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到佛地的时候,当然这个如来的第八识,已经圆满成就了佛国的庄严,那么祂所摄受的、所庄严的这个清净佛土,当然就是由如来所住持。所以一个莲华座,含摄了一切如来所摄受的世界,当然就是说,一个莲华座祂是一个如来身,同时也充满了一切世界。《华严经》这一句话为前提,我们再来看看,从《梵网经》中怎么来说明。比较详细的说明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 admin

2020-06-08

摄受正行得成满故。无二如来于一世界俱时出现。2、又一如来于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来出世无所利益。3、又一如来于一佛土出现于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间唯一如来更无第二。若于此土化事已讫。或往余方或入灭度。我等何从当修梵行。我等何从当闻正法。如是思已发起深厚欲勤精进。速修梵行速闻正法。若一佛土多 admin

2020-04-28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以财施、法施以及无畏施来摄受众生;要以慈柔的善言软语劝导以及安慰众生;要以良善的身口意行利益一切众生,并且要在共同合作中,使众生得到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的利益。如果我们能以六和敬和四摄法来摄受众生,那么众生都会乐于亲近善友,生起正念、修学正法、心不放逸。这样社会、国家自然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谐安定。另外,如果我们再从深一层的 三摩地

2020-04-12

所以在唯识经论中就说阿赖耶识也叫作种子识,像《解深密经》中释迦世尊就开示说:第八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解深密经》卷1)然后又以一首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1)由此可知,有感生果报的业力,业的 admin

2020-02-21

而且佛功德无远弗届,不断地来摄受一切的有情众生。因此佛又说:这样的供养雕像,当作是佛真正的在面前,这样就是供养三宝、供养诸佛;这样功德,跟来到我面前亲身供养功德都是一模一样、无有差别。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如果家里面可以摆放一尊、安置一尊佛像,这样来诚心供养,功德就跟罽夷罗夫妇是一样的。他能够改善他家里面的生活,可以改善他的业报,那我们将来也一定是可以 admin

2020-02-21

首先谈第一个,所行不遂,怀恨在心起瞋,并发起毒誓,导致与众生结下恶缘,未来有因缘遇见时,就会对这位众生无缘无故起瞋,这个起瞋的恶缘,往往断了自己摄受众生、摄受佛土的机会,使得自己成就佛道的时程大大延迟了许多。所以佛在《菩萨善戒经》中曾开示,起瞋会断了与众生的缘,经文如下:【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 admin

2020-02-21

因为他想这长者的夫人,对他这么有信心,所以他就决定摄受她;而这长者的夫人看到这情况,就更加地欢喜;更加地欢喜下,她又发了一个誓愿,这誓愿是什么呢?希望让我未来世可以证道,可以得到像这位修行人一样的道果。所以她回向发愿是这么的好。虽然许多人并不懂回向发愿是什么?但这个夫人所作的这个就是回向发愿;回向发愿就是将你的福德来作什么样的事情,希望它能够成就。 admin

2020-02-21

可是他自己却不一定去大大的享乐这些财富的,因为他所获得财物的目的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摄受众生、帮助众生来行菩萨道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菩萨世世都能够有资生之具,能够有广大的福德,乃至可以行道。可是,如果世间人他只是想要获得财物而不想惠施众生的话,那他这一世可能有资财,可是未来世就不见得有。如果这一世已经没有资财可以广行布施,又没有去丝毫的行种种施 admin

2020-02-21

譬如《瑜伽师地论》中有说:【云何贤善?谓如有一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善法同侣,身心澄净,是名贤善。】(《瑜伽师地论》卷25)因此我们在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应该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要委婉、亲切;这样才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钱的好方法。接着我们再来谈身施 admin

2020-02-21

消灭罪业的原理,我们要跟大家说明说,为什么念佛可以消灭罪业:因为佛的大圆镜智,大悲心恒缘一切有情,祂永远就是会摄受一切有情,那么祂所成就的这个佛号,都是表示佛成就的种种功德;所以当我们在这个临命终者的耳根旁边念佛的时候,不管你是念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等等,佛菩萨的名号的时候,就是在称念佛菩萨所成就的功德,因为这样子,那就会受到佛的摄受。可是这 admin

