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助念的话,可以来救度这亡者,这样是非常好的;乃至于地藏菩萨圣像的庄严,可以让亡者感受到地藏菩萨的光明,甚至地藏菩萨就来救度他们。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祂作光目女的时候,她就发一个愿,她发的愿非常地惊天动地,所以会使得大家都非常赞叹,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而这个典故的由来,是因为她为了母亲,她母亲当初流落到 admin

2020-02-20

】(《佛说华手经》卷十)这意思是说,菩萨如果能够常常的修习,不论是他所听闻的诸佛名字为何,以及佛世界的境相如何的清净庄严,都以诸佛及佛世界皆现在前,现前所缘的一切无非是佛、是佛世界;这样的观照忆念诸佛及佛世界的法门,有了这样的观照力,能于所缘念的佛及佛世界系念不散,不离是缘;那就能够了然地通达,一切诸缘皆唯是现在佛缘,所见一切法无不平等平等,这就称 admin

2020-02-20

因为菩萨修学就是要成就佛道,那当然也要念佛,要系念着佛地的种种功德庄严,要早日成就这种种功德庄严,当然自己就要勇猛精进,所以说菩萨也不离念佛。这个是说三根普被----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第三个殊胜是现世得利。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 admin

2020-02-20

” 而阿弥陀佛则是发愿,要成就一个清净庄严的净土,让众生可以顺利的修行。祂经过了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之行,而得以成就如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净土。如《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1中的开示:“阿弥陀为菩萨时,常奉行是二十四愿。分檀布施,不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志愿常勇勐,不毁经法。求索不懈,每独弃国捐王,绝去财色,精明求愿无所适 admin

2020-02-20

 根据《佛藏经》〈往古品第七〉的记载,大庄严佛的末法时期,有很多人因为破坏正法的缘故,成为一阐提人,所以从久远劫以来,不断的出入地狱,虽然值遇过九十九亿诸佛,乃至从佛出家精进求道,仍然改不掉谤法的业习,这种人连诸佛都救度不得,我们当然更拿他们没办法。 您的建议:“放下万缘,加行用功;若证圣道,当以证量,摧邪显正,证明所说之法为正法,转 admin

2020-02-20

一者、在密续中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那是观自在菩萨的微妙本心。”又说:“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那为什么流传之后而转说它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呢?后面会依这本密续的内容,来跟各位作个说明。二者、这个咒语的真正意思,不是一般人所知道,所以就往往被蒙在鼓里,每持一次咒,就被这个咒语所密灌一次,那就与罗剎、夜叉等鬼神结缘一 admin

2020-02-20

具足这八法的目的,在于教导众生能生起慈悲心,在《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说:善男子!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 admin

2020-02-20

大乘的经、律、论是非常庄严的,必须要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应悉书持,不但要能够书写、受持,而且要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来盛经律卷;也就是说用庄严、尊贵的器具来装经律,这样才是如法的。你没有用七宝无价香,乃至于杂宝为箱囊来盛经律卷,就已经是有过失了,更何况你把经律卷印在纸上拿去烧,这个是有过失的。所以这是很多错误的观念所形成的一个行为。那这个错 admin

2020-02-20

《华严经》的妙旨乃是五时三教之第一时,也是始教;为了后时之三乘教法能够方便敷演,世尊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天的时间说佛的莲华庄严;始自十信凡夫位,终至究竟佛地之修证;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外至十方佛土世界,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靡所不包,故名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所以名为华严。《华严经》乃是具足宣说如来 admin

2020-02-20

例如把眼睛闭起来,观想中了头彩一千万元,许多钞票从天而降、飘落到身上,满心欢喜地再把眼睛张开来看,钞票在哪里?一毛钱也没有!所以,如果观想自己的身相与佛的身相一样,以为就能得到与佛一样的正等正觉智慧;只要每天观想自己为佛身四次,以为就能得到佛的正等正觉智慧,也能得到佛的法相美好庄严佛身,连小孩子都知道这种观想是虚假的,不可能成为事实。所以主张透过观 admin

