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亲近善友也有这个好处:善友的摄受,能使我们在修学佛菩提时,最难行的也都能行。佛法中最难行的有二方面:一方面是在事相上面:修集褔德是永无止尽的,能确实遵行也就是难行能行;修集忍辱也是难行能行,这都是事相的忍;但真正难行能行的是法忍,法忍是在本来无生的法上能安忍,能安忍于正法才是真正的能行难行。也许有人以为正法没什么难忍的,可是从本会前后三批退转于正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普贤行,有一个部分就是福德庄严的资粮修集;佛乃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能庄严具足,都由因地摄受众生而成就的。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再这样的话说,为什么会没办法亲证?所以就是要对这个凡夫性要死,可是这个凡夫性要死,不是用讲的,是说你的愿力有多大,佛就有办法摄受你有多大的未来成就的佛果。可是佛果,它就是一切的佛,是到头的。所以,佛就是可以给你这么多。所以呢,你不要怕自己发愿或是怎么样,要猛力地发愿,这一生做得到,这一生做不到,都不要去考虑,我们说做得到也要发,做不到也要发,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佛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佛」两个字,你一定有远大的愿,所以你要在佛前发愿,让佛继续来摄受你加持你,这个就是佛道啦。这时候你就求佛,不是要求佛赐你健康等等,或是身家财产,或是名利富贵,那些东西,你都不要,那些东西,当你得到,就会减损你的福德,而且在你求佛而说这句话的过程中,你的功德分就开始减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这样想想,你这一辈子,在座的每一个都想想,你可能间接的帮助过别人成就佛道,或是间接地接引他到来,那你没有直接让那个众生,有没有直接摄受他走入中?或是他有因缘可以到我们说的极乐净土等等。你要去作这样思维,你要每一辈子都可以作这样的思维,也就是说,你甘愿不甘愿作一位这样的菩萨?你甘愿不甘愿来摄受众生走向佛道?我们知道你终究一定是会转依的,当然你可以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该进一步来解释,因为永远永远永远的永远,不管这宇宙怎么成住坏空,不管你将来修行多么好,摄受众生的智慧能力是如何地高明,这永恒的永恒,这永恒也没有尽头,众生是度不完的。你必须要体认这个事实,不管你已经成佛安乐多久,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众生永远是度不完的。你从这个时间点,你就要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要甘愿于众生的懈怠性,你要甘愿于众生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当初围绕在这个受刑人的旁边的人里面,大家都是这样对这位受刑者充满愤怒和斥责的心行,而在这样作意的包围底下,你还可以持续你对众生的善念,持续你对众生的慈悲,觉得说这个人还是很可怜的,应该来摄受他,这样的想法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啊!可能B也没想到那么多啦,可是这样的心行,就可以让他得到未来不同的果报。那你说,人家对他好,这样有什么好处?有啊!如果说将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神或菩萨。那你以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贪取这种种的世间法的话,你可以想象:每一位如来都正睁着大眼来盯着你,这样你还贪取得下去吗?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的念头,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佛世界。而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这佛摄受的化土里面,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为了摄受或降伏有缘的众生等等,示现神通,上升天上,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有时变化成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而要示现神通都要透过意识的作意及加行配合,才能从如来藏流注意识种子,才能使神通出现,如果没有意识的配合,它是无法出现的。因此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的,本身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虽然神通可以做种种神变,让人羡慕不已,可是仍然敌不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说,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一样住於九众生居的境界中,但是却不属於九众生居所摄,所以在六凡众生之外,别立四圣法界;而四圣有情却都同样安住於九类众生的居处中,藉著同事、利行而以法施、爱语来摄受众生。但是三乘贤圣们在人间证得四禅、四空定的境界,却都可以现观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虚妄,所以异於六凡众生,所住的三界九地境界就不是众生居。由此而知,已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为了摄受或降伏有缘的众生等等,示现神通,上升天上,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有时变化成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而要示现神通都要透过意识的作意及加行配合,才能从如来藏流注意识种子,才能使神通出现,如果没有意识的配合,它是无法出现的。因此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的,本身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虽然神通可以做种种神变,让人羡慕不已,可是仍然敌不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因为修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境界相的出现,因此若无正确的知见及方法、又无实证禅定的善知识摄受及教导,则很容易因执着于境界法而无法转进,不能背舍下地境界,甚至贪着境界而与鬼神、五阴魔等相应而造成走火入魔、误入歧途的后果。而佛法中的禅定加行与实证,系依于断我见的智慧而修习,一般的修学次第,建议学佛人在断除我见以后,再透过禅定实证的加行增上力,进而能断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皆依于栋,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房屋的栋梁来比喻五根之间的关系,主梁为栋,支梁皆依于主梁,成为双斜面的屋顶结构。五根中以慧根为主梁(栋),以慧为首,以摄持四根。这说明了信根、精进根、念根及定根,没有慧根主梁摄持,是不可能成为堂阁的,见下图示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声闻罗汉不能够亲证如来藏,故彼之精进只能够成就阿罗汉道,而非是精进波罗密,并且,若无法亲证如来藏,也就无法明心,无法明心见道,就无法于见道之后之修道,更无法成就佛果;同时,也因为乐于声闻法而无大悲心,亦无亲证如来藏之明心般若智慧,所以无法摄受、无法住持佛陀,故无法成就真实之精进波罗密(以如来藏摄受、住持、摄受众生是一切大愿之依归,当精进修之,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僧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你走起来,一切平等,也让其他跟随着你的众生走起来,大家也才会是平等的,当你的心地是不平的,当你的心地有很多贪婪,你不可能奢望你所摄受的众生,教化的众生,或是你引导你的家人亲属,大家都可以跟你走平顺的路。不会的!他最后会抛弃你的,因为你介绍的这一条路,他根本就走不动。所以,你不需要建立坎坷的道路铺在自己的未来的历程,未来的未来世前面,你不需要做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快速地摄受众生,就是快速地累积自己的佛国净土。而要摄受众生就必须慈悲众生,与众生结善法缘,不瞋恚、不悭吝、不憍慢,救度众生永无止境。那就应该从根本上修悲心,而以悲心为生因来发起菩提心,懂得生因之后,再来使了因成就。那《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就应善生菩萨的请问,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