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夜儿达多运用善巧方便的缘故,有次第性教导仙人,并转化诸位仙人的多欲为少欲,乃至证得五神通,这些仙人于命终之后都往生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天。这时佛开示:当时的夜儿达多,就是过去世的我;这一万两千位仙人,就是现在的一万两千位比丘啊!不仅佛在《杂宝藏经》卷7如是开示,在卷3也如是开示;因为贪著利养而毁谤他人,导致无量劫以来受诸大苦恼,乃至今日为他人所毁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著他、会用包容心看著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著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到底有哪四个法?经典说:一者,轻慢他人;第二个,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方便来追求;第三个,散乱自己的用心,如同走在危险危难的地方;第四个,对于眷属一心来贪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轻慢他人。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整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出家菩萨又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本性是不清净的,就好像有人讨厌黑炭的颜色,因此施设种种方便,用许多水来加以清洗,但是即使经过不可计量的时间,仍然无法改变黑炭的颜色。而我们的五蕴身也是如此,有漏的身心若不能转依无漏的清净真如心,即使用大海之水尽未来际不断清洗也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或改变。出家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涂满油脂的柴薪,以火焚烧,又遭遇大风,那火势就一发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有之前的前方便,说服意根了知十八界的虚妄性,所以当六尘起起伏伏时亦不随顺而引生种种攀缘,乃至亦不随顺种种法尘起伏而游走于妄想中,所以就使得六识觉知攀缘心能安住于此一清净忆佛念,不随六尘的起伏而处于妄想烦恼中,不断地训练使得忆佛念能绵密不断。在行来去止的忆佛念能绵密不断时,回来无相拜佛时,发现在拜佛的过程中较不会随顺外面境界所影响,也不会随顺变异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言之,想要成就二乘解脱果,烦恼障一定要断,成就阿罗汉及辟支佛;想要成为菩萨一定要断所知障,才能成就度众的善巧方便的,以及种种相好庄严的佛果。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烦恼障?我们先了解什么是障,障就是障碍、遮障,阻挡在前使我们无法前进,在认识前方在前进的时候,会受到局限无法自在。佛法中障的种类分为许多种:如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等等种种的分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欲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罪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佛摄众有无量无边的方便因缘,但对于信根无法建立的话,他将来信力是没办法增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他真正如实受菩萨戒,他也很困难。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地步,也就是在六信位还不满足,遑论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到初住位呢!你要能够到初住位,才会说作种种的甘愿,才会说:我就是菩萨,我就是顶这个菩萨名,要在三界中出生入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语译如下:一时,佛世尊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着他、会用包容心看着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着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所以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当胜鬘夫人向佛提出众生难以理解的法时,佛即随喜赞叹说:「就是这样子啊!就是这样子啊!如来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的道理,真的很难让众生了知。有两种法众生很难了知:第一种、是自性清净心,众生很难了知;第二种、是自性清净心为烦恼所染污,众生很难了知。所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道理,只有胜鬘夫人以及明心以上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古时常常有人在路上施粥,就是给过路人不方便时食用。我们小时常常看见乡间道路上,乃至现在中南部的小市镇中仍然有人弄个木架子,放个很大的水壶,里面泡了茶叶等人来喝。在那个年代,有很多挑夫,自己出产的食物、农产品,都得用担子挑去卖的,不像现在车子一开,一溜烟就走了。所以现在乡下奉茶时没什么人在喝了,因为车子一开就过去了,在自己车上也都会准备水。但以前大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一念无明十二因缘法,不会有十三因缘、十五因缘、二十因缘,不会无穷无尽;若有超过十二法的,那是为人悉檀中的增说,是为某些人单独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所以不论增说了多少法,仍然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对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关联所作的细说)。在十因缘法中推究名色的由来时,逆推到出生名色的本际识的开示中,佛其实已经密意告诉我们有第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语译如下:一时,佛世尊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还有很多人仍然还在二乘菩提之中:受了菩萨戒,却不以菩萨戒为主要依止,反而把声闻比丘戒、比丘尼戒作为第一依止,菩萨戒只是作为方便用的。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无我性,为什么又开口闭口说:我告诉你啦!我不喜欢啦!为什么又有我?当知这个我只是方便说。我记得将近二十年前,那时佛教界常常有人在讨论我、无我,当时有人提出来质疑:佛既然实证无我,他讲经时为什么要自称我?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现代禅那时很流行不用我字而说我们:我们说如何如何。他不说:我说如何如何。因为人家会说:那你就是有我。但其实那是方便说我。如 | 三摩地 2018-07-23 |