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一受五今年二十有二。为出家故休官。愿和尚授与僧相。”曰:“今时为僧鲜有精苦者,行多浮滥。”师曰:“本净非琢磨元明不随照。”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何假外相。汝当为在家菩萨,施俱修。如谢灵运之俦也。”师曰:“然理虽如此,于事何益。傥垂摄受,则誓遵师教。”如是三请,皆不诺。时韬光坚白鸟 admin

2018-07-23

威于具院见凌霄藤。遇夏萎悴,人欲伐之。因谓之曰:“勿剪。慧忠还时,此藤更生。”及师回,果如其言。即以山门付嘱讫。出居延祚寺。师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尝有供僧谷两廪。盗者窥伺,虎为守之。县令张逊者至山顶谒。问师有何徒弟。师曰:“有三五人。”逊曰:“如何得见。”师敲禅床,有三虎哮吼而出。逊惊怖而退。后众请入城居庄严旧 admin

2018-07-23

玄奘菩萨作的这部《制恶见论》,深受五印度共主日王的推崇,这位笃信佛法的日王便别开生面在曲女城召开为时十八天的会,礼请玄奘菩萨担任论主,邀请了十八个邻国的国王、大臣与会,加上来自五印度共一万多位出类拔萃的修道学人,云集大乘、二乘、外道最顶尖的精英,共聚一堂辩论佛法根本大意。当时日王三次邀请诽谤大乘法的般若毱多前来,他一听论主是玄奘菩萨,又端详了 三摩地

2018-07-23

】玄奘菩萨在西行时期就名满印度诸国和西域诸国,因为他老人家太厉害、名气太响亮,还导致印度的两个大国王为了争他而差点打起来,最后在日王和鸠摩罗王所挽留下,参加了场面浩大的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佛法辩论比赛,输了要砍头或是当对方的徒弟。各个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全部参加,观看玄奘菩萨讲经,并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历经七十五日,结果因为玄奘菩萨太厉害了,经过 三摩地

2018-07-23

玄奘大师13岁时出家,21岁受大。22岁离开长安到达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寻问有学识的和尚,深刻钻研佛教经论(写到这里不禁想自己22岁的时候在干嘛)。那时虽然已经是隋末唐初,交通工具并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去哪儿基本还是靠腿,有匹马就算是高档奢华。那时国内对佛教经论各有各的评说,翻译过来的佛经,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失真走样。玄奘大师决心去佛教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曾经开示过:所谓摄心为,因生定,因定发慧。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 三摩地

2018-07-23

】佛简单来说,祂在《楞严经》这段告诉了修行的菩萨们:唯杀盗淫三者是轮回的根本,因为众生的身口意行,因为三毒、因为四相的执着,造作了违犯五的一个恶业,十恶业的成就,就会让这些轮回的业果,不断地相续。换句话说,从佛在《楞严经》的开示,佛是严禁菩萨们去杀羊宰羊的,这一点我们在另外一部《央掘魔罗经》,更可以看到佛进一步的开示。佛告央掘魔罗:【一切众生有如 三摩地

2018-07-23

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就会辗转传说我犯了清净行的事,那么很快地诸方都会听到我的恶名声了;而当我身坏命终之时,也必定会往生到地狱恶道之中。既然瞭解有憎嫉恼的人在今世以及后世必定会受到这样的恶报,有智慧的多闻圣在正思惟之后呢,必定就会心得决定地说:『那么我宁可依于如来藏本来无憎嫉恼的体性,来断除憎嫉恼等等的烦恼心所。』然后就如说而行,依无憎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佛法所说的三归五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的,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标准。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菩萨六度: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我们常常误解了的含义,谈色变,误会就是用来遮止我们的。当然,本身的确有遮止之意,可是当我们处在悬崖边想下去玩耍,还不知道跌下悬崖会粉身碎骨的时候,慈悲的佛菩萨当然要赶紧设个栏杆挡住我们啊!想想看,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常常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许我们吃糖吃个够,可是等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才明白原来父母是真的为了我们好。所以现在我才明白,佛菩萨心 三摩地

2018-07-23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根本。作为一个学佛之修行人,是要去除如来藏中的染污的种子,使之变为清净之种子,走上成佛之道。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善法,实践一切善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光明婆罗门听了就想:我好不容易经过四万二千年修持清净行,都不敢违犯任何禁,才能有今天的成果,怎么可以再与这个女人结婚,去受用违背清净修行的爱欲染着呢?让我千年万年修行成果毁于一旦!我还是赶紧离开她才好。这么想以后,光明婆罗门就离开伽咤。但是才走离了七步,光明婆罗门却停住了脚步,心中生起了大悲心而改变了心念说:我现在应该发起勇敢捍卫众生的心,纵使因为与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看看那些打从出生就生在非洲的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从上面我们看到,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爱人相伴、事业顺利、饶有财富、康泰安宁等种种的快乐,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各自福报的多寡,而凡事必有因,这些福报的因是什么,佛为我们开示:因为过去生持五、行十善,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五就是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教导学人要持五十善,你知道那是人天善法,虽然是善知识,但不是真善知识。譬如有人教导要将蕴处界灭掉,就能了生脱死,虽然是真善知识,但不是最究竟的真善知识。如果有人宣说三乘菩提,也能教导学人亲证三乘菩提,这个人不仅是真善知识,而且是最究竟的真善知识。如果能遇到这样的真善知识,是你无量劫以来所修集的福德于今世因缘成熟,才有可能遇到真善知识,来教 三摩地

2018-07-23

天宝元年(742),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之邀,鉴真应允去日传。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年,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都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扰而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回途中却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因身体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而动摇。终于在天宝 三摩地

2018-07-23

问题二:弟子因为犯了很重的,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弟子感觉这样的忏悔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还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弟子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呢?拜忏之时应该如何观想呢?心里默念忏悔偈?还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后坚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们的回答是:忏悔乃是善法,我 三摩地

2018-07-23

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经》<发菩提心品第二>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