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适。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尔时,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半夜,弥勒出家;即其夜,成无上道。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弥勒已成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菩萨戒又称为千佛大戒,因为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都会有千佛,因受菩萨戒而成佛。所以前后三际一切佛,皆须持此戒,也就是说不管过去世、现在世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在因地的时候均须受菩萨戒,而且持菩萨戒一直到成佛;很明显的,这是因为菩萨戒能够庄严菩提的缘故。最后我们作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呢?我们在三界里面的生活,是很多的,烦恼 | admin 2020-07-06 |
|
意识心一向不离境界法,意识心乃是因为境界法而现前故;以依于六尘境界而方便生起之意识心当作常住心,即是常见外道见解,是常见外道合流者;竟然反过来责难确实能生现一切境界、不与境界相应之阿赖耶识为方便说,其颠倒之妄论又是如何?举示如下:慈尊解经意时,于辨中边论与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中,建立阿赖耶识破除外境。于现观庄严论与宝性论中,则不建立阿赖耶识不破外境 | admin 2020-07-02 |
|
html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经题略说〉 〈序品〉第一 第二辑: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第三辑: 〈方便品〉第二 第四辑: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第五辑: 〈譬喻品〉第三 第六辑: 〈信解品〉第四 〈药草喻品〉第五 第七辑: 〈药草喻品〉第 | admin 2020-06-20 |
|
为什么呢?诸位想想看,庄严报身卢舍那佛,祂是在色界天、还是在人间?(大众回答:色界天。)好啊!请问色界天人需要饮食吗?不需要嘛!那色界天的天人就不需要用锦来织成布料再裁剪穿在身上,因为欲界天人的衣服就已经是天生的“天衣”了,还需要穿锦衣吗?根本就不需要。何况是色界天人呢?连色界天人都不需要锦衣了,何况是报身佛卢舍那?所以他施设“别教 | admin 2020-06-20 |
|
”接下来说,像这样来受持书写以及教导别人书写此经,有这么大的功德,远胜过造作高广庄严而数目极多的殿堂来供养众僧,进而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以外,又加上精进的修行六度,“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因此他的功德是最殊胜的,而他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里世尊所讲的受持此经以外所修行的六度,跟一般佛弟子所讲的六度有些微不同;这 | admin 2020-06-20 |
|
他的意业不乐于在人间修证佛法,乐于在初禅天中当初禅天王来实证佛法;所以他学了很久以后,发愿要在初禅天中当天王然后证得佛菩提,可以度化初禅天的梵辅天、梵众天们;他发了这个愿,有这个意业在,那么他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就在他圆满证得初禅及慈无量心以后,为他示现梵王身,使他在初禅天中有了大梵天王的庄严身;自从他有那个庄严身以后,他的“观 | admin 2020-06-20 |
|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 | admin 2020-06-14 |
|
![]() |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yao),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 | 三摩地 2020-06-14 |
尔时有佛,号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入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十八百万亿岁,有六十八百万亿大弟子众。其佛灭后舍利流布,如我灭后无有异也。正法住世亦五百岁,如我灭后无有异也。其佛灭后大弟子众,于中一日有百比丘入涅槃者,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入涅槃者,一日之中或有十万亿比丘入涅槃者,如是展转,其佛所有多知多识大神通众,三月之中皆入涅槃。 | admin 2020-06-14 |
|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 | admin 2020-06-14 |
|
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 | admin 2020-06-14 |
|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告诸比丘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 | admin 2020-06-14 |
|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 | admin 2020-06-14 |
|
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深入禅定,见十方佛: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成无上道已,起而转,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后当入涅盘,如烟尽灯灭。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妙法 | admin 2020-06-14 |
|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 | admin 2020-06-14 |
|
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 | admin 2020-06-14 |
|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一切戏论恶,悉从是处灭;诸佛萨婆若,悉由是处出。是故诸佛子,宜发大勇猛;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过去诸菩萨,已于是中学;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聚,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 | admin 2020-06-14 |
|
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二百逾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刺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俱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 | admin 2020-06-14 |
|
如是微尘百千世界,由彼菩萨身光明照成吠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一切宝树八行布列,花果庄严,色香殊异;是诸宝树,香风摇击,从其树出和雅悦意微妙之声,所谓:佛声、法声、僧声、菩萨声、菩提声,根、力、觉分、解脱、等持、等至之声。由宝树声,彼微尘数百千界中一切有情,悉皆获得法喜禅悦。是诸世界中所有一切有情,远离地狱、傍生、阎魔罗界、阿苏罗趣。是彼菩萨在母腹 | admin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