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时候的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也称为庵摩罗识,不再叫作阿赖耶识,但其实仍是第八识心体,仍是依止第八识本有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而安住。以上所介绍的是想受灭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断了分段生死,乃至于断了习气种子,唯留异熟种的时候,从七地满心八地开始,一直到佛地之前就叫作异熟识;也就是说,一直从七地满心八地以后,一直到成佛之前,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种子还有变异,所以在这一段里面,所含藏的生死就叫作变易生死。前面在七地满心之前,这一段时间,阿赖耶识所表示出来的就叫作分段生死。所以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所含藏业种的不同,因为这样子第八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说有十个识的人他说:第八识叫阿赖耶识、第九识叫异熟识、第十识叫无垢识,所以总共有十个识。但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其实都是第八识,祂只是因为第八识有阿赖耶性,所以叫阿赖耶识;因为第八识有异熟性,所以我们就称祂叫异熟识;因为阿赖耶性、异熟性都被灭掉了,已经没有染污了,所以我们就说第八识叫无垢识,也就是成佛的时候第八识就叫作无垢识。所以不会有十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 | admin 2020-02-18 |
![]() |
二乘菩提不须亲证法界实相的第八识阿赖耶——又叫异熟识,也称无垢识心体;也就是对于较粗糙的烦恼断除,不需要求证如来藏。大乘诸圣不但必须伏除、断灭我见,乃至要降伏我执,就像阿罗汉一样;更须进而要求证悟法界实相心体如来藏,才能得知般若实义、发起道种智。然而二乘诸圣修证二乘菩提,既不须亲证法界实相心体,不须亲证法空观,只须证得蕴处界生空观所得之生 | admin 2020-02-18 |
![]() |
同理,大乘法中的法师该怎么样定义?应该说:如来藏真实有,阿赖耶识可以亲证;继续进修而使第八识留下异熟识的名称、舍弃了阿赖耶识的名称;再从八地心继续进修舍弃了异熟识的名称、改名为无垢识,这个如来藏妙法才是佛菩提道的根本。五阴虽然虚妄、十八界虽然虚妄,但是必须“从有入空”以后,还得“从空入假,双照两边、不堕两边”,住于中道而行 | admin 2019-09-02 |
![]() |
佛又说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这也表示声闻、缘觉所证之解脱道,是以大乘法中菩萨所亲证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根本、基础;声闻、缘觉所证之有余、无余涅槃,即是因于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 菩萨从三贤位修证到十地、等觉,最后妙觉地究竟佛所证之无住处涅槃,也是不离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 | admin 2019-07-29 |
![]() |
开悟明心时所找到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悟后起修,眼见佛性、过牢关后,修除烦恼,断尽一念无明而没有流转生死的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菩萨八地。虽然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但仍有一念无明的习气和法执的异熟种子,仍须继续修行。直到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才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因此 | admin 2019-04-24 |
![]() |
第二、末断尽一念无明的人,还没有到达庵摩罗识、异熟识的境界,而是同时处于庵摩罗识及阿赖耶识涵盖境界。并非一念不生就是庵摩罗识境界。一般人保持一念不生的境界不过三秒钟、五秒钟而已。烦恼少的也不过二十秒、三十秒而已:就算是能够一入定就十天、半个月,那也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初禅尚且末得,何况是庵摩罗识的境界呢?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见思二惑永断无余,才 | admin 2019-04-24 |
![]() |
如此,则大众也就都不枉此世来此人间一回了!注释1、阿赖耶识:佛说阿赖耶识心体“本来而有”不曾有生,亦复永远不灭;断尽思惑之后改名为异熟识,断尽烦恼障中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中一切无始无明随眠以后,改名无垢识,永无灭时,利乐有情永无尽时,故永不灭。故知阿赖耶识心体唯有改名之故,方便说之为舍阿赖耶、灭阿赖耶,其实心体永无舍时亦永无灭时。2、 | admin 2019-04-24 |
![]() |
这个入胎识,正是初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所说的识、如、真如、入胎识、如来藏、涅槃实际、涅槃本际,正是古今阿含学者所说而不能实证的本识、不可说我;也就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系经典,譬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中所说的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了;当然就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所知依、无始时来界、异熟识 | admin 2019-04-24 |
![]() |
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地以上的诸地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地的第八识心叫作无垢识真如,不再称为异熟识,因为佛地已经没有异熟果报,已经没有种子变异而熟的现象,也就是已经完全究竟清净了,所有的种子已经不再变异而熟,所以不再称为异熟识。这个无垢识的名称,也就只有在佛地才有,菩萨不管在哪一个 | admin 2019-04-17 |
![]() |
此如来藏者亦名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佛地易名为无垢识(庵摩罗识:清净识)。此识广有多名,例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 | admin 2019-03-04 |
![]() |
空性者,非如印顺、昭慧、传道师徒等人所谓缘起性空也,乃谓自心真如之无形无色而有能生万有之功德力用,名为空性,亦名空、识、真相识、如来、我、如来藏、无住心、非心心、所知依、阿赖耶、异熟识、实际、本际、自性弥陀、自心如来.....等无量名。(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三刷)空性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有为法全 | admin 2018-12-27 |
![]() |
)如来藏又名涅槃本际 第八识如来藏又名入胎识、住胎识、取阴俱识、有分识、穷生死蕴、正住者、如、涅槃本际,在我们大乘佛法中,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心、所知依、真如、如来藏……等很多名称;在大乘“阿含”(阿含亦名阿笈摩,原意为成佛之道)中,也就是《杂阿含经》的《央掘魔罗经》中,则说祂叫作“如来藏”。(节录自平 | admin 2018-12-27 |
![]() |
这个金刚心就叫做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到达佛地改名为无垢识。[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名句,世人多不解真义。真正的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中的心。你找到了那个不在色声香味触发中的金刚心,转依了他,依于如来藏离六尘、离见闻觉知作为最后的依归,然后你来生起种种心;这时你把如来藏的运作功德不断地生起,时时刻刻生起这个如来藏 | admin 2018-12-27 |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 | admin 2018-12-27 |
![]() |
另外,心生灭门不但说明了凡夫心的识种生灭不住,同时也显示出,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是可以经由修行转化清净而成为异熟识,再转化成为真如无垢识而成佛,具足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这两门的时候,则就称为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含摄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具足了一切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马鸣菩萨又在论中说,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这当然也说明了,如来藏 | admin 2018-08-21 |
![]() |
”八个奇妙的心----后记《八个奇妙的心》一书是依据玄奘菩萨的著作向所有读者介绍佛法所说的八识法义,第八识名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禅宗名之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无心(无见闻觉知)、真心、金刚心、佛、法、莫邪剑等。佛教基础与核心的教义,以及佛弟子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如来藏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 | admin 2018-08-09 |
![]() |
另外,心生灭门不但说明了凡夫心的识种生灭不住,同时也显示出,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是可以经由修行转化清净而成为异熟识,再转化成为真如无垢识而成佛,具足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这两门的时候,则就称为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含摄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具足了一切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马鸣菩萨又在论中说,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这当然也说明了,如来藏 | admin 2018-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