2020-02-20

这是要考虑佛坛空间大小,如果佛坛空间不大,仅摆设佛像即可,这时佛像可以考虑用折叠的相框,不用时可以收起来;如果你的佛坛空间够大,不妨考虑摆设佛桌、佛像等一切简单设施;如果你的佛坛空间更大,除了可以用较大的佛桌来摆设以外,还可以用藏经阁的方式摆设《大藏经》等法宝,一者可以庄严佛坛,二者可以作为个人阅读、思惟整理及修行之用。既然空间大小已经确定,接下来 admin

2020-02-20

因为成佛时福德与智慧都已庄严圆满,所以才能广利一切众生,因此,回向是应该常常作、时时作的事。您如果能够常常如法回向,心量必定会增长广大,这一世学习正法的因缘,当然也将更快速的成熟。所以,不仅在诵经以后可以回向,在您所作的一切善净行之后,皆可回向成就佛道,或者回向与冤亲债主的解冤释结。总合而言,回向必须要有具体的对象,并且有次第性,应该依循由近而远、 admin

2020-02-20

他们不知道,所谓的不拜偶像,是不被这个偶像的名相所束缚,而能够透过这个偶像、透过佛像的庄严像,去了知这个像,去思维这个像,进而去修学佛菩提道的或是解脱道的这个佛法,如实修学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如来像。所以,依着如来像来看偶像的话,这才是真正佛教徒所要拜偶像的一个最主要的动机。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84集佛教与民间信仰都拜偶像,两者 admin

2020-02-20

四个种姓的人有长得庄严的,有长得端正的,有长得比较丑陋的;那这些人也有贫穷的,也有非常富有的,也就是贫穷巨富;也有福德比较好,也有福德比较少的;那也有持受善戒的,也有持受恶戒的;也有这个善法的知见,也有善法的智慧的,也有因为邪见产生的恶见,产生恶法的智慧的人,所以有这些善慧恶慧。梵天啊!于意云何(你觉得怎么样呢)?你真的说这些四种姓的人都是你所造作 admin

2020-02-20

另外一个就是说,菩萨戒受戒的话,跟一般我们说五戒又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说,菩萨戒的这个戒条是比较深细的,但是这个戒条深细的在这个受戒的过程中,每一个戒也都是要这样子逐一地去检讨,问问看,看自己能不能遵守?乃至于在所有的护法菩萨面前用一个庄严隆重的仪式,跟大家宣示你愿意守这个戒条,那么透过这样子一个如法庄严隆重的熏习之后,同样的也使得这个熏习的力量非同 admin

2020-02-19

即使现场上这个修行人神色非常的庄严,并没有任何轻慢的意思,自己也是会妒火中烧,产生种种的贪及嫉妒的行为,所以在这种心态底下,你想要说他不瞋恨是很困难的。如果当初释迦牟尼佛在作菩萨的时候,对这个国王求饶,然后要求如何如何,搞不好那时候歌利王就可以、就不会那么瞋恚了!可是他一看到这位忍辱仙人,看起来你好像修行很好,他越发地越无法忍耐,因此他割解了他的这些手和脚,把 admin

2020-02-19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说: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生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这意思是说:因为他是为了求大智慧,想要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义,而不只是追求解脱的缘故。既然说是真实,一定是有个实体常住不坏,而这个实体----如来藏,不是三界有法,所以在灭尽了一切三界有之后,祂仍然永远不坏,这样的法才能够称为是真实法。这个真实的如来 admin

2020-02-19

无着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无着菩萨并且解释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人会显现出四种的性相。第一种是大悲之相,就是会哀愍一切受苦的众生。第二种是大信之相,就是会爱乐一切的大乘法。第三种是大忍之相,就是能够安忍于一切难行之行。第四种的大行之相,就是能够遍行六波罗蜜多。这是因为性种性菩萨的本性中,善根具足的缘故,所以 admin

2020-02-19

随着我们在这一边的福德增上、道业增进,我们的莲花也会越长越庄严。那如果我们开始去接受了外道法,说:某某法师说大乘非佛说,没有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西方净土,只有人间佛教。这样子我们对于西方的愿心开始改变了、开始退转了,那么我们的那一朵莲花,就会越来越枯萎。这代表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西方不只是依靠阿弥陀佛自己的愿力,还需要所有与西方有缘的众生,大家的愿力和福德善缘, admin

2020-02-19

所谓心大是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着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着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