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来藏即是八地以后之庵摩罗识或异熟识,即是七地以前之阿赖耶识。在此阿赖耶或异熟识如来藏中,具有成就如来法身之能变功能,故云︰“如来藏中藏如来。”经云︰“藏识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佛及诸佛子,已受当受记,广大阿赖耶,而成于佛道。”又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 | admin 2020-04-15 |
![]() |
但是一切众生唯除成佛,否则各自的第八识除了含藏会障碍解脱的烦恼障外,同时还有着会障碍成佛的无始无明所知障,因此第八识,在所知障的法执未破或破而未究竟断尽之前,就还有异熟性须受变易生死,只是在烦恼障的种子现行未断时,引生分段生死的阿赖耶性特别显着,所以称为阿赖耶识;等到烦恼障种子现行断尽,第八识舍去阿赖耶性,不再有分段生死,但仍有烦恼障习气种子未断, | admin 2020-02-21 |
![]() |
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八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 | admin 2020-02-21 |
![]() |
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八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 | admin 2020-02-21 |
![]() |
也就我们前面所说的,在未断分段生死之前,称为阿赖耶识;断除分段生死,唯留变易生死的时候,称为异熟识;尽断二障随眠,以及一切习气种子的时候,就是佛地的无垢识。因为每一个阶段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都有差别,所以说祂的功德、作用、法相,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我们说成佛后的第八识,跟未成佛前的第八识如来藏,是非无差别。所以要问说,众生一切平等,为什么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在证得解脱果之后,尚未一时具证大菩提果,必须以破参证真之见地,渐次修入初地无生法忍,地地分破无始无明,分分断除异熟识中所执藏之变易生死,以及异熟果之体性,借着第八识异熟果之体性,而以无相悲愿,继续在三界中受生,地地增上乃至到达究竟佛地。以上为大家说明的是大乘法中,从亲证实相打破无始无明开始,渐次断除烦恼,乃至次第进修到达佛地的修行方法。然而不管 | admin 2020-02-20 |
![]() |
另外,佛在三转法轮当中就以显说的方式来阐述真心的各种名称,譬如说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以及如来藏等等。所谓的种子识,是指这个心祂能够执持所有一切的法种而不失去,在未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现行来让众生受报。而所谓的阿赖耶识,则是指这个心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会使得众生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而受报。而所谓的异熟识,则是指这个心虽然即使到了已 | admin 2020-02-20 |
![]() |
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八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从七住位开始,就说见到真佛,也就是说见到法身、第八识、如来藏、异熟识,祂是有种种的异名;成佛之时是究竟证知其性用,所以称为得一切种智。而在七住位之前,或听闻、相信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或者是也开始在寻寻觅觅,然而都没有真正地见到。而从因地,在外门修学对三宝的净信开始,就已经要开始或多或少地熏习,乃至是修学六度之法,所以其实六度万行都是见佛的因;只 | admin 2020-02-19 |
![]() |
因此不论实相被称为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如、第八识,乃至解脱道四果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萨的异熟识,最后到达佛地的无垢识;这么多的名称,从无量劫前的阿赖耶识到三大阿僧祇劫后佛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心体----心体不变而所含藏的各类种子有所转变。另外在阿含诸经中,佛陀处处说众生是色、受、想、行、识五法蕴集而成的有情;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是对其他众生没有伤害也没有利益的身口意行,则是摄属于无记性的身口意行,那就不会影响善恶业报;譬如饮食睡眠、行来去止、大小便利、技艺学习、运动健身……等,这些无关善恶的事情,虽然会影响到个人此世的健康乃至未来世的世智辩聪,但是并不会改变舍报后将往生的处所,以及善恶业的果报酬偿,因为无记业行并不会被异熟识收录为善或恶的因果业种,从而改变 | admin 2020-02-18 |
![]() |
这个金刚心就叫做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到达佛地改名为无垢识。[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名句,世人多不解真义。真正的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中的心。你找到了那个不在色声香味触发中的金刚心,转依了他,依于如来藏离六尘、离见闻觉知作为最后的依归,然后你来生起种种心;这时你把如来藏的运作功德不断地生起,时时刻刻生起这个如来藏心来运作,这样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时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时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地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乃至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 | admin 2020-02-18 |
![]() |
在阿罗汉舍寿的时候,如果他是定性声闻人,他就会把自己的第六识意识和第七识意根灭掉,永远不再出现任何的我;这样他完全灭掉了前七转识,剩下他的第八识异熟识,也就是如来藏单独存在的境界,这样的涅槃境界,就叫作无余依涅槃。但是无余依涅槃也不是修来的,阿罗汉他只是把自己灭掉而已,就好像是一样;有情众生的,只是杀掉这一世的身体,而定性声闻阿罗汉舍寿后的无余依涅 | admin 2020-02-18 |
![]() |
要由因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无始本有、永不断坏的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佛道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为缘,修除阿赖耶识心体中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过恒河沙数随眠以后,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转舍阿赖耶与异熟识名,改名为佛地真如;虽然改名为佛地真如无垢识,但仍是因地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因为改变心体内含的种子而改易其名,其实仍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前后所含藏的种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如来藏真的没有见分吗?如来藏假使真的没有见分,也就是说如来藏如果真的没有了知的功能,那又怎能叫作识呢?又怎能叫作第八识或阿赖耶识呢?识就是了别,就是见分,所以如来藏一定是有见分的,一定是能了别某一些法,不是七识心所能了知的,所以才会被称为心,才会被称为阿赖耶识、异熟识、阿陀那识。识就是能够了知、了别的意思,那么第八识一定是在某个层次中也有了别 | admin 2020-02-18 |
![]() |
至于具有五遍行心所有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由于没有别境心所有法的关系,所以不触知六尘境,不在六尘境起作意,不领受六尘境,不取六尘境中离语言文字的妄念相,不了知六尘境界中的离言说相,也不太于六尘境中自知有我而起作主的心行;因此佛地前第八识的心行,不在六尘当中来了知。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作无始无明呢?无始无明的意思是说,众生不明白真如实相,不明白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法演变的过程;以及不明白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等,这就称为无始无明。这种无始无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要到菩萨明心以后,才会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但仍然还没有办法断尽;一直要到佛地断尽变易生死时,才能断尽无始无明;所以才会说心不相 | admin 2020-02-18 |
![]() |
这时候的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也称为庵摩罗识,不再叫作阿赖耶识,但其实仍是第八识心体,仍是依止第八识本有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而安住。以上所介绍的是想受灭无为。继续介绍第六种:真如无为。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