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至于具有五遍行心所有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由于没有别境心所有法的关系,所以不触知六尘境,不在六尘境起作意,不领受六尘境,不取六尘境中离语言文字的妄念相,不了知六尘境界中的离言说相,也不太于六尘境中自知有我而起作主的心行;因此佛地前第八识的心行,不在六尘当中来了知。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 admin

2018-08-04

要由因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无始本有、永不断坏的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佛道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为缘,修除阿赖耶识心体中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过恒河沙数随眠以后,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转舍阿赖耶与异熟识名,改名为佛地真如;虽然改名为佛地真如无垢识,但仍是因地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因为改变心体内含的种子而改易其名,其实仍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前后所含藏的种 admin

2018-08-04

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门来修行。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 三摩地

2018-08-01

末那识既摄在六根之中,复与六转识同摄于名色之名中,则此能缘名色之识必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庵摩罗识--因地真如、杂染真如也。若谓此能持羯罗蓝及有根身之识是第七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不老死。末那既能持身,复能作主,则必不使自己所有之色身老死,然色身终究不遂末那所愿,仍向老死演化。故知必有一心,非是末那,是无覆无记性,不贪生怕死;虽持身不 三摩地

2018-08-01

虽然我们如来藏本体与世尊无垢识一样的清净,可是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却有染污,未如世尊一样究竟清净,因此悟后须再经过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种子现行而断除分段生死,其如来藏(阿赖耶识)舍阿赖耶识名,改名为异熟识;再经历一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所知障无明随眠,究竟清净时改异熟识名为无垢识而究竟成佛。一切有情众生,无论是凡夫地, 三摩地

2018-08-01

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耶;所以你只要把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灭除了(也就是灭除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作用),阿赖耶识就改名叫作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啊!这在唯识学所说的就叫作灭阿赖耶,是灭掉阿赖耶识的名字,而不是灭掉阿赖耶识本体。然而,异熟识里面,祂有种子的变易生死,所以你只要把种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以此第八识为中心而成为一个宝塔似的完整的佛法体系:“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基础而修行,阿赖耶识净除烦恼障的现行而转变上去成为异熟识,再净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及所知障的无明随眠而转变上去成为无垢识:无垢识也是真如,异熟识也是真如,这底层众生的阿赖耶识也是真如,涅槃依第八识而有,缘起与性空的佛法也是依此第八识而有,所有一切法都汇归于第八识,以外别无 三摩地

2018-07-23

(8)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真如、法身、如来藏、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本来面目等等。第八识是一切法的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藉缘能生起一切法——吾人之五蕴身心(前七识)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识所变所显。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 三摩地

2018-07-23

而说佛性当常的人,则误会阿赖耶识,祂因处于分段生死的阶段,就以为阿赖耶识不具有清净的本性;这是因为不了解每位有情的佛性本自常住,所以无论是处于分段生死位的阿赖耶识,或是入八地以后的异熟识,都同样与佛地的无垢识具有性净涅槃的功德,没有欠缺,自然也不能主张佛性未来才会具足。由于玄奘菩萨的开示与解惑,原来中土主张佛性真常与佛性当常的两派说法,到这里也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法界实相心。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由于熏习能够转变如来藏所含藏的法种,所以随着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的清净程度,而有从凡夫异生位的阿赖耶识转变成八地菩萨的异熟识,再到佛地的无垢识。《成唯识论》卷三:“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赖耶(识),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的内容,我们知道,我们修行成佛,阿赖耶识要经验三个阶段: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从这一节中也知道,我们要成就我们的佛土,就要摄受众生,就要摄受正法,那么我们也就是要勤修正法,实路六度,熏习正知正见,早日明心亲证如来藏,而以亲证如来藏的明心功德而发起利益众生一起明心证真,以如来藏正法教导度化众生,以亲证如来藏正法的功德,辨别邪法而破邪显正,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现在《邪见与佛法》书中把它写出来以后,大家确实的读过、思惟过以后,就觉得涅槃很单纯了!现在大家都懂了··原来无余涅槃就是灭尽十八界法的自己,原来涅槃中的实际就是第八异熟识,没有六识的见闻觉知、没有六根与六尘。这样一来,涅槃的真实义就显得很简单了嘛!这就是说,你得要巧设方便,把甚深的义理变得浅易,让众生容易了解。但这只是无生忍。那么怯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一直开示说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是要灭尽十八界的,换句话说,连意根第七识也要灭掉;那么请问一下,这个时候却不是断灭的境界,请问:这样怎么有可能说第七识是万法所依的心呢?有没有可能说,这个万法所依的心是第九识呢?好,第八识又叫作阿赖耶识,二乘无学圣人乃至说菩萨七地满心之后,如来藏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集藏性,也就是阿赖耶性,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改名叫 三摩地

2018-07-23

识蕴真义(连载十五)平实居士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造此一书,证明二乘菩提所证无余涅盘境界非是断灭,证明涅盘中实有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独存不灭,因此而成就二乘涅盘于不可诽谤、不被毁坏之胜境中;书末复又续写此章者,欲令当今已被严重误传之二乘菩提解脱道行门与知见,普得回归正道故,亦欲令大乘诸多大师与学人同得亲断我见、同得亲断三缚结而证声闻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慈悲的佛陀明确地开示: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这个食就是识食,一切有情皆依食住,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异熟识,一切有情的四食都不能成就。而央掘魔罗尊者所说:一切众生的生命,皆由各种饮食所以能够安止。这是声闻人的观察跟体会,这不是菩萨的观察与体会。大乘菩萨看到众生的生命能够得到安住,只有一种食,而且是常、恒、性如金刚、不变异。为什么说只有一种呢? 三摩地

2018-07-23

烦恼障都是依于阿赖耶识而存在,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断烦恼障的现行,大乘到了八地尽断烦恼障的现行与随眠,第八识这时离开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为已经断了见、思二惑,也就是已经断了事障,而第八识这时候就去掉了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为修断烦恼障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再有烦恼障的现行,所以就不会再收藏一切会导致重新受生,新造烦恼障的业种,这也就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阿罗汉位或八地时,不称为阿赖耶识了,改名为异熟识或庵摩罗识,到了佛地才称为真如--无垢识,《金刚三昧经、成唯识论》说之甚详。故理障断而未尽,不名为佛。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尽一念无明,仍不能成佛,不明真如不见佛性故。明心见性的菩萨,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断尽一念无明(详楞伽经卷二),将来必定会成佛。要成佛,在断尽理障之前,还须断事障。事障就是一念无明--因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9条/8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