与人说话时,因为需要倾听及思惟回话而会忘失此念:思惟公私事务时亦需暂时放下此念。若行者之职业、工作,具有高度危险性,则以专心工作,心无二致为宜。每晚欲睡眠时,可以安闲 三摩地

2018-07-22

余报便会尽不可说的久远时节而难以脱离,因为种子流注而要反过来历经种种受人诳骗,因为自己于说法中之所误导之一切众生非止仅于其当生,若是其著作一直流传于世,本身透过其在生之时所创立的基金会财力的供输,不断印刷结缘,因为未来际此人即使殁后百年已无著作权之限制,又不断有结缘书、网络之结缘电子书,一直告诉众生错误的观念,则此有情则加重其过失,不因为其当生之五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