2020-02-21

消灭罪业的原理,我们要跟大家说明说,为什么念佛可以消灭罪业:因为佛的大圆镜智,大悲心恆缘一切有情,祂永远就是会摄受一切有情,那么祂所成就的这个佛号,都是表示佛成就的种种功德;所以当我们在这个临命终者的耳根旁边唸佛的时候,不管你是唸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等等,佛菩萨的名号的时候,就是在称念佛菩萨所成就的功德,因为这样子,那就会受到佛的摄受。可是这 admin

2020-02-21

为了赶上能听闻佛陀的说法,我就请问南岸边的人说:‘我想要度过这条河,请问这河水到底是深或浅呢?我要怎么样才能渡得过呢?’那个人听完我的问题,就告诉我说:‘这江水大概只到你的脚踝处,你何不就涉水而过呢?’我听信这个人的话,一点都没有怀疑,便这么地涉水过来了,河水果真只到我的脚踝处,我实在没有什么奇特的道术,只是因为我相信他说的话啊 admin

2020-02-21

众生虽然这么多,那一些人就想:众生真的是可以度尽吗?以前释迦牟尼佛祂在摄受众生的时候,祂菩萨因地当作宝海梵志,祂就在佛前发大愿:愿我现在所摄受的这些有情,他们犯下五逆罪,他们是诸佛世界所不存在的这些有情们,然而我愿意一一救度,使他们可以快上一大阿僧祇劫成佛,可以在这个法会中第一成佛者成佛的时候,他们也一起成佛。你想地狱的种性的众生,又犯下五逆这种的 admin

2020-02-21

因为他想这长者的夫人,对他这么有信心,所以他就决定摄受她;而长者的夫人看到这情况,就更加的欢喜;在更加的欢喜之下,她就发了一个誓愿,这誓愿是什么呢?希望让我未来世可以证道,可以得到像这位修行人一样的道果。所以她的回向发愿是这么的好。虽然许多人并不懂回向发愿是什么?这位夫人所作的这个就是回向发愿;回向发愿就是用你的福德来发愿作什么样的事情,而希望它能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他待人接物要怎么作?或是他不再专究在与众生接触的部分,而能够作摄受自己的六根门头这样的警惕,然后从戒的行为来产生慈悲喜舍的善念;因此这样的小乘人他慢慢就会走向大乘法,因为他知道慈悲喜舍是应当有的。另外一分小乘人他就不是对于慈悲喜舍的念头那么着重,他们就专门只在这个定戒上能够让自己心安止,能够想:我如何赶快舍弃这诸不善法,如何赶快修集应有的, admin

2020-02-21

这样的心念永远不退,就能够感召佛的光明摄受,在一切时一切地都能够得到佛的恩慈。所以即使到地狱法界中,还是可以如前所说,佛就可以将你救拔出来,可以继续地修学佛道,只是中间要枉受屈苦。所以要这样如是思惟:既然佛已经帮我们的路程都安排好了,即使我们跌落到地狱深坑的时候,祂一样可以来摄受我们、救度我们;这样我们就像是一个求学的孩子,应当继续地往前奔驰,继续 admin

2020-02-21

菩萨就如是来方便引导大家,可以去除因为钱财而生起的这些愤怒、恶意、恶念,这个就是菩萨能够作的;而且菩萨在当中还会去如何方便带头亲近三宝,能够放一些因果的书籍,让大家知道说,这世间还是有因果报应;如是方便摄受众生次第进入佛门。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虽然说是修学忍辱波罗蜜,实际上是在建立自己个人未来的道业;因为你透过了建立与众生的因缘,你就容易不在世间上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装饰、玩乐等等的摄受滋养而没有缺乏,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而且年岁也未衰老,那这种情况之下,他感觉这个生命对他来讲是很快乐的,我们称他为是有乐的有情世间。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需要这些汤药,缺乏了这些玩乐等等,而且身体众多 admin

2020-02-21

菩萨就这样藉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正法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圆满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一般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四类:第一、传统权威式。在传统的家庭里面,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管教孩子比较严格,但是严中有爱,这种家庭 admin

2020-02-21

菩萨就这样借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正法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圆满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9集佛教徒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张正圜老师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8   39   下一页»   共775条/3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