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的示现是告诉我们:对于恶口的守护,心念应该怎样转折,不但自己不要恶口,乃至于对别人恶口,也应该设法让他离开恶口这个业行;然后能够摄受他,因为他的一个恶口而结下的这个缘,也会随着以后佛菩提道的修行来相应与成就。所以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守护口业,不去造作恶口,并且把守护口业的这个行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造作恶口,那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这样清净三归和八戒斋有大功德:善男子啊!如果能清净三归依,而且受八戒斋清净,除了五逆罪以外,一切罪都可以消灭!所以八戒斋的功德真大,这表示佛不舍一切众生,做很多恶事的人也摄受了,只要他持八戒斋清净;但是有一种人不接受,就是犯了五逆罪,犯了五逆罪者持八戒斋清净,仍不能免除五逆重罪。因为五逆是性罪,性罪、戒罪与遮止之罪不同。五逆罪诸位都知道:杀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要亲证佛菩提的根本大法——真心如来藏第八识,就得要有大勇猛心,不可因为戒律难持而退缩,当以勇猛积极的心态面对戒律;因为戒律如同前面所举《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开示一样,对于众生无量世所熏习造作的染污诸恶种子的消除,有着极大的帮助;戒律乃是佛的加持摄受,让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学子能够增上功德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五无反复经》★若有众生味着男女妻妾诸女,当知即是味着砾石之雹,即是味着利刀之刃,即是味着大热铁丸,即是味着坐热铁床,即是味着热铁机邓……若有摄受妻妾男女诸女,当知即是摄受一切众苦忧愁悲恼之聚。——《大宝积经卷四十四》。《观佛三昧经》云:多淫众生,命终感一高铜柱,状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要亲证佛菩提的根本大法——真心如来藏第八识,就得要有大勇猛心,不可因为戒律难持而退缩,当以勇猛积极的心态面对戒律;因为戒律如同前面所举《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开示一样,对于众生无量世所熏习造作的染污诸恶种子的消除,有着极大的帮助;戒律乃是佛的加持摄受,让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学子能够增上功德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这样清净三归和八戒斋有大功德:“善男子啊!如果能清净三归依,而且受八戒斋清净,除了五逆罪以外,其它一切罪都可以消灭!”所以八戒斋的功德真大,这表示佛不舍一切众生,做很多恶事的人也摄受了,只要他持八戒斋清净;但是有一种人不接受,就是犯了五逆罪,犯了五逆罪者持八戒斋清净,仍不能免除五逆重罪。因为五逆是性罪,性罪、戒罪与遮止之罪不同。五逆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不摄受正念。谓六随念。佛。法。僧。戒。捨。天。随念。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淨。近分亦淨。非恶寻思之所损害。摄受正念。而不回向解脱。谓求生天欲乐等。故受持禁戒。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若有根本业道淨。乃至回向解脱。世尊说彼所受戒。是殊胜业。能获大果。由是应知。随心优劣。所获报殊。当发大心。以求胜果。如智度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这样清净三归和八戒斋有大功德:善男子啊!如果能清净三归依,而且受八戒斋清净,除了五逆罪以外,一切罪都可以消灭!所以八戒斋的功德真大,这表示佛不舍一切众生,做很多恶事的人也摄受了,只要他持八戒斋清净;但是有一种人不接受,就是犯了五逆罪,犯了五逆罪者持八戒斋清净,仍不能免除五逆重罪。因为五逆是性罪,性罪、戒罪与遮止之罪不同。五逆罪为:杀父、杀母、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众长养法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中,为了摄受女众出家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早已成立,比丘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佛陀制定八敬法,以期能够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夫人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了预防,出身贵族的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要亲证佛菩提的根本──真心如来藏第八识,那就得要有大勇猛心,不可因为戒律难持而退缩,当以勇猛积极的心态面对戒律;因为戒律如同前面所举《优婆塞戒经》的开示一样,对于众生无量世所熏习造作的染污诸恶种子的消除,有着极大的帮助;戒律乃是佛的加持摄受,让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学子能够增上功德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身如来藏,而说有报身或是应化身的。佛世尊既然有正遍知的法号,对于世间以及出世间的万法,当然都能够正确而又普遍的了知,所以才又称为法王。因此,法王这个称号是不能乱用的。例如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说:我为法王,于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六种众智,指的就是善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的智慧。第七种根智,指的就是要善于了知众生善根、不善根、信根、利根、钝根、有漏根,这样种种的轻重;以及说这个众生是可调伏,或不可调伏等差别的智慧。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别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生死过失的染污法、没有生死过失的清白法、何者是能灭如来的相似像法、何者是能住持如来的真实佛法,等分别诸法的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获广大福,即皈依者,由供养现前佛、不现前佛及塔庙与法僧,当知获得无量大福德果报,摄受无量广大梵福,由此能于无量大劫中不堕恶趣,无上正等菩提的资粮。二、获大欢喜,即皈依者,于佛法殊胜功德田,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了知世出世间道,于此事作意思惟发生欢喜。由皈依三宝故,能远离众苦及苦因,引发众乐,及与乐因,如是思惟,发生欢喜。又思惟随顺修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若自己无力集诸财物,亦无从他求得,及无众具自在,而可施设供养,以净信胜解心随喜一切有情供养一切如来及塔庙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获得摄受菩提的无量福德资粮。学佛的人,于此善巧方便,应勤修学。10.正行供养,依修行,以此正行为供养,是为正行供养。如于少时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修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若自己无力集诸财物,亦无从他求得,及无众具自在,而可施设供养,以净信胜解心随喜一切有情供养一切如来及塔庙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获得摄受菩提的无量福德资粮。学佛的人,于此善巧方便,应勤修学。10.正行供养,依正法修行,以此正行为供养,是为正行供养。如于少时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所化有情说时,现种种胜相,调伏众生,能以胜力折伏摄受一切徒众,是为如来身业清净。如来一切意业,与智俱转,入大众中,生起清净心为大众说法,除来众生的无明烦恼,是为意业清净。又说如来具足大悲,于一切众生,平等化度,于任何一个众生,未有不简择了知而暂时弃捨者,故如来究竟不捨有情。除了诸佛世尊,没有任何人证得一切种智,故亦无成就无上法者。如上所说,唯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萨对于我们的加持所呈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顺境的摄受,有逆境的启发,不是我们一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而凡夫发现佛菩萨没有按照自己设定的要求来满足,就会对菩萨起疑惑,不知道菩萨顾恋轮回大梦中的我们,只是以欲钩之,而将我们渐渐引出这个大梦,这才是佛菩萨的慈悲,这才是佛法的标的。那是否念佛求佛,佛菩萨才会保佑众生吗?《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世尊成佛